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政支出视角再议我国宏观税负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20147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财政支出视角再议我国宏观税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财政支出视角再议我国宏观税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财政支出视角再议我国宏观税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财政支出视角再议我国宏观税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财政支出视角再议我国宏观税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财政支出视角再议我国宏观税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财政支出视角再议我国宏观税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1从从财财政政支支出出视视角角再再议议我我国国宏宏观观税税负负摘 要 2007 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 4.94 万亿元,比上年增收1.18 万亿元,增长 31.4%。如此持续快速的税收增长,已引起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广泛关注。评价税收负担轻重,除了考虑是否在超出民众的承受能力之外,更多地应考虑政府的支出是否满足民众的公共需求。我国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的比重偏低,故从人民福利水平提升的视角来看,我国的宏观税负偏重。 关键词 税收负担;财政支出;政策建议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所承受的国家税收的状况或量度,一般通过一定时期的税收总量占 GDP 的比重加以衡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

2、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数量关系。宏观税负的高低,不仅反映出一个国家税收的总体负担水平,表示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上集中程度的大小,同时也表示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及财政功能的强弱。它是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也是研究国家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核心内容。我国自 1994 年税制改革以来,税收收入不断增长,连年创历史新高。1999 年税收总收入突破 1 万亿元大关,2003 年突破了 2 万亿元,2005年突破了 3 万亿元,2006 年税收收入增加 7000 亿元,达到 3.7 万亿元,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更是完成 4.94 万亿元(不含关税、契税和耕地占用税),比上年

3、增收 1.18 万亿元,增长 31.4%。与此同时,税收收入占 GDP 的比重也节节攀升,由 1995 年的 11.3%上升到 2006 年的 17.96%。持续快速的税收增长固然极大程度地满足了政府支出的需要,但如此持续高速的增长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如何呢?笔者认为,对问题的解释或解决,取决于我们采用何种研究视角对我国的宏观税负轻重进行分析。 一、宏观税负水平观念之争 目前,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争论,大约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观念: (一)福布斯的观念。2002 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开始对全球税负进行调查,以税负痛苦指数作为衡量各国税负高低的指标,并定期向全球公布_2其调查结果。2007 年福布

4、斯发表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继续是亚洲经济体中税务最重的国家,全球排名第三,税负痛苦指数为一百五十二,仅次于位列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法国和比利时。据此,福布斯的结论是: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很高。 (二)国家税务总局的观念。国家税务总局认为:福布斯的税负痛苦指数不能准确衡量中国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其在反映宏观税负水平高低问题上有几个重大缺陷。第一,没有区别平均税负与边际税负的差异。在痛苦指数计算中,个人所得税是按最高档税率 45%计算,占总指数的 1/4 强。然而,据统计,在我国适用 25%以上的工薪所得和适用 30%以上的各类其他所得产生的个人所得税仅占该税种收入的 6%左右,占全部税收收入的 0.5

5、%,适用 45%税率的人和税收收入占比就更少了。显然,把只有极少数人适用的税率作为普遍适用的税率是不科学的。第二,没有考虑税基比重和税制结构。直接把我国税收收入比重 7%左右的个人所得税的法定税率与占税收收入近半的增值税的法定税率相加,其结果的可靠性将会受到质疑。第三,税种选择标准不确定。如果任意增加或减少一个税种,税负痛苦指数的排序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这同样也降低了衡量的科学性。故此,国家税务总局认为,福布斯的结论是不科学的。2007 年,我国完成税收收入 4.94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为 20.04%,比发展中国家低 1 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低 10 个百分点。可见,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不

6、高,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学者的观念。高培勇认为,我们通常讲的税收收入,只是由税务部门征收入库、按照现行统计口径计算的全国税收收入,并非税收收入的全部。完全意义上的全国税收收入,还要在此基础上加入关税收入、耕地占用税收入、契税收入,并减去出口退税支出。加项和减项互抵之后,最终得到完全意义上的全国税收收入。除此之外,在当前中国,政府部门还使用别的形式、通过别的渠道取得收入。其中,属于规范性的、纳入预算的收入有:企业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城市水资源费、排污费以及其他杂项收入;介于规范性与非规范性之间、未正式纳入预算但可比较精确统计的收入有: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障费收入、国有资源

7、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等等;纯系现有制度体系之外、且无_3法加以精确统计的收入,则是由各部门、各地区“自立规章,自收自支”的各种收费、罚款、集资、摊派收入,等等。将上述四个层次的收入统统相加,以2006 年的数字匡算,中国政府收入占 GDP 的比重,可能要达到 30%上下。其中,税收负担和非税负担之比大约为 64。如果将涵盖上述四个层次的政府收入总量占 GDP 的比重称之为“广义税收负担”,而把仅限于第一层次的税收收入占GDP 的比重称之为“狭义税收负担”,并且,以此为尺子讨论当前中国的税负水平,可以认定:当前中国的总体税收负担“广义税收负担”

8、,远远大于通常被认定的一般意义上的税收负担“狭义税收负担”。这也是我国学者在研究宏观税负时,往往将宏观税负分为小口径宏观税负、中口径税负和大口径宏观税负的依据。学术界普遍认为,目前小口径宏观税负(狭义的宏观税负)的税收负担水平不高,但大口径的宏观税负(广义的宏观税负)税收负担水平偏高。这一观念在学术界和实践部门获得了广泛的认同,笔者赞同该观点。但如果不对现行税收进行必要的改革,继续听任我国的税收收入保持持续高速增长,那么,我国的小口径宏观税负水平也将会超过发展中国家水平,达到较高的水平。 (四)纳税人的观念。广大纳税人对国家税务总局的观点持不同看法,认为中国的税收负担过重,纳税人的税收生存环境

9、不容乐观,税负痛苦指数较高。综上所述,无论是学术界的观念还是官方的看法,也无论是福布斯的计算,由于研究各方分别采用不同的指标,运用不同的方法,各方得出的研究结果相去甚远。然而,从上述的研究结论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研究成果虽然结论不同,但却是基于相同的研究视角即从税收收入多少的角度(无论是大口径还是小口径)来分析宏观税负水平的轻重。笔者认为:宏观税负的轻重不仅要从政府拿走多少税收收入的角度去考虑,还应考虑政府从纳税人手中拿走税费后为纳税人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换句话说,税收作为纳税人购买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价格,提供的数量是多是少?价格是高是低?如果纳税人购买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价格与享受的公共

10、产品相一致,那么我们可以说是等价交换,符合公平交易;但如果纳税人购买的价格明显偏高,则违背了公平交易。也可以说,纳税人承担了较重的税收负担,宏观税负就较重。故此,从财政支_4出的视角,或从人民福利水准提升的标准来分析,将更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面把握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建立“以人为本”的规范收支关系,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二、对我国财政支出的剖析 (一)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民生支出比重偏低。在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费支出比重偏高,社会文教支出和国防支出比重偏低。从1986 年到 2005 年,中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管理费用由 20.5 元增长到 498 元,增长 23

11、倍,而同期人均 GDP 增长为 14.6 倍。有统计表明,我国行政管理支出从 1986 年的 220 亿元增长到 2005 年的 6512 亿元,20 年间增长 30 倍,年均增长率 19.5%;同期,财政支出增长 15 倍,年均增长率 15.4%。1986 年,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 10%,2005 年则上升到 20%,提高了 10 个百分点。如果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5.6%的标准,我国是世界上行政成本昂贵的国家之一。不仅如此,预算外行政管理费增加更快。1998 年行政事业费支出占预算外收入的比重为 54.42%,2005 年却达到 72.01%,增加了近 18 个百分点。

12、与此同时,其他支出增加缓慢。社会文教支出比重多年来维持在 7%-8%左右的水平;19862005 年,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比重仅提高了 0.5 个百分点;国防、科技、农业生产和农业事业费支出比重分别下降了 1.8、1.2、0.4 个百分点。庞大的行政管理费支出,消耗了相当大的税收收入,加大了公共财政的负担,挤占了对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的投入资金,民生支出比重偏低。(二)财政用于教育支出水平偏低。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比重也越大。1995 年公共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世界平均为 5.2%,发达国家为 5.5%,发展中国家为 4.6%

13、,最不发达国家也有 3.6%,而我国仅为 2. 41%。这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还低于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从人均教育支出角度来看,我国的人均教育支出非常低。以 1993 年数据为例。世界平均人均教育支出为 22. 9 美元,发达国家为 108. 9 美元,发展中国家为 43 美元,不发达国家为 8 美元,我国为 10. 77 美元,仅略高于不发达国家,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根据对 40 个国家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的情况分析,当财政收入占 GDP_5比重在 15%以下时,财政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为 2%左右;当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为 20%左右时,财政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大体为 3%;当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为 30%40%时,财政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为 4%5%;当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提高到 4050%时,财政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也相应增长到 5%6%。若按我国大口径宏观税负而言,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达到 35%,财政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应为 4%5%左右,然而,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