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化导向交通对土地利用影响成本研究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18243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化导向交通对土地利用影响成本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汽车化导向交通对土地利用影响成本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汽车化导向交通对土地利用影响成本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汽车化导向交通对土地利用影响成本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汽车化导向交通对土地利用影响成本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化导向交通对土地利用影响成本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化导向交通对土地利用影响成本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汽车化导向交通对土地利用影响成本研 究摘要:本文通过我国机动化背景的分析,指出我国城市交通正处于转型时期,应加强小汽车交通对城市影响的分析,深入研究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成本,为我国城市交通政策和空间增长策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关键词:机动化 影响 成本 城市交通政策 空间增长策略2001 年制定的国家“十五”计划要求改善城乡人民生活,鼓励小汽车进入家庭。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明确地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家将把鼓励居民消费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政策之一。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的汽车拥有水平将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必将对城市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产生深远影响。因为

2、不同交通模式包含不同的土地利用成本,所以在制定城市发展策略时应深入进行基于汽车化的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和及其成本的分析研究。一、我国城市机动化对交通系统的影响1.城市个体机动化趋势汽车工业“十五”规划预测到 2005 年,汽车保有总量达到 2465-2545 万辆,机动化水平达到 20 辆/千人左右(见表 1),其中小汽车拥有水平达到 7 辆/千人。总体而言,我国机动化近期水平仍将处于较低阶段。受经济增长推动,随着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逐步提高,我国机动化将很快进入导入期(指标为 20 辆/千人),步入普及期(指标为 200 辆/千人,相当于新加坡现有水平,美国 1915 年为 20 辆/千人

3、,2普及时间仅为 14 年)。表 1 我国汽车保有量和需求量预测(2005 年)资料来源: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受经济水平制约,中国机动化表现为地域不均衡分布状态,其中沿海地区机动化水平高于内陆地区,城市地区高于乡村地区(见表 2),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机动化速度更快,汽车年增长率达到 10%以上,与 GDP 增长率的弹性系数达到 1 左右。国际机动化经验表明,当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小汽车发展开始进入家庭;当人均 GDP 超过 1 万美元,小汽车将逐步普及。目前人均 GDP 超过 3000 美元城市主要有深圳、上海、广州、北京、厦门、苏州、无锡等城市,这些城市机动化已经进入导入期。

4、随着汽车消费市场日趋完善和人们交通行为的转变,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机动化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以北京为例,改革开放 20 年来,机动车年增长率达到 15.09%,至 1993 年城市机动化水平达到 47.8 辆/千人,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6.5 倍;近年来私人购车增势迅猛,年递增率高达 50%左右。表 2 我国主要城市和区域机动化水平一览表资料来源:苏州资料来源于苏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无锡资料来源于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专题研究;其他城市和区域资料来源于 S.斯岱尔斯和刘志, 中国城市机动化:问题与对策,1997 年,第 34 页。注:无锡市区指行政区划范围,包含原锡山市,人口 211

5、万,面积 1658 平方公3里。2.城市交通系统的转型目前我国城市交通正处于转型时期,由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传统结构向机动化方向转变,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公交机动化为主的交通模式和个体机动化(摩托车+燃油助力车方式)为主的交通模式(见表 3)。表 3 我国主要城市交通结构 (单位:%)资料来源:苏州资料来源于苏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南京资料来源于2000年南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广州资料来源于广州市内环路建成后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威海资料来源于威海市区城市交通规划,珠海资料来源于 ;常熟资料来源于常熟市城市道路交通专题研究;其它城市资料来源于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城市交通-城市交通

6、规划设计作品集。属于第一种类型的城市不是很多,以南京最为典型,由于公交体制改革,改善了公交服务质量,体力出行主要向公交方式转变,公交出行比重从 1997 年的 8.19%大幅度地上升到 1999 年的 20.95%1。另一种类型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中小城市为代表,体力出行主要向个体机动化(摩托车+燃油助力车)出行方式转变。以苏州为例,体力出行(步行+自行车)比例由 1996 年 82.52%下降到 2000 年的69.5%2,主要转向摩托车和燃油助力车出行方式,其相应地从 10.26%上升到19.25%,致使市区摩托车交通量占机动车交通总量的 29.3%,高于其它城市。由于摩托车失控发展

7、,降低了居民对公交的依赖性,加之公交服务水平不高,致使公交4得不到很好发展,在交通结构转型阶段,苏州市公交出行比例 4 年仅提高了 2 个百分点,2000 年仅为 6.44%。 城市交通结构向以摩托车和燃油助力车为主的模式转变存在较大的问题。从世界范围看,摩托车发展存在两种模式,即意大利的适度发展模式和台湾的自由发展模式(S.斯岱尔斯等,1993),我国大部分城市可能迈入自由发展模式的轨道。以无锡为例,2000 年市区摩托车(含轻骑)拥有水平达到 170 辆/千人,已接近自由发展模式的临界值,而小汽车仅为 15.15 辆/千人3。由于摩托车与公交及小汽车具有相同的出行时耗,因此摩托车自由发展不

8、但会抑制公交的优先发展,而且将阻碍小汽车进入我国家庭的步伐。3.城市交通模式面临选择城市的机动性主要有两种模式:小汽车机动性和公交机动性(见表 4)。根据城市轴向发展规律,分别形成城市空间两种主要发展策略,即小汽车主导发展策略和公交主导发展策略。目前,我国城市既处于城市交通系统转型阶段,同时也处于空间快速增长时期,因此应加强交通政策层面的研究,选择科学合理的城市交通模式,这是确定当前城市发展模式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国家汽车工业产业的发展要求,应逐步调整我国城市交通模式,促进公交和小汽车交通的共同发展。表 4 城市机动化模式及其影响二、基于汽车化的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土地利用和交通是一个互动

9、的单向循环系统,不同的交通模式,对土地利用具5有不同的影响。一个城市如果选择小汽车交通作为主要客运交通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其对城市布局、道路网络、交通结构以及各层次土地开发的影响。这些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部分,其中直接影响指对交通设施用地的需求;间接影响包含基于汽车化的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增长模式的影响。1.直接的土地利用影响众所周知,不同交通方式需要的单位用地面积不一样,对土地利用的直接影响也不一样。由于小汽车使用者比其它方式出行者趋于更远的出行距离,人均道路面积需求比较大。在典型的步行城市中,道路面积比例一般小于 10%;基于汽车化的城市则需要 30%的道路用地和 20%的路外停车用

10、地,交通设施用地的需求为其它方式的 3-5 倍,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高于 150 平方米/人。公交系统完善、配置轨道交通的城市道路面积比例一般小于 15%,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也低于 100 平方米/人。从每条线路(车道)的旅客运输能力来看(见表 5),公交专用道或轨道交通运输能力是城市道路单车道的 6-12 倍,运送同样数量的乘客,公交比小汽车分别节省土地资源的 3/4,建筑材料的 4/5 和投资的 5/6。表 5 各种线路(车道)的最大旅客运输能力 (单位:人/小时.车道)资料来源:区域发展与快速短途客运铁路,瑞士联邦工业大学国土、区域及城市规划研究所,昆明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0 年。 小

11、汽车运行时间仅占 5%,停车时间达 95%左右,对停车需求较大。一般情况下,1 辆小汽车分别需要 1 个居住区的停车位和 1 个工作场所的停车位,还需要在城市商业区和其它出行目的地布置社会停车场。表 6 给出了我国(传统交通结6构)和美国(基于汽车化交通结构)各种建筑群体需要的配置的停车用地,可见,高水平的个体机动化需要配置高标准的停车设施。表 6 中国和美国的路外停车场需求比较资料来源: 美国资料来源于 Local Government Parking Policy, WSDOT, Commute Trip Reduction Program (www.wsdot.wa.gov/pubtra

12、n/ctr);我国资料根据有关规范整理得到。Authony Downs 认为交通需求总是趋于超过交通设施的供给能力( S. 斯岱尔斯等,1997),虽然通过增加道路容量减少交通拥挤,但不能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容易陷入“车多路多,路多车多”的恶性循环。基于汽车化的交通系统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其它类别的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下降,用地结构趋于不合理。由于这些土地被用作城市交通设施用地,根据城市经济理论,过度地增加城市公共投资,其它部门的生产力投资可能被侵占,影响了城市经济收益最大化(1994 世界发展报告,1994 年)。 2.间接的土地利用影响从土地利用和交通之间相互关系来看,基于汽车化的城市交

13、通与低密度蔓延式发展如影相随(见表 7)。以美国郊区化为例,虽然小汽车交通发展不是引起郊区化根本原因,但是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郊区化进程。1920 年美国平均 40人拥有 1 辆汽车,郊区人口比例为 14.8%;战后小汽车的发展为郊区化提供了必要条件,促进居民选择到郊区居住;到 1970 年,小汽车拥有水平超过 400 辆/千人,郊区人口比例首次超过了市区人口和农村人口,达到 37.2%左右。城市快速蔓延7式扩张,致使周边农业和自然生态环境用地大幅度减少。小汽车交通发展还直接引发公路铺设的浪潮,1916 年联邦政府通过“联邦资助道路建设法案”,推动州际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到 70 年代美国高

14、速公路达到 5 万英里以上(王旭,2000),占用了大量的国土面积。表 7 城市分散和集中发展的比较资料来源:Todd Litman,Land Use Impact Costs of Transportation,www.vtpi.org 。由于低密度的郊区和远郊区发展增强对小汽车交通的依赖性,增加了对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的要求,在出行时耗、车辆费用和交通拥挤条件不变情况下,小汽车持续增加和城市蔓延的循环发展不会间断,蔓延趋势更为明显。 “小汽车交通促进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的根本性变化,城市外围廉价的土地吸引了一些投资者,一部分原农业用地被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大部分新住宅以单户家庭存在,毫无疑问,

15、小汽车交通很容易满足这些地区居民出行需求,达到更远出行目的地,致使公交客运量下降”( Homberger 等,1982)。城市住房政策的变化对城市郊区化有很强推动作用。1938 年美国国家联邦住房管理委员会的最小财产标准(MPS,Minimum Property Standards)颁布实施,有效地应用联邦住宅贷款促进郊区的小汽车引导发展。我国目前已完成住房体制改革工作,居民可得到银行的按揭贷款用于购房、换房,住房条件的改善和观念的改变推动汽车销售量不断攀高,今年头两月,我国市场上现有的 13 个品牌轿车的总销售量达到 84240 辆,与去年同期增长了 22%。目前,我国城市较为重视郊区新住宅

16、的停车场建设,配建比例高达 40%以上。汽车正在改变着城市的土地利用模8式,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引导,易致城市布局混乱,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三、基于汽车化的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成本基于汽车化的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模式比其他交通方式引导发展需要更多的道路和停车用地,导致城市低密度蔓延式扩展。这些影响产生了各种成本,包括为道路建设提高的土地供给量、为改善道路设施水平而增加的投资、为汽车使用者增加的公共服务、减少绿色空间的生态环境成本以及因城市蔓延式发展而增加的市政和公用设施成本等。1.交通设施用地的经济成本基于汽车化的交通系统对道路和停车设施用地需求产生直接市场成本。虽然,道路网络建设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增加了土地的可达性,一些人认为其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回报大于建设成本,但忽视了不同交通方式对土地的需求,采取公交方式也可提供机动性和土地可达性,可见,采取小汽车交通方式会产生额外成本。假如汽车数量的减少,较少的土地用作道路和停车用地,低密度发展的郊区将有所减少,这将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