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安公费学生到一代民族英雄郑成功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627095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南安公费学生到一代民族英雄郑成功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南安公费学生到一代民族英雄郑成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南安公费学生到一代民族英雄郑成功(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 台湾人口稀少, 是 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郑成功主政后, 便废除了 荷兰人统治时设立的官署, 清查田籍, 建立州、 县, 推行大陆行政管制制度。在台湾最先建立了一 府两县, 即承天府、 天兴县、 万年县。州、 县政府官 员负责当地的行政管理、 经济开发和传播中华文 化, 为台湾的繁荣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为了加 快台湾荒地的开垦, 郑成功还推行军屯制, 组织 数万官兵开垦了30多个农垦区。同时, 他还派军 队在岛内各军事要塞屯垦驻扎, 既促进了当地开 发活动, 同时也强化了岛内各地的防御力量。这 时, 台湾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祖国大陆军队, 西方列强再也不敢轻易侵犯台湾。 郑

2、成功的一系列政治、 经济、 文化举措, 极大地维护了台湾社会的安定、 促进了经济 的繁荣。到清朝政府统一台湾时, 原来只有 数万人的台湾 “荒岛” , 已经发展成农田面积 2 万多甲 (1 甲约合 14 亩) 、 人口多达 20 余万 较为富足的宝岛。如果说那时台湾还是一块 玉, 郑成功就是琢玉之人。后世十分缅怀郑 成功的功绩, 在台湾郑氏的庙宇多达五六十 座, 还有的地方以郑成功的名字命名。例如 台东县有 “成功乡” 、“延平乡” 、 台南市有 “成 功大学” 等。郑成功焚青衣处郑成功焚青衣处郑成功庙郑成功庙若问哪个地方是郑成功领导抗清事业的大 本营, 厦门岛无疑是最佳的地点。它是郑成功 历

3、史活动的重要舞台, 郑成功一生中最重要的 时光是在厦门度过。 从1646年郑成功誓师起兵至1650年, 郑成 功所控制的地盘只有安平区域, 难以施展, 只能 在鼓浪屿、 海澄、 镇海卫出入训练士卒、 整饬船 只。1650年正月, 郑成功引兵南下进攻广东朝 阳县, 不久又进攻潮州, 因清漳州总兵西援, 郑 成功被迫返回潮阳。八月, 郑芝鹏来到潮阳, 向 郑成功建议夺取厦门作为抗清基地。中秋节那日, 郑成功率500健将, 命甘辉、 施琅、 杜辉、 洪 政四位将领乘四艘大船来到厦门鼓浪屿。次 日, 郑成功前往拜见郑联, 探明郑联毫无防备的 实情, 遂于当晚在虎坑岩设酒席还请郑联。当 郑联酒后回住所之

4、时, 埋伏在半山塘的杜辉将 其刺死, 随后郑成功各路人马迅速冲上厦门岛, 成功占领了厦门岛, 此处成了他领导抗清事业 的大本营。 郑成功夺取厦门后, 在厦门及其附近设仁、 义、 礼、 智、 信海路五行, 从事通洋贸易, 这翻开 了中国海洋贸易史上辉煌的一页。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5、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时 空 透 视智取厦门岛 为抗清事业迈出坚实一步收复台湾 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如今, 距离郑成功收复台湾已有350多年 历史了。1659年9月, 郑成功率大军进攻南京 失败后返回厦门, 鉴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和客观 形势的变化, 决计跨海东征收复台湾, 开辟稳固 安全的抗清基地。1661年2月, 郑成功出奇兵 取道鹿耳门港, 利用涨潮时间一举击败荷军的 拦截而胜利登岸。 接着, 郑成功命令部队从水陆两路围攻热 兰遮城 (台湾城) 。经过9个多月的战斗, 荷军 的粮、 药缺乏, 疾病传染, 战死病亡达1600多

6、 人, 仅存700余名官兵, 士气低落, 但荷兰殖民 者驻台长官揆一仍作困兽之斗。与此同时, 郑军也面临极大的困难, 大军乏粮, 坚城久攻不 下, 清廷又厉行海禁, 欲置郑军于死地, 不断出 现士兵逃亡的事件。面对重重困难, 郑成功依 然继续指挥驱逐荷兰殖民者的正义之战。 1662年1月, 郑军经过激战首先夺取了战略要 地乌特利支堡, 逐渐缩小对台湾城的包围圈。 城中荷军见大势已去, 乱作一团, 揆一多次召 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最后决定放弃抵抗, 献 城投降。 1662年2月1日, 荷兰侵略者终于被迫在 投降书上签字, 至此, 沦为荷属殖民地达38年 之久的台湾又重回祖国怀抱。建州府、 兴教

7、育 开启台湾繁荣盛世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对 话本报记者: 如何评价郑成功一生的贡献和 影响? 潘爱忠: 郑成功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 军 事家、 伟大的爱国者和杰出的民族英雄。驱逐 荷兰侵略者, 收复台湾, 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 和主权独立是郑成功一生最显赫的战绩; 他建 州府、 兴教育也为台湾的开发建设和繁荣昌盛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他的历史活动, 超越 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 打击西方入侵势力, 在 一定程度上改变当时 “东弱西

8、强” 的格局; 最后 便是郑成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影响了一代 代人, 激励了中华民族的后代子孙为实现海峡 两岸的早日统一,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携手共进。 本报记者: 保护郑成功遗迹对南安历史文 化产业有何影响? 潘爱忠: 郑成功爱国御侮、 开拓进取、 坚贞 不屈的精神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已深深扎根于 “南安人” 群体的人文品格中, 演进为 “团结、 进 取、 务实、 创新” 的精神。郑成功文化是南安的一张城市名片, 它现已成为南安加强与台湾、 日本交流合作的 “桥梁” , 南安历史文化产业保 持完整性, 与外来文化加强交流的重要纽带; 而除了成功文化外, 海丝文化、 红色文化、 宗教 文

9、化、 古建筑文化等在南安交相辉映, 保护郑 成功遗迹对这些文化历史遗迹的保护有较大 的借鉴意义。 本报记者: 家乡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保护郑 成功所遗留的文化遗产? 潘爱忠: 石井镇郑成功文化遗产丰富, 如郑 成功纪念馆、 延平王祠、 郑成功碑林等。为传承 郑成功精神, 加强郑成功文化遗产的保护, 石井 镇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在 “一镇一品牌、 一村 一特色” 的基层文化建设中,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特色文化示范村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 来, 进一步整合郑成功史迹以及人文资源。 2011年, 石井镇被评为 “福建省第四批省级历史 文化名镇” , 2014年石井社区成功申报南安市第 二批 “特色文

10、化示范村” ; 二是通过举办三届郑 成功文化旅游节和七届海峡两岸农产品采购订货会, 向省里申报将 “闽台郑成功信俗” 列入非 遗名录等多种形式, 加大对郑成功文化遗产的 保护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关注度和公众非物质 遗产保护意识; 三是整合郑成功文化史迹, 打造 郑成功文化旅游品牌, 建设世界郑成功文化 园。同时, 利用郑成功纪念馆、 延平王祠等资源 打造 “3A旅游线路” , 以合理的开发实现更好的 保护。 本报记者: 近年来, 石井的工作成效如何? 潘爱忠: 2014 年, 石井镇完成工商税收 53605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3.8亿元,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 26.69 亿元。完成土地

11、征收 5820.5亩, 拆除建筑面积10158平方米, 保证了 石井新港区、 泉金航线1号泊位、 海峡科技生态 城、 芦青商务休闲区、 海西石材物流园等在建重 点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2014年12月石井港 一类口岸获国务院审批通过, 现正推进口岸配 套设施建设的前期工作。一类口岸的获批和建 设将进一步提升石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全面 促进全镇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石井镇党委书记潘爱忠: 郑成功文化是南安的历史名片海上视师石海上视师石九日山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电话: 0595-26530220N4编辑: 黄石竹设计: 王彬彬校对: 欧爱婷组版: 陈慧真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 从南安

12、公费学生到一代民族英雄“开辟荆榛千秋功业, 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 这是郭沫若同志在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时写下的。郑成功一生聪颖好学, 15岁考中南 安秀才, 成为南安20位公费学生之一, 21岁时入南京最高学府国子监深造。后来, 他限于时势, 投笔从戎挥别秀才儒生, 走上抗清复明之路; 他 驱逐荷兰人, 收复台湾, 被后人奉为 “开台圣王” 。他一生曲折离奇, 但并不像一般的历史人物随着年代的久远而模糊, 反而因为近年新出现的文 献而愈发清晰。 从郑成功焚青衣处到郑成功陵墓, 记者一路追寻着郑成功的足迹, 想象着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今日, 本报继续推出 “走近南安历史名 人” 系列

13、报道之郑成功, 带你一起去探寻一代民族英雄背后的故事。本报记者 叶婵娟 戴晓东 朱晨辉 文/图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记 者 目 击随着时光的推移, 郑成功的名字 非但没有褪色, 反而愈发光

14、彩夺目。 地处丰州镇与泉州丰泽区交界处的孔 庙东侧, 有一座魁星楼, 记者在魁星楼 前看到了一块刻着 “郑成功焚青衣处” 的石碑, 它便是郑成功投笔从戎的历 史见证。 家住孔庙附近的文学爱好者王先 生, 闲暇时总会到魁星楼转转, 义务给 来访的游客讲述这段历史。公元 1624年七月十四, 郑成功出生于日本 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千里滨。父 亲郑芝龙为海商及海盗首领, 于中国 东南沿海及日本、 中国台湾、 吕宋附近 海域拥有极大势力。郑成功6岁之前 跟随母亲住在平户, 直到父亲郑芝龙 受明廷招安任官之后, 才被接回泉州 府安平 (现安海镇) 居住读书, 该处现为安海成功小学校址。公元1638年,

15、 郑成功考中秀才, 后又经考试成为南 安县20位 “廪膳生” 之一。公元1644 年, 郑成功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 拜在 江浙名儒钱谦益门下; 钱谦益为了勉 励郑成功乃替他起 “大木” 之别字。 公元1646年, 父亲郑芝龙不顾郑 成功 “哭谏” 决意降清, 导致福建西北 门户仙霞关失守, 福州沦陷, 南明隆武 王朝倾覆。清兵肆虐, 郑成功之母在 安海唯恐受辱自缢。郑成功义愤填 膺, 到南安孔庙哭告孔子曰:“昔为儒 子, 今为孤臣, 向背去留, 各行其是。 谨谢儒服, 惟先师照鉴。 ” 说完, 他到魁 星楼前将青衣儒巾抛入篆炉焚烧, 挥 别秀才儒生的角色。从此他招募义 兵, 高举 “抗清复明”

16、 旗帜, 延续三代人 与满清、 外夷进行浴血斗争。丰州魁星楼 青年郑成功焚青衣投笔从戎丰州万衣岭 郑家军晾晒万件战衣车沿着一条约3公里长的水泥公路 直通水头镇康店村, 举世闻名的民族英 雄郑成功便安息在康店村境内橄榄山麓 陵墓里。在讲解员潘文静的带领下, 记 者顺着一条150米长花岗岩石铺大道直 通墓区。陵墓背后是郁郁苍苍的青松、 翠柏、 相思、 丛竹、 杨梅新绿扑眼, 山涧流 水淙淙, 山花争芳斗艳, 山雀啷啷鸣唱, 山风徐徐拂面, 往来游客皆感叹郑成功 安息于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卷之中。 将时光的年轮拨回到1661年, 郑 成功于6月23日病逝, 并葬于台南洲仔尾。1699年5月22日卯时, 郑成功灵枢 附葬于水头橄榄山其先祖乐斋公茔 内。之后, 清朝统治当局及其追随者别 有用心, 故意把原名 “橄榄山” 改为 “覆 船山” , 隐喻郑成功反清复明水师 “全军 覆灭” 。郑成功墓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沿用 “覆船山” 显然不妥, 为此, 泉 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建议: 废止 “覆 船山” 错误叫法, 恢复民族英雄郑成功 墓葬地为 “橄榄山” 的原名。“这里常有 海外侨胞、 台湾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