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622166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37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学习 要 “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课堂里,没有提问,就 没有交往互动,数学教学就是在师生 “ 问”与 “ 答”的多边活动中整合前行的。 所以, “ 如何 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 就成为我们必不可少 的研究话题。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认为问题的设置要与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和 难点结合紧密,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可以从五个方面展开提问: 1.? 抓住知识的关键处设问。 抓住教学内 容的关键提出问题, 这样能起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 圆的周长 一课时,当学生用 “ 滚动”的方法在直尺上滚 动一

2、周、测量出圆形纸板的周长时,教师提 出问题: “ 如果要测量学校圆形水池的周长, 还能用滚动的方法吗? ”当学生经过思考,想 出 “ 绳测”的方法后,教师又一次创设疑问: “ 如果要测量一个圆形湖泊的周长, 还能用 绳子绕一周吗? ”学生感到 “ 滚动法”和 “ 绳测 法”都有局限性,教师再一次提出富有挑战 性的问题: 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呢? 圆的周长究竟有没有普遍性的规律呢 在这过程中,教师层层设疑,逼着学生变换角度不断展开思考。 2.?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处设问。 数学知 识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 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在新 旧知识联结处提问,有利于学

3、生理解新知识。 例如: “ 小数乘小数”教学片断。( 1)比一比,想 一想:已知 126=72,那么 1.26=? ,两个题 有什么不同? 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2)那么 120.6 呢? 为什么 “ 积”都是 7.2 呢?( 3)再仔 细观察,1.20.6,与前面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猜一猜, “ 积” 的小数点又点在哪里呢通 过提问,学生有效地沟通新旧知识的连接,能 够更有利于自主建构知识。 3.? 抓住知识易混处设问。 教学内容中的 许多相近或紧密的概念、 法则、 公式极易混 淆,会影响学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 因此,在 这些相似处设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 较,搞清它们的区别。 例如

4、,教学 “ 比的意义” 教学片断。 出示信息:(1)第一小组男生 5 人, 女生 4 人;(2) 水果店打出杨桃便宜卖的招牌5 元 4 斤;(3)小明买了 5 本故事书,每本 4 元。 师:你认为哪些能用 “ 比”来表示这两个数量 之间的关系? 如果能表示,请写下这个 “ 比”, 并想一想你写出的 “ 比”是谁与谁的 “ 比”, “ 比”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 通过提问,让学生 加工信息,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掌握 数学概念本质的抽象。 4.? 抓住规律探索处设问。 引导学生自己 发现规律,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 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和推理的 能力,在探索规律中设问,可以

5、使学生相互启 发、相互争辩、相互补充订正,以加深印象。 例 如教学 “ 合理安排时间”,学生利用学具进行 操作, 计算出烙 3 块饼所用的时间。 教师提 问:如果要烙的是 4 块饼、5 块饼、6 块饼或更 多饼呢?怎样安排才最节省时间?你发现了什 么规律? 一个一个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向 知识的核心规律, 教师有效地提问能确保学 生探究活动的质量, 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为 有效。5.? 抓住思维转折处设问。例如教学 “ 长方 形的面积”练习题: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 50 米,洒水的宽度是 8 米。 洒水车行驶了 3 分 钟,能给多大的地面洒水?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 不足, 很多学生想象不出洒水

6、车留下的“ 作 品”模样,陷入思考困境。 教师将一支长白粉 笔侧放在黑板上,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我们用 这支白粉笔表示洒水车在经过时喷出的一道 水柱,看,洒水车就从这儿开始洒水,向前行 进 1 分钟了 ( 教师同步向前推进粉笔,黑板上 留下一片长方形白影),联系练习题,你有什 么发现? 3 分钟后会是什么情况? 学生恍然大 悟,原来如此。 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现实生活 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常规思维大多为顺向思 维。 但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阅历较浅的小学 生有时不容易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思 维处于转折时,适当给予点拨,引领他们一步 一步地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因为小学生在理解问题方面有特定的心

7、理特点,所以在提问时,教师应该注意考虑趣 味性、 启发性和层次性, 尊重学生的认知规 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而勾起 学生的想思 ( 思考的欲望)与思想 ( 思考的厚 意),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12电话:0731-88317950?E-mail:编辑: 付康松 版式:汪菲 校对:李虹2017 年 11 月 8 日 星期三科教新报教研小学数学与翻转课堂 的融合运用常德市武陵区北正街小学谢英稳当前,翻转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范围越 来越广,这种教学模式下即便学生足不出 户也能够学习到新知识,而课堂则成了学 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和探讨的 场所,倘若运用得当,能够显著提升教师 的教学质量

8、和教学效率。 一、确立教学目标备好材料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是组织课堂教 学的第一要务。 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我 们必须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更加深入 的了解, 对班级内学生的情况有全面掌 握,同时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开 展教学活动。 在正式教学之前有计划、有 目的的设计好视频材料,在教学视频中注 重关键概念与规律,从而有效缩短学生课 外预习时间,让学生可以在课前对重要概 念有一定的理解。教学视频可以从互联网 中下载截取,或者是结合教师自身教学经 验来自主设计。教学视频的实际效果应当 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更加愉悦 的环境中快乐学习。 比如说,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部分知 识内容的过程中,

9、让学生计算圆柱和圆锥 的体积。教师可结合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 握状况,把教学目标设计为借助于实践课 程的模型试验,要求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 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之前已经掌握的圆 柱体积计算公式,自主推导得出圆锥体积 计算公式。 在翻转课堂开始之前,要学生 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空间模拟功能对圆柱 与圆锥的体积关系进行猜想,让他们带着 问题开始学习,并通过之后的亲身验证来 巩固知识。 二、根据学生差异开展教学 现阶段的课堂中,教学模式还相对固 定, 同时因为班级内的学生人数相对较 多,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无 法充分地照顾到每一名学生,也很容易忽 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中

10、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按照自 身具体情况来进行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 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不会因为其他同学 的学习节奏过快或过慢而对自己的学习 带来影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充分地 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说是对传统教 学模式缺陷的合理补充。 比如说在教学长 方体体积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完成后我们 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观看,让他们对课堂 中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对存在理解困难的 问题必须要反复观看。 因此教师在设计微 课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必须要联系学生的 个性特征以及学习情况,设计出具有针对 性的视频,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课堂注意补充适时点拨 大部分小学

11、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不 强,面对新的数学知识点,学生很难及时 理解其重点,尤其是面对一些逻辑性很强 的数学知识更是无从下手。 此时,小学数 学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恰当的教学手段帮 助学生解决难题,恰当的化解、适时点拨, 然后引导学生采取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 难题,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学习 “ 梯 形的面积”这个知识时,教学生如何推导 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本课的重点。 基于小学 生的思维能力, 若由学生自己独立去推 导,难以完成本次教学任务。 此时,教师可 以点拨学生组成小组,共同探讨问题。 在 小组合作下,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能 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另外,还需要教师在 恰当的时间做好合理的补充。

12、 小学生的思 维方式一般是直观思维,面对抽象的数学 知识, 便无法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形象。 此外,教师在讲 “ 梯形的面积”这个知识点 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转换思想,让学 生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梯 形。 以这样的补充与点拨,让学生明确三 角形与梯形之间的关系,然后从三角形的 面积公式来对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 面对这部分教学,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 学方式, 学生是很难理解这个知识的内 涵。 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 补充与点拨,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运 用知识。 四、家校合作提升运用效果 翻转课堂教学的应用不应该局限于 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还应该延伸到课外 进行。 采取

13、家校合作的方式能够提高翻转 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为了保障翻转课堂的 教学效率与质量,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个 良好家庭环境,同时还应该积极参与到学 生课外学习的过程当中。 孩子在家长的帮 助下能够感受到的父母的关心,在家长的 共同配合与支持下,能够更好地解决在学 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前预习与课 后知识巩固的质量,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打 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常德市武陵区北正街小学王玉珍一、 数形结合思想简述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重要的数 学思想方法。 “ 数”指数、代数式、方程、函数、数 量关系式等, “ 形”指图形、图象、实物等。 数形 结合思想的实质即通过数形之间的相互

14、转化, 把抽象的数量关系或数学概念,通过形象化的 方法,转化为适当的图形,从图形的结构直观 地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解决数量关 系的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的意义。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教学领域的渗透 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初步整理数形结合思 想方法在小学教学领域的渗透点: 1 “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及计算,借助小棒 图、计数图来理解算理、法则和方法;借 助直线来认识数的顺序。 2 “ 空间与图形”:可以借助数的知识 及数量关系进行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 积的计算。 3 “ 实践与综合应用”:从所给问题的 情境中辨认出数与形的一种特定关系或 结构,运用画线段图、画分析图、画示意 图等方法

15、分析理解。 4 “ 统计与概率”:通过形演示 “ 移多 补少”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三、 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方式 1.以 “ 数”化 “ 形”。“ 数无形时少直 觉”,由于 “ 数”和 “ 形”是一种对应的关 系, 将题中的数量关系或数学概念通过 作线段图、树形图、长方形面积图、集合 图、数轴等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帮助 学生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数学概念,使 问题简明直观。 如五年级 “ 分数乘分数”教学,首先 创设情境: 我们学校暑假期间粉刷了部 分教室, 装修工人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 1/5,1/4 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 几? 在老师的引导下,将抽象变直观 ( 可 另用格子部

16、分表达), 其次在引出算式 1/51/4 后,教师采用三步走的策略:第 一, 学生独立思考后用图来表示出 1/51/4 这个算式。第二,小组同学相互 交流,优生可以展示自己画的图形,引领 后进生。 后进生受到启发后修改自己的 图形,更好地理解 1/51/4 这个算式所 表示的意义。 第三,点评画法步骤,倍数 的概念。讲述如何转为数学式子计算,请 一些画得好的同学去展示、交流。也请一 些画得不对的同学谈谈自己的问题以及注意 事项。 这样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 “ 数形结合” 的过程。 2.以 “ 形”变 “ 数”。 虽然形有形象、直观的 优点, 但在定量方面还必须借助代数的计算,特别是对于较复杂的 “ 形”,不但要正确地把图 形数字化, 而且还要留心观察图形的特点,发 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充分利用图形的性质或 几何意义,把 “ 形”正确表示成 “ 数”的形式,进 行分析计算。 如五年级下册 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中,笔 者先出示 6、12、8 三个数字, 让学生从这三个 数字中找找长方体的面、 棱长、 顶点的特征 学生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