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18247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摘 要: 在分析国外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形式和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 提出我国在特大城市及三大经济圈积极发展大、中运量型轨道交通, 建立完善的交通体系, 以及在大、中等城市发展中运量型轨道交通的新思路。关键词: 大运量型; 中运量型; 城市轨道交通; 发展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 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 城市建设也在不断改善和扩大规模, 目前人口在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已经超过 30 座1 。由于城市经济区域布局的变化以及大城市的聚集和辐射效应越来越强烈, 城市流动人口大为增加, 居民出行更为频繁, 城市客运交通的需求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同时

2、,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 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强, 这就需要一系列安全、快捷的交通客运形式。为了改善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普遍存在的这一矛盾, 必须采用大、中运量型轨道交通客运方式, 把常规的公共汽、电车方式进行适当调整, 在城市中形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新型公共交通网络结构, 使城市交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有效的先导作用。1 国外情况 1. 1 大运量型轨道交通特大城市特别是首都、直辖市及省会所在城市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每天进出市区的上班族或进行商业活动及各种业务的人口特别多。为了输送如此大运量的旅客人员, 只有象地铁这样的大运量型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手段才行。下面将世界各大城市共有的大运量

3、型轨道交通地铁的发展情况介绍如下: 地铁是线路的大部分建在地下作为大运量轨道交通手段的城市高速铁道的总称22 。1863 年, 世界上最初的地铁在伦敦开通, 全长 6 km 。在纽约, 1868 年按照城市高速铁道的发展计划建成了 11 km 的高速铁道延伸线, 后来由于道路交通混乱、城市美观、噪音等问题, 20 世纪初开始建设地铁, 1904 年第一条地铁开通。目前已拥有 385 km 的线路网和 6 600 辆车辆。在巴黎, 直到 1900 年才建成了第一条地铁线, 长约 5 km , 以后加快了地铁的建设速度, 1930 年已经建成 116 km 的线路网。总之, 欧洲超过 60 万人口

4、的大部分城市都已建成或在建、筹建地铁, 作为城市交通的大动脉发挥着作用。日本由于各种原因直到 1927 年在东京的上野 浅草之间建成第一条地铁, 长 2. 4 km, 1939 年浅草至涩谷的延长线开通, 长 14. 3 km, 1933 年大阪第一条地铁开通, 长 3. 1km 。战后首都圈的人口急剧增加, 加之 1964 年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机会, 地铁线路网显著发展。目前为止, 东京地铁总延长达 220 km , 作为交通运输的大动脉, 每年输送旅客达 25 亿人。战后大阪的地铁线路网建设也逐渐延伸, 特别是 1970 年万国博览会召开的机会, 路网建设大幅度增加。目前为止, 总延长达

5、 100 多公里。1955 年以后, 除了东京、大阪以外的其他大城市如名古屋、札幌、横滨、神户、京都、福冈及仙台分别开通了地铁。目前为止, 全日本地铁的总运营里程达 500 多公里, 有 5 200 多辆车辆。在首都圈轨道交通每天输送的旅客达 3 250 万人(其中地铁 730 万), 京阪神圈轨道交通每天输送的旅客达 1 309 万人(其中地铁 270 万) 3 。 1. 2 中运量型轨道交通中运量型轨道交通是具有每小时 10 000 30 000 人输送能力的轨道交通系统的总称。是处于地铁(输送能力 30 000 60 000 人) 和公共汽车(输送能力 4 000 8 000 人) 之间

6、的运输系统,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建设费比较便宜, 省力、节能、噪音和振动小、电力驱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小, 而且可3以无人驾驶、运营费低廉。在日本, 每公里地铁的建设费为 200 亿 300 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 20 亿元), 而高架轨道每公里的建设费为 50 亿 60 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 5 亿元), 是地铁建设费的 1? 4 4 。中运量型轨道交通主要有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交通、小型地铁及各种形式的新交通系统。1. 2. 1 现代有轨电车现代有轨电车是利用轨道作为车辆导向的运输方式, 以客运交通为主, 它是在旧式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化水平很高的客运系统 1

7、。在欧洲将其称之为“ 轻轨”。 1886 年美国阿尔拉巴马州的蒙哥马里市第一次出现有轨电车系统。次后有轨电车系统迅速发展, 在 20 世纪 20 年代, 美国的有轨电车线总长达25 000 km 。到了 30 年代, 欧洲、日本、印度和我国的有轨电车有了很大的发展, 如上海、北京、沈阳、大连等城市都相继出现了有轨电车。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剧增长, 大量的汽车拥上街头。于是又纷纷拆除有轨电车, 尤其是美国。但汽车数量的过度增加, 使城市交通又出现了新问题, 造成交通堵塞, 行车速度下降, 空气污染和噪音严重, 在闹市区甚至连停车也难找到适当地方 1 。到 60 年代

8、初, 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 人口密集的城市, 为满足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日益增长的需要, 除考虑修建地下铁道外, 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交通方式上来, 着手在改造旧式有轨电车的基础上, 利用现代技术, 改造和发展有轨电车系统, 开发出低噪音、低振动、省能源、能高速运行的高性能有轨电车, 同时与城市郊区的铁道、城市的地下铁道连接, 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出现了现代有轨电车系统 1 。到 80 年代, 国际上一些大城市已相继建成了现代化技术很高的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例如, 法国的南特市, 城市人口约 45 万, 1984 年建成一条自东向西穿过市区4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 也是法国首次建成

9、的第一条现代有轨电车系统, 线路全长10. 6 km, 平均旅行速度可达 24 km ? h, 目前年客运量已接近 2107 人次; 美国的萨克拉门托市, 市区人口约 92 万, 1987 年 3 月建成一条穿越市中心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 全长 29. 4 km; 香港地区为了配合新界西部的经济发展, 修建了屯门至元朗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 于 1988 年 9 月正式投入运营, 线路全长 23 km, 平均旅行速度可达 25 km ? h 1 。现代有轨电车的特点是具有高速性能, 高加减速性能, 低噪音、低振动, 对周围环境影响也少。同时由于车辆的改善, 舒适度也好。不论是从既有的有轨电车发展

10、而来还是新建, 和建设城市高速铁道相比, 造价都低, 所以近年来许多城市又纷纷转回来把注意力投到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上来。其主要特点列于表 1 3 。表 1 旧式有轨电车和现代有轨电车比较其余分布在美、日、澳、加等国。另外第三世界各国也认识到这种新交通工具的意义, 扎伊尔、突尼斯、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也已建成或正在建、筹建现代有轨电车系统 1 。1. 2. 2 单轨交通单轨交通是指以橡胶轮胎为主的车辆在一根轨道上运行的交通方式。按支撑方式, 一般区分为跨座式和悬吊式两种。其主要特点比较如表 23 。 13. 3km(其中 11 km 在河的上空), 从 1901 年开始输越

11、少, 单轨交通等中运量型轨道交通越来越有发展的送旅客, 据说运营 90 多年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二战必要。单轨交通的特点和问题如表 43 。后的日本, 人口拥往城市, 加上产业集中等问题严重。1. 2. 3 小型地铁的地铁。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小型地铁是线性(发动很早以前在5伦敦、格拉斯哥、布达佩斯就有小断面机) 地铁, 此地铁机车采用线性发动机, 是将通常的电动发动机由旋转型展开成直线型, 这一点和磁悬浮式超高速列车相同, 但和磁悬浮式超高速列车不同的是两侧导体不是线圈, 而是在铁上固定铝板作成宽 30 40 cm 的反应板, 车体底下设置的线性发动机从反应板上通过时产生磁性对车体的推力而驱动

12、列车行走。钢轨对车体起支撑和导向作用。这种轮轨式线性发动机牵引列车最初是 1985 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市的地铁新线上采用, 线路长7. 5km 。由于建设费低廉, 1986 年又在另一城市巴库巴市建设相同系统的地铁, 线路长 25 km, 最高速度 80 km ? h3 。另外在温哥华市, 于 1986 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全自动化用线性电机牵引的轨道交通系统, 该线路全长 22. 5 km, 其中有 13 km 为高架结构系统, 共设车站 16 座, 轨距 1 435 mm , 采用直流电 600 V 侧轨供电方式, 车辆总数为 114 辆, 行车间隔 3 5 m in, 信号系统由计算机集

13、中控制, 全部列车以无人驾驶全自动控制方式运行, 这是世界上投入商业运行的技术最先进的轨道交通系统1 。之后, 日本于 1990 年在大阪市地铁鹤见绿地线(长 5. 7 km) 和东京都地铁 12 号线(长 41 km) 上也采用这种线性发动机, 最高速度达 70 km ?h1 。 1. 2. 4 新交通系统中运量型轨道交通除了前面介绍的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交通、小型地铁外, 还有将电动发动机、集电系统、车体等等的铁道技术和橡胶车轮驱动的汽车技术相结合, 采用计算机系统控制, 橡胶车轮沿着导向轨在专用轨道上由电气驱动, 可以无人驾驶的车辆构成的交通系统3 。如日本神户新交通系统(? ? ? ?

14、? ? ? 线)、大阪新交通系统(? ? ? ? )、琦玉新交通系统、东京临海新交通系统等。这些新交通系统基本上全是高架结构, 运行速度都在 20 30 km ? h 左右, 4 6 辆一个编组, 每辆定员 60 70 人左右。它的特点是对道路的占用比较少, 2. 5m 宽的中6央分隔带上即可建桥墩; 可以无人驾驶, 节省人工费; 工程造价低, 采用高架结构比一般铁路减少投资 20% 30% 4 。2 国内现状 2. 1 运量大与运能小的矛盾突出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目前人口在 100 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已超过 30 座, 人口在 50 万以上的大城市已超过 60 座1 。由于大规模的经

15、济建设活动主要发生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 城市结构及其经济布局的变化, 促使城市流动人口大为增加, 居民出行更为频繁, 个别特大城市每天的客运量已突破 1 000 万人次, 而一般大城市, 在客运主流通道上, 高峰期需要运送旅客 1 万 3 万人次运输量的现象很常见, 有的城市甚至出现多条并存的局面, 如此巨大的客运任务, 绝大多数城市还只能用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来承担, 以致在客运高峰期间, 车上乘客密度高达每平方米挤占 10 12 人, 即使如此拥挤, 站台上还有很多人上不了车, 城市公共交通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1 。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 对机动车辆的行动空间(车行道的宽度和数量) 和静止空间(

16、停车场所) 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却远远跟不上交通发展的步伐。车辆行驶速度下降, 公共车辆运营速度 h, 下降到 10 13 km ?已由过去的 25 40 km ?h, 它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和经济的发展活力。 2. 2 城市交通体系不健全我国大陆城市的公共交通方式, 绝大多数还是采用低运量型的交通方式即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来运载乘客, 其客运能力较弱, 一条线路的最大客运量仅有 6 103 人次? h1 , 这已很难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需要, 一些城市已开始考虑快速轨道交通方式来承担更大运量的客运任务, 但由于修建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资金高, 尤其是大运量型的地下铁道工程, 因为造价昂贵, 目前我国仅有7少数特大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已经建设, 南京、重庆、青岛、沈阳正在考虑修建之外, 一般大城市难于考虑。另外, 我国城市中运量型的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也较为缓慢, 到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