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压隧道施工中变形开裂处理案例分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16565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偏压隧道施工中变形开裂处理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偏压隧道施工中变形开裂处理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偏压隧道施工中变形开裂处理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偏压隧道施工中变形开裂处理案例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偏压隧道施工中变形开裂处理案例分析【摘要】文章介绍了某偏压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开裂情况,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专家处理的过程及结果,对隧道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隧道施工;变形开裂;偏压某隧道为南北双管上下行六车道,左右洞总长 680m,两洞中线间距 52.25m,开挖跨度 16.95m,高 11m,右洞南面局部四车道开挖跨度 20.75m,高 12.2m,隧道内轮廓设计为三心拱形。该工程于 2005 年底动工,目前已完成全部土建工程。一、地质概况(一)地形地貌隧道所穿越的山岭,为长期风化剥蚀的丘陵地貌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有冲沟、缓坡、陡坎,山坡植被发育,并随处可见

2、裸露地表的花岗岩微风化球体。(二)工程地质条件隧道围岩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岩层为巨厚层状结构。隧道基本上处于全强风化的花岗岩体或第四系坡积、残积土中。根据施工实际揭露的情况,V 级围岩占隧道总长的 95,IV 级围岩仅占 5。围岩级别划分主要是根据围岩结构的稳定性,富水情况及围岩纵波波速进行综合判定的。施工区的主要断裂构造为与隧道成斜交的 F4 断层,倾向 1651750,倾角 70750,为压扭性断裂破碎带。受构造影响,围岩节理发育,岩体成为大块状砌体结构或碎块状压碎和镶嵌结构。全强风化的花岗岩容易碎成粗颗粒的砂质土,可朔性差。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时,可通过围岩颗粒间孔隙和围岩裂隙

3、,形成渗水排出,含水的松散围岩开挖后,可发生掌子面及拱顶坍塌,侧壁失稳。2(三)不良地质现象山岭广泛分布着花岗岩微风化球体,俗称“孤石”。这种孤石包裹在全风化、强风化或微风花的地层中,块度大小不等,有的可达几米、甚至十几米,分布无规律,是隧道开挖中的严重“隐患”。二、偏压引起的左线 ZK3+965+983 隧道变形开裂的处理隧道左线出口段是 2006 年 7 月份从南向北开挖的,采用 108 大管棚注浆加固拱顶,初支采用锚杆加格栅,间距 50cm 网喷砼厚 35cm。用上下台阶,留核心土施工。 隧道口地表按设计要求施作了仰坡,采用 C20 混凝土,进行了挂网喷浆、施工防护。由于隧道左线出口段地

4、表标高比右线低 1015m,地表偏压严重。隧道左侧结构面距离山坡临空面也不到 10 米,有三块巨大的孤石,卧压在隧道的左上方,孤石裸露在外,挤在一起,最小的孤石有 30 m3,最大的约 100 m3。在大孤石的下面,由于从山坡流下雨水的长期冲刷,形成了一个大空洞,洞体约 180 m3。空洞底为风化后的砂质土,洞壁距离隧道结构仅有 1.2 米。覆盖层为全强风化的地层,暴雨季节,渗入水使围岩松散,自稳性差,危及隧道安全。(一)对隧道左线偏压的处理1第一次隧道仰坡变形滑坡的处理。2006 年 8 月 18 日夜里突降暴雨,由于偏压影响,隧道右上方仰坡大面积开裂,土体下滑,向左倾斜,严重危及隧道的施工

5、安全。因此进行了第一次处理:(1)根据滑坡范围和现场地形,对隧道口以上的仰坡立即进行削坡减压。划分施工台阶,用挖掘机剥土。由于仰坡较高,分为三级,每级台阶高 8m,碎落台宽度 1.5m,仰坡斜率:一级 1:0.6,二级 1:0.7,三级1:0.8。仰坡防护结构:采用 22 砂浆锚杆,L=3m,间距 1.5m1.5m,梅花型布置,3挂 8 钢筋网,200200mm,喷 C20 砼 10cm 厚。 (2)孤石下面的空洞处理,采用C15 的砼回填,共 175 m3。经过 7 天的剥土施工,共挖土 9700 m3,再加上对隧道左侧空洞的回填处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隧道的偏压力。2隧道左线偏压第二次处理

6、(1)偏压状况:隧道左线右上方的仰坡经过 2006 年 8 月份的削坡减压处理,虽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隧道的偏压,但由于隧道右侧的覆盖层厚度仍然远比左侧大,特别是隧道上面的冲沟周围的汇水,对隧道覆盖土的渗透浸泡,使围岩完全失去自稳能力,所以 12 月 6 日当掌子面由南向北开挖到 ZK3+983 时,靠近洞口 6米处出现环向裂缝,宽度迅速从 3mm 扩大至 5mm,地面仰坡又出现多条 810多米长的裂缝,宽度 0.5mm20mm 不等,仰坡竖向裂缝向洞口左侧不断发展。经测量监测发现,隧道下沉速率 20mm/d,拱顶累计下沉达 60mm。向左横向位移最大处达 58mm,又一次出现了严重险情,必须

7、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处理偏压措施:左线隧道偏压的第二次处理,实际上是第一次处理偏压的延续。处理顺序是先对洞外“卸载减压”,再加固洞内。1)使用挖掘机剥离仰坡,将右侧第三级仰坡向后推移 6.5m,碎落台宽度由原来的 1.5m,加宽至 8m。由于推移后的仰坡高度达11.28m,在中间增加第四台阶,碎落台宽 1.5m,三、四级仰坡坡度均为 1:0.8。总共剥离土方 4600 m3。2)将仰坡所挖除的土方填至隧道左侧低洼处,填土高度至第二台阶顶,边坡坡率为 1:0.7,采用三维土网垫植草防护,共填土 3400 m3。3)仰坡防护加固形式为网喷 C20 砼,厚 50mm。4)在仰坡的上方,修建了防洪天沟。5)ZK3+970+980 段原初支内侧增设 I18 工字钢护拱,间距 100cm,喷射 C20 砼,厚度 21cm,并设中间型钢立柱。6)加快隧道下台阶施工,尽快进行仰拱施工,达到早封闭目的。4(二)处理隧道偏压效果 左线隧道经过地表减压,洞内支护加固处理,两侧收敛变化迅速消失,经过2535 天,拱顶沉降也趋近于 0,隧道已停止变形开裂,已于 2007 年 3 月开始二次衬砌。【参考文献】1王梦恕主编.大瑶山隧道M.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2关宝树编著.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