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思考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16771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思考摘要:研究目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走向快速发展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更加多样性、多元化、多层次和网络化。随着大都市和城市群的发展,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研究,探讨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技术特征及其规划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标准。研究方法:通过对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与城际轨道交通及城市轨道交通在技术特征和客流特征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三种轨道交通方式在功能定位和技术特征方面的异同,借鉴国内外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经验提出市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研究结果: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客流特征和技术标准等方面介于城市

2、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之间,在采用的技术标准方面应更接近于城市轨道交通标准。研究结论:为了我国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健康、有序发展,除加强行政区内各层次交通规划编制外,同时应加强区域范围内各行政区相关规划的协调,整合区域内各层次轨道交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充分发挥区域交通的功能和效益。关键词:市域快轨;交通规划;设计思考1 项目背景东莞市位于我国华南珠三角地区珠江口东岸,处于珠三角两大中心城市广州与深圳之间。东莞市城市土地面积:2465km2,2004 年城市人口:650 万人,国内生产总值约 1155 亿元,地方可支配收入达 125 亿元。为了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东莞市政府一直致

3、力于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调查研究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东莞市意识到除了加强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建2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将是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东莞市规划为莞城、松山湖、虎门、常平和塘厦五大片区复合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详见图 2),各片区间必须以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相互联结, 并与周边城市广州、深圳和惠州达成快速交通和信息连接。在实现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目标的动力因素中,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工程的规划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2 东莞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规划概况2.1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方案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由 4 条线路构成(如

4、 3 图所示),线路总长约 195km,线路途经市域范围 32 个镇区中的 23 个。线网设置车站总数为 55 座,其中,9 个主要换乘枢纽车站(包括与铁路、公路枢纽的换乘),线网密度 0.17km/km2。线网远景客流规模约:310 万人次/日,线路客流负荷平均强度约 1.6 万人次/km/日,平均运距1516km。2.2 线路走向及功能2.2.1 R1 与 R4 线走向与功能R1 线为西北东南方向的直径线,全长约 60km,设站 13 座(换乘车站 4 座)。线路途经麻涌、东莞市中心城区、松山湖中心区至黄江,共 10 个镇区。预留与广州轨道交通 5 号线和深圳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换乘接驳或贯通

5、运营的条件。R4 线在黄江站与 R1 线接轨,线路经黄江、塘厦、清江 3 个片区,线路长度 24km,设车站 83座。根据客流出行特征,R4 线可以作为 R1 线的支线运营。R1 与 R4 线功能定位为:培育松山湖和塘厦片区,强化东莞市莞城片区的中心地位;加强 3 个片区的联系;沟通东莞与广州、深圳的相邻地区的联系。2.2.2 R2 线走向与功能R2 线为北部西南方向的切线,全长约 60km,设站 20 座(换乘车站 4 座)。途经石龙、东莞市中心城、厚街、虎门和长安等 8 个镇区。与广深铁路和广深港客运专线接驳换乘,线路预留延伸至深圳机场和福田中心区的条件。功能定位为:连接西部城镇密集地带,

6、加强东莞市中心城区与厚街、虎门、长安次中心之间的联系;与珠三角区域轨道交通接驳换乘,加强东莞与广州、深圳和香港的区域合作。2.2.3 R3 线走向与功能R3 线为西南东部的切线,全长 51km,设车站 14 座(换乘车站 4 座)。途经长安、松山湖、常平等 6 个镇区。与广深铁路和京九铁路接驳换乘。R3 线功能定位为:促进东莞市东西部交通联系,加强规划松山湖次中心与虎门、常平次中心联系,并通过区域交通枢纽东莞站、东莞东站促进与泛珠三角地区的联系。3 东莞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内聚外联”功能分析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功能定位可以用“内聚外联”4 个字来描述,通过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实现市域范围内各组

7、团间快捷的交通联系,并通过与区域内铁路及相邻城市的轨道交通实现对外交通的便捷快速联系。从而实现区域和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的调整与整合。3.1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内聚”功能根据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五大片区复合中心”的城市结构形态,市域快速4轨道交通网络将市域范围五大片区联结为 1 个整体。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各线线路长度均在 60km 以内,规划目标为各线全程旅行时间控制在 1h 以内,以实现市域范围内 1h 交通圈出行要求。线网覆盖全市 32 个镇中的 23 个镇,占全镇总数的 72%;覆盖镇区人口占市域人口的 78%;覆盖镇区的经济总量 GDP 占全市经济总量的 80%(资料参考 20

8、04 年东莞统计数据)。因此,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将对城市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内聚”效应。3.2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外联功能根据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从区域空间结构来看,东莞市处于珠三角“一脊、三带、五轴”空间结构的中心位置,从珠三角城市高度连绵化的区域特征来分析,“同城效应”使得除了依赖于行政区划与行政架构的行政管理职能以及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职能外,其他领域的城市职能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借助于区域来完成。从交通需求分析看出东莞市与相邻地区的对外交通联系非常密切,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与华南两大中心城市广州和深圳间的交流联系将更加紧密。因此,通过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9、与国铁、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及相邻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之间的衔接和换乘,东莞市五大片区可以通过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实现与广州 3 个方向、与深圳 3 个方向和与惠州 1 个方向的轨道交通外联通道,这就是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外联”功能。3.2.1 东莞至广州轨道交通径路选择径路一:由东莞经规划的 R1 线到麻涌,延伸线到黄埔客运港站与广州地铁 5 号线实现接驳换乘,到达广州市中心区。径路二:由东莞经规划的 R2 线到石龙火车站,换乘广深铁路可直达广州东站(或5广州火车站),再通过广州地铁网到达广州市中心区。径路三:由东莞经 R2 线与在建的广深港客运专线新东莞站换乘到广州新客站,再转乘广州地铁线网

10、可直达广州市中心区。3.2.2 东莞至深圳的旅行径路选择径路一:由东莞经规划的轨道交通线网 R3 线到常平或者经规划的 R2 线到石龙,由广深铁路线可直达深圳罗湖火车站。径路二:由东莞市经规划的 R2 线在新东莞站换乘在建的广深港客运专线到深圳龙华火车站和深圳市民中心站。或者,经由 R1 延伸线与深圳地铁 4 号线龙华站换乘到达深圳福田中心区。径路三:由东莞市经由 R2 线的延伸线至宝安国际机场站再延伸至深圳福田中心区,与深圳地铁 1 号线换乘可直达深圳罗湖。3.2.3 外联径路综合分析比较根据以上径路的分析,对以上各径路路径、线路长度、旅行时间以及吸引客流范围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详见表 1。从表

11、 1 分析可知,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使东莞市域范围内所有片区中心通过珠江三角洲铁路网、城际轨道交通以及相邻城市轨道交通的接驳换乘和合理衔接,在规划期内可以实现 1h 到达华南地区两大中心城市的目标,进一步加强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或城市延绵带的同城效应。同时可以看出,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外联径路中,通过与快速或高速铁路网络的合理换乘接驳具有“投资省、见效快、效率高和结构合理”的明显优势。3.3 东莞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与区域铁路的关系63.3.1 珠三角区域铁路(含城际铁路)规划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快速发展要求,国家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区域交通(包括区域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先后完成和

12、批复了环渤海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珠三角地区中长期线铁路网规划如下图所示,研究初步结论是:近期珠三角路网构成有:京广客运专线、广珠铁路、广深四线、广佛城际、广茂铁路、小榄虎门城际联络线、东莞惠州城际线、沿海铁路杭州深圳段;远期珠三角路网增加线路:佛山肇庆城际线、深圳中山铁路。其中,广深港客运专线是京广客运专线的延伸,和广深四线同时构成广深地区城际线网中的两条主轴线。3.3.2 东莞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与珠三角城际铁路的关系在一般意义上,“城际铁路”的功能定位是满足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与城市重要交通节点之间客流的快速出行需求。为满足城市与城市之间快速出行要求,列

13、车速度高、停站少、舒适性好。“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功能是满足城镇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对均衡的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或者都市圈外围组团或卫星城与城市核心区的交通出行需求(包括根据区域发展的要求可能适当延伸跨市域的线路)。目前,在国内北京、上海和广州大都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已出现具有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功能的线路,但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还不多见,而东莞是国内目前第一个规划建设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服务既要求列车具有较高的速度,又要求适应站点合理分布具有一定可达性的特点,同时必须考虑乘客乘车便捷和安全的要求。根据国内外市域7快速轨道交通发展的经验来看,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速度目标值一般在1001

14、20km/h。根据对珠三角轨道交通网络(包括穗莞深城市或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网络)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在功能定位上珠江三角洲轨道交通网络可分为以下 4 个层次:国铁干线铁路:服务于全国范围长距离的快速出行,发车频率较低,出行时间根据出行距离差异较大。区域城际铁路:服务于珠三角地区中长距离的快速出行,并为上层次轨道交通集疏客流,发车频率较高,出行时间一般在 1h 左右。市域快速轨道交通:服务于市域范围中短距离的快速出行,并为上层次轨道交通集疏客流,发车频率高,出行时间一般应控制在 1h 以内。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服务于城市范围中短距离的出行,并为上层次轨道交通客流接驳换乘。以上 4 个层次的轨道交通服

15、务客流“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相辅相成”,通过合理的规划可形成“功能分工明确、结构层次清晰、接驳换乘方便”的珠三角地区“1h 交通圈”轨道交通网络的有机整体。4 东莞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重要规划设计原则和建设标准的思考为实现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功能,满足客流出行特征要求,合理选择轨道交通制式和建设标准是其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有相似之处。但是,笔者通过东莞市域轨道交通的研究认为以下的原则和标准需要在规划设计时认真研究和思考:4.1 合理的线网布局和线站位规划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在线网布局上已充分体现了“内聚外联”的功能。但是,由于线路长,要实现市域“1h

16、 交通圈”或“1h 经济圈”的规划概念,线路的旅行速度应8达到 60km/h 以上。对此,笔者认为:规划设计应研究和解决站点合理布局与线路速度目标、轨道交通快捷性与可达性的平衡。根据东莞轨道网的特点,线站位设置的原则为平均站间距应达到 35km,在线路经过的各镇均应设站,而在各组团中心应适当加密站点的设置(可以控制在 2km 左右),而各组团之间可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加大站间距离至 510km。4.2 轨道交通制式的选择目前,国内外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制式可以选择常规轮轨系统(我国建设标准的 A型或 B 型车)、直线电机运载系统、自动导轨系统、中低速磁浮系统、单轨系统和交流牵引动车组等。由于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客流特征与城市轨道交通更为相近,结合其平均旅行距离更长的特点,在制式选择上应按“满足功能、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并兼顾与区域内轨道交通制式的衔接和接驳进行多方案分析比选。根据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本线网功能定位、工程线路条件和客流特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及基于乘客安全的考虑选择最高运行速度为 120km/h 的 B 型直流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