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标公式总结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19499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新课标公式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新课标公式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新课标公式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新课标公式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新课标公式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新课标公式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新课标公式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高中数学公式总结新课标高中数学公式总结 1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1) 一般式一般式; ;2( )(0)f xaxbxc a(2)(2) 顶点式顶点式;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时,设为此时,设为此2( )()(0)hf xaakx( , )h k 式)式) (3)(3) 零点式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与;(当已知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为轴的交点坐标为12( )()()(0)f xa xxxaxx时,设为此式)时,设为此式)12( ,0),(,0)xx2 2、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实系数一元二

2、次方程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20axbxc若若, ,则则; ;240bac 21,24 2bbacxa 若若, ,则则; ;240bac 122bxxa 若若,它在实数集,它在实数集内没有实数根内没有实数根240bac R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判别式24bac 0 0 0 二次函数2yaxbxc的图象0a 一元二次方程20axbxc的根0a 有两个相异实数根 1,22bxa 12xx有两个相等实数根122bxxa 没有实数根20axbxc0a 12x xxxx或2bx xa R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20axbxc0a 12x xxx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

3、知直线0xyCA 若,则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0 0xyCA 0xyCA 表示直线下方的区域0xyCA 0xyCA 若,则表示直线下方的区域;0 0xyCA 0xyCA 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0xyCA 0xyCA 3 3、常见函数的图像:、常见函数的图像:k0y=kx+boyxa0y=ax2+bx+coyx01 1y=axoyx011y=logaxoyx4 4、 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性质: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性质:(1)(1)(,且).m nmnaa0,am nN1n (2 2)(,且).11m n mnm na aa0,am nN1n (3 3). .()nnaa(4 4)当)当为奇数时,为奇数时,

4、;当;当为偶数时,为偶数时,. .nnnaan,0|,0nna aaaa a5 5、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 . .logb aNbaN(0,1,0)aaN指数性质:指数性质:(1)(1)1、 ; (2 2) 、() ; (3)(3)、1p paa01a 0a ()mnmnaa(4)(4)、 ; (5)(5)、 ; (0, ,)rsr saaaar sQm nmnaa6、指数函数:、指数函数:(1)(1)、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1)xyaa(2 2) 、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注:注: 指数指数函数图象都恒过(01)xyaa点(0,1) 7、对数性质:、

5、对数性质: (1)(1)、 ;(2 2) 、 ; logloglog ()aaaMNMNlogloglogaaaMMNN(3)(3)、 ;(4)(4)、 ; (5)(5)、 loglogm aabmbloglogmn aanbbmlog 10a(6)(6)、 ; (7)(7)、 log1aa logabab8、对数函数:、对数函数: (1)(1)、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log(1)ayx a(2 2)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注:注: 对数对数函数图象都恒过log(01)ayxa点(1,0)(3)(3)、 log0,(0,1),(1,)axa xa x或(4)(4)、 或 log0(

6、0,1)(1,)axax则(1,)(0,1)ax则9 9、 对数的换底公式对数的换底公式 : : ( (, ,且且, , ,且且, , ).).logloglogm a mNNa0a 1a 0m 1m 0N 对数恒等式:对数恒等式:( (, ,且且, , ).).logaNaN0a 1a 0N 推论推论 ( (, ,且且, , ).).1loglogabbaloglogmn aanbbm0a 1a 0N 1010、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若若 a a0 0,a1a1,M M0 0,N N0 0,则,则(1)(1); ; (2)(2) ; ;log ()loglogaaaMN

7、MNlogloglogaaaMMNN(3)(3); ; (4)(4) loglog()n aaMnM nRloglog( ,)mn aanNN n mRm表表 1指数函数0,1xyaaa对数数函数 log0,1ayx aa定 义 域xR0,x值 域0,yyR图 象过定点(0,1) 过定点(1,0)减函数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0)(1,)(0,)(0,1)xyxy 时,时,(,0)(0,1)(0,)(1,)xyxy 时,时,(0,1)(0,)(1,)(,0)xyxy 时,时,(0,1)(,0)(1,)(0,)xyxy 时,时, 性 质abababab表表 2幂函数()yxRp q00111pq为

8、奇数为奇数奇函数pq为奇数为偶数pq为偶数为奇数偶函数第一象限 性质减函数增函数过定点 01(,)11、数列na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的和的关系(递推公式)( 数列的前 n 项的和为).11,1,2n nnsnassnna12nnsaaaL等差数列:等差数列:通项公式:通项公式: (1) ,其中为首项,d 为公差,n 为项数,为末1(1)naand1ana项。(2)推广: ()nkaank d前前 n 项和:项和: (1) ;其中为首项,n 为项数,为末项。1() 2n nn aaS1ana(2)1(1) 2nn nSnad常用性质:常用性质:(1) 、若 m+n=p+q ,则有 ;mnpqa

9、aaa注:注:若的等差中项,则有 2n、m、p 成等差。,mnpaa a是mnpaaa(2) 、若、为等差数列,则为等差数列。 na nbnnab(3) 、为等差数列,为其前 n 项和,则也成 nanS232,mmmmmSSSSS等差数列。 (5) 1+2+3+n=2) 1( nn12、等比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通项公式:(1) ,其中为首项,n 为项数,q 为公1*1 1()nn naaa qqnNq1a比。(2)推广:n k nkaaq(3) (注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1(2)nnnaSSn等比数列前 n 项的和公式为或 .11(1),11 ,1nnaq

10、qsqna q 11,11 ,1nnaa qqqs na q 当时,1q 1nana常用性质:常用性质:等比数列na中,若,则mnpqmnpqaaaa等比数列na中,成等比数列ns2nnss32nnss注:注:若的等比中项,则有 n、m、p 成等比。,mnpaa a是2 mnpaaa若、为等比数列,则为等比数列。 na nbnnab1717、 正角: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 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2、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x 限,则称为第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36036090 ,kkkooo第二象限角的

11、集合为36090360180 ,kkkoooo第三象限角的集合为360180360270 ,kkkoooo第四象限角的集合为360270360360 ,kkkoooo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合为x180 ,kk o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合为y18090 ,kk oo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为90 ,kk o3、与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360,kk o4、已知是第几象限角,确定所在象限的方法:先把各象限均分*nn等份,再从轴的正半轴的上方起,依次将各区域标上一、二、三、四,则nx原来是第几象限对应的标号即为终边所落在的区域n5、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 弧度1 6、半径为 的圆的圆心角所对弧的长

12、为 ,则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rll r7、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2360o1180o180157.3o o8、若扇形的圆心角为,半径为 ,弧长为 ,周长为,面积为 为弧度制rlC,则,Slr2Crl211 22Slrr9、设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的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是,它与原, x y点的距离是,则,220r rxysiny rcosx rtan0yxx10、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第三象 限正切为正,第四象限余弦为正131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22sincos1tan cossin1414、 正弦、余弦的诱

13、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 sin 2sinkcos 2cosktan 2tankk, 2 sinsin coscos tantan, 3 sinsin coscostantan , 4 sinsincoscos tantan 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 5 sincos2cossin2, 6 sincos2cossin2 口诀: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1515、 和角与差角公式和角与差角公式; ; ;sin()sincoscossincos()coscossinsinm. .tantantan()1tantanm= =sincosab22sin()ab( (辅助角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所在象限由点的象限决定的象限决定, , ).).( , )a btanb a1616、 二倍角公式及降幂公式二倍角公式及降幂公式 . .sin2sincos. .2222cos2cossin2cos11 2sin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