(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天气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27321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天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天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天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天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天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天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天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天天 气气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云和雨云和雨 教学目标: 1知道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的方法。 2知道可以用雨量器测量降水的多少。 3了解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4了解雨量等级表。 5经历观察与记录天空中的云量及雨量的过程。 6尝试调查雨水的流向。 教学重点:能用雨量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空中云的形状及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在校园里(或附近)寻找一块学生进行观察活动的场地,这块场地应该比较开阔,没有明显障碍物 阻挡学生们的视线,而且场地要比较平坦,不会给学生们观察天空中的云带来不安全因素。 尽量多地搜集一些关于云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提供给学生。

2、利用一个下雨天,带领学生为每个组收集一杯一天的降水,封存备用。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云的各种资料、科学文件夹、直尺、筷子等。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入: 师:“研究天气的活动开始了。说说你认为天气包含哪些内容?你对天气的哪些内容比较感兴趣? 你想研究关于天气的哪些内容?“ 二、探究活动: 1.我们看云去。 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天空中有什么样的云?云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会移动?云的形状会不会变 化? 把自己看到的云画下来,想一想,它像什么? 查查资料,云主要有哪些种类,人们怎样称呼它们,各种不同的云预示着什么不同天气? 和同学交流分享:画的、写的、搜集到的关于云的资料。 2.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

3、讨论:大家认为什么样的天气是晴天、多云和阴天? 讲授:学习如何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的方法。 估测:今天天空中云的多少? 判断:今天是晴天、多云还是阴天? 3.下雨了。 讨论:怎样才能知道下了多少雨? 制作:利用厚底直筒玻璃杯制作一个简易雨量筒。 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用尺子量雨水的厚度? 操作:用直尺量雨水的多少。 观察:对照雨量表确定测量的雨的等级。 4.云和雨的关系。 讨论:云和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三、小结。四、课后拓展。 调查:雨停了,地上的水都到哪里去了。 教学后记: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风的观测风的观测 教学目标 1 知道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2 了解风力等级表

4、。 3 能观测和记录一天中的风向。 4 能独立制作一架小风车。 5 能利用风力等级表估测风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制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风有方向、风有力量。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方法测量风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 风向标、指南针、制作风车的材料、钮扣、风力等级卡片等。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入: 猜一猜:风的谜语。 问: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样知道起风了? 二、探究活动: 1.测风的方向。 和学生们一起去操场(或者其他开阔的地方)寻找风的踪迹。 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找到风的踪迹的。 利用指南针判别方位。 找到操场的“东、东北、北、西北、西、西南、南、东南“八个方位。 自己制作一个简易风向标。

5、利用风向标测定风向,记录当时的风向。 观察红旗飘动的方向,比较红旗飘动的方向和风向标箭头的方向是否一致。 课后继续观察,比较风的方向是否发生了变化。 2.风有力量。 (1)制作纸风车。 学习制作方法。 按要求动手制作一个纸风车。 (2)玩一玩自己制作的纸风车。 对着纸风车吹气,观察钮扣有什么变化。 思考:钮扣为什么会上升? (3)用自己的话解释钮扣为什么会上升。 把自己的意见向全班同学汇报。 想一想:怎样才能让风车上的钮扣升得快。 3.风力的大小。 (1)看看风力等级表。 说一说:风级表中利用了哪些物体变化和人的感受来观测风力的大小? 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怎样观测风力的大小?你平时是怎样做的?

6、(2)说说自己遇见过的最大风力有多少级,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当时自己有什么感受? 周围的物体有什么样的变化? 你认为那是几级风? (3)说说教材第 34 页上四幅插图的风力分别是多少级。 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的物体有什么变化、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比一比:看谁能利用风力等级表迅速地判断出是几级风。 第一幅是零级风; 第二幅至少三级; 第三幅至少六级; 第四幅至少十级。 (4)到操场上估测一下,当时的风力是多少级。 仔细观察操场上的各种物体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我们有什么感受。 对照风力等级表做出判断,这时是几级风。 把自己的观测结果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 在课后继续观测操场上风力的

7、大小,与课堂上观测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三、全课小结。 四、课后拓展。 注意收看本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 教学后记: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气温和分析气温变化规律的活动过程。 2.会做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3.了解百叶箱的构成。 教学重点:测量教室内气温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做气温折线图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备:准备百叶箱、温度计、气温变化折线图。 生备: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有谁知道昨天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多少?“ “看看教室里的温度计,是不是和气象台预报的一样?“ 二、探究内容: 1. 认识气象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

8、 (1)猜一猜,你认为气象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 (2)观察学校气象站的百叶箱。 百叶箱放在什么地方。 百叶箱里有哪些仪器。 百叶箱的构造是怎样的,这样的构造有什么作用。 百叶箱里的气温和外界气温有什么不同。 (3)让学生介绍一下气象台的情况。 2.测测教室里的气温。(1)想一想,温度计应该挂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比较合适,怎样挂。 (2)设计一下,自己准备怎样测教室气温的变化:一天测几次,什么时候测。 (3)把自己的观测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3. 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1)观察教材 P36 上的我们测量记录。 比较一下:不同的天气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距有什么

9、不同。 (2)观察教材 P36 上的 12 月 8 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 想一想:做折线图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示范:制作气温折线图。 问:“从这幅折线图中,可以看出 12 月 8 日的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 (3)制作折线图。 模仿 12 月 8 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做出自己记录的一天的气温变化折线图。 教学时注意提醒学生一天一天地作折线图,避免发生混乱。 (4)指导学生根据制作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1)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 ,准备参加下次的交流。 (2)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

10、天气。 教学后记:第四课时第四课时 我们关心天气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2.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各种资源,发展自己对天气的认识,构建对天气的新知识。 3.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教学重点:能用图记录一周的天气。 教学难点:根据云图预测天气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备:各种天气的图片、生物预告天气的谚语和图片、各种了解天气情况的途径和方法的资料、卫 星云图的放大图、各种天气预报的新内容。这两天的本地报纸。 生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 ,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尝试通 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活动记录本。 教

11、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 二、探究内容: 1. 不同的天气。 (1)小组交流对不同天气的体验。 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 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 (2)讨论:在不同的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在好的天气里应该怎么办。 遇到恶劣的天气时应该怎么办。(3)用图画记录天气。 为各种天气设计一种符号来记录。 R26;看看天气预报中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 用符号记录当天的天气。 (4)试用简图记录一周的天气。 项目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六星期天 天气

12、气温 2028 2. 生物预报天气。 (1)听老师说谚语。 蚂蚁搬家,必有雨下 蜻蜓赶场,大水当防 燕子高飞晴天告,燕子低飞雨天报 田螺出水面,不久暴雨见 久雨闻鸟声,不久转晴朗 麻雀洗澡,有雨快到 鸡不入笼,阴雨将临 鲤鱼跳龙门,大雨定倾盆 大蛇横路,泥鳅上翻,蚯蚓出土,明天有雨 (2)生物为什么能预报天气。 (3)阅读教材 P38 上的资料。 (4)观察教材上的泥鳅、燕子、蚂蚁怎样预报天气。 泥鳅出水、燕子低飞、蚂蚁上数都预示着快要下雨了。 3. 预测未来的天气。 (1)了解明天的天气。 说说你是怎样知道今天的天气的。 要想知道明天的天气如何,你有哪些方法。 (看电视、看报纸、打电话查询、

13、听广播、上网查询) (2)了解天气预报内容。 观察 2001 年 9 月 22 日北京地区的天气预报。 说说你从中知道北京 9 月 22 日将是什么样的天气(晴转多云、1324) 。 从中你还可以知道些什么? (3)推测本地未来的天气情况。 观察比较 2001 年 9 月 1 日、2 日的卫星图。说说图中本地区的云层情况。 根据两天的全国云图、天气图以及相关资料和经验,尝试推测一下本地区第三天可能出现的天气 情况。 (4)了解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是很多的。 4. 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1)说说你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2)阅读本地地区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新内容:空气质量预报、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紫外线强 度。 (3)讨论:气象台为什么要向社会预报以上这些天气、环境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们来指导 自己的生活? (4)师:你还知道气象台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关于天气的信息?(火险等级、穿衣指数.)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气象台是如何进行天气预报的。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