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类执业药师专业知识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14326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类执业药师专业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药学类执业药师专业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药学类执业药师专业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药学类执业药师专业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药学类执业药师专业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类执业药师专业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类执业药师专业知识(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从事药品质量监管和药学服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用于评价执业药师对中药学各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识记、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这部分的专业知识是中药学学科的核心组成内容,也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体现执业药师的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准。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药药性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中药制剂与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和临床应用,常用中药的来源、产地与性状鉴别,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控制等内容;熟悉中药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成分及中药毒理;并能够运用有关中药学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

2、决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中药与疾病治疗的客观规律。大单元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1.神农本草经 2.本草经集注 3.新修本草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5.本草纲目 6.本草纲目拾遗 (一)历代本草著作 7.中华本草 学术价值 一、中药与方剂 (二)中药性能 1.中药性能理论 (1)药性理论的内容(2)中药防治疾病的机制 2.四气 (1)确定四气的主要依据 (2)四气与所疗疾病的关系 (3)寒凉性所示的效用 (4)温热性所示的效用 (5)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五味 (1)确定五味的主要依据 (2)五味与所疗疾病的关系 (3)辛味、甘味、酸味、苦味、咸味的效用与临床应用 (4)气味配合的原则与规律 (

3、5)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 4.升降浮沉 (1)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2)升降浮沉与所疗疾病的关系 (3)升浮性所示效用 (4)沉降性所示效用 (5)顺其病位用药 (6)逆其病势用药 (7)依据气机运行特点用药 (8)升降浮沉转化的条件 5.归经 (1)归经的理论基础 (2)归经的确定依据 (3)归经的表述方法 (4)归经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有毒与无毒 (1)“毒”的特性 (2)确定中药有毒无毒的依据 (3)使用有毒中药的注意事项 1.功效 (1)功效的认定 (2)功效的表述 (3)功效的分类 2.主治病证 主治病证的表述 (三)中药功效与主治病证 3.相互关系 (1)功效与主治病证的

4、关系 (2)性能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应用的关系 1.配伍目的 配伍的目的 2.单味药配伍 (1)七情配伍的内容 (2)七情配伍的应用原则 (四)中药的配伍 3.中成药配伍 (1)功似配伍 (2)功异配伍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的治法 “八法”的内容与应用 (五)方剂与治法 3.方剂的组成 (1)组成原则(君臣佐使的内容) (2)组成变化(药味加减、药量加减、剂型更换) 1.品种 品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一)中药材的品种与栽培 2.栽培 栽培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1.产地与药材质量 产地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二)中药材的产地 2.道地药材 主要道地药材的产地 1.釆收对药材质

5、量的影响 釆收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2.药材的适宜釆收期 适宜釆收期的确定 二、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三)中药材的釆收 3.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 (1)植物药的釆收原则 (2)动物药的釆收原则 (3)矿物药的釆收原则 4.采收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产地加工的目的 目的、具体内容 (四)中药材的产 2.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拣、洗、切片、蒸、煮、 烫、搓揉、发汗、干燥 1.结构类型与理化性质 (1)结构类型 (2)理化性质与作用 2.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1)提取分离方法 (2)结构鉴定方法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与性质 3.化学成分与质量标准、药效物质基础 (1)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2

6、)化学成分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1.生物碱的分类和分布 (1)生物碱的分类 (2)生物碱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二)生物碱 2.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 (1)吡啶类、莨菪烷类、异喹啉类、吲哚类和有机胺类生物碱的结构特征 (2)生物碱的性状、旋光性、溶解性和碱性 (3)生物碱的沉淀反应与显色反应 3.含生物碱的常用中药 (1)苦参、山豆根、麻黄、黄连、延胡索、防己、洋金花和天仙子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 (2)川乌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毒性及其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 (3)马钱子、千里光和雷公藤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与毒性 (4)上述中药在中国药典中的质量控制成分 1.糖的分

7、类、结构特征和化学反应 (1)糖的分类 (2)常见单糖和二糖的结构特征 (3)糖的氧化反应、羟基反应和羰基反应 (三)糖和苷 2.苷的分类和水解反 (1)苷类化合物的分类及 应 结构特征 (2)苷的水解反应 3.含氰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苦杏仁、桃仁和郁李仁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成分 1.醌类化合物的分类 醌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三、中药化学成分与(四)醌类化合物 2.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醌类化合物的性状、升华性、溶解性和酸碱性 (2)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3.含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大黄、虎杖、何首乌、芦荟、决明子、丹参和紫草中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成分 1

8、.香豆素的结构类型和理化性质 (1)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和结构 (2)豆素的性状、溶解性、荧光性、与碱的作用和显色反应 (3)呋喃香豆素的光化学毒性 2.木脂素的结构类型和理化性质 木脂素的结构特点、溶解性和旋光性 3.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秦皮、前胡、肿节风和补骨脂中的香豆素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成分 (五)香豆素和木脂素类 4.含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五味子、厚朴、连翘和细辛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成分 1.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 2.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状、溶解性、酸碱性和显色反应 药效物质基础 (六)黄酮类 3.含黄酮类化合

9、物的常用中药 (1)黄芩、葛根、银杏叶、槐花、陈皮、满山红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成分 (2)上述中药在贮存保管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萜类化合物的分类 萜的分类 (七)萜类和挥发油 2.挥发油的组成和理 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性质及化学常数 化性质 3.含萜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穿心莲、青蒿和龙胆中主要萜类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及生物活性 4.含挥发油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薄荷、莪术、艾叶和肉桂中主要萜类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 1.特点和分类 皂苷的分类 2.皂苷的理化性质 (1)皂苷的性状、溶解性、发泡性和溶血性 (2)皂苷的水解反应和显色反应 3.含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

10、中药 人参、三七、甘草、黄芪、合欢皮、商陆和柴胡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成分 (八)皂苷类 4.含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麦冬和知母中主要甾体皂苷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成分 1.特点和分类 (1)强心苷苷元部分的结构分类及特征 (2)强心苷苷元与糖的连接方式 2.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强心苷的溶解性、显色反应和水解反应 (九)强心苷 3.含强心苷的常用中药 (1)香加皮和罗布麻叶中强心苷类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及毒性表现 (2)上述中药在中国药典中的质量控制成分 1.含胆汁酸类成分的常用动物药 (1)胆汁酸类成分的化学结构特点 (2)牛黄和熊胆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十)主要动物药化

11、学成分 2.含强心苷元成分的蟾酥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成分 常用动物药 3.含其他成分的常用动物药 麝香、斑蝥和水蛭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十一)其他成分 (1)桂皮酸类衍生物的化学结构特点 (2)金银花、当归和丹参 1.有机酸 中有机酚酸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 (3)马兜铃酸的化学结构特点 (4)马兜铃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毒性 2.鞣质 (1)鞣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2)鞣质的理化性质 (3)除去鞣质的主要方法 (4)五倍子主要化学成分 3.蜕皮激素 (1)蜕皮激素的结构特点 (2)牛膝的主要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 1.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3)增强药

12、物疗效 (4)便于调剂和制剂 (5)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四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 2.炮制与药物成分 (1)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2)炮制对含苷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3)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1.炮制常用辅料及作用 (1)酒、醋、盐水、姜汁、蜂蜜、油等辅料及作用 (2)麦麸、河砂、米、土、滑石粉、蛤粉等辅料及作用 2.常用饮片的质量控制 (1)净度、片型、色泽、气味的要求 (2)检查 (3)含量测定 (4)限量标准 (1)炒黄:牛蒡子、芥子、王不留行、莱菔子、苍耳子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2)炒焦:山楂、栀子的 (三)常用饮片炮制方法及作用 1.炒法 炮制方法与作用 (

13、3)炒炭:大蓟、蒲黄、荆芥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4)麸炒:枳壳、苍术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5)米炒:斑蝥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6)土炒:白术、山药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7)砂炒:马钱子、骨碎补、鳖甲、鸡内金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8)滑石粉炒:水蛭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9)蛤粉炒:阿胶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2.炙法 (1)酒炙:大黄、黄连、当归、蕲蛇、白芍、丹参、川芎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2)醋炙:甘遂、延胡索、乳香、香附、柴胡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3)盐炙:杜仲、黄柏、泽泻、车前子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4)姜炙:厚朴、竹茹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5)蜜炙:黄苗、甘草、麻黄、枇杷叶、马兜铃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6)油炙:y

14、in 羊藿、蛤蚧、三七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3.煅法 (1)明煅:白矾、牡蛎、石决明、石膏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2)煅淬:赭石、自然铜、炉甘石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3)扣锅锻:血余炭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4.蒸、煮、燀法 (1)蒸:何首乌、黄芩、地黄、黄精、人参、天麻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2)煮:藤黄、川乌、附子、吴茱萸的炮制方法与 作用 (3)燀:苦杏仁、白扁豆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5.其他制法 (1)复制:半夏、天南星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2)发酵:六神曲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3)发芽:麦芽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4)制霜:巴豆、西瓜霜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5)煨:肉豆蔻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6)提净:芒硝的炮制方法与

15、作用 (7)水飞:朱砂、雄黄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1.国家药品标准 (1)中国药典 (2)部颁药品标准 (一)中药的质量标准 2.地方药品标准 (1)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 (2)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五中药质量标准与鉴定 (二)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 1.中药的真实性鉴定 (1)基源鉴定 (2)性状鉴定 (3)显微鉴定 (4)理化鉴定 (5)其他鉴定方法和技术 2.中药的安全性检测 (1)主要的内源性有毒、有害物质及检测 (2)外源性有害物质及检测: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 3.中药的质量评价 (1)传统经验鉴别 (2)纯度检查:杂质、水分

16、、灰分、色度、酸败度 (3)与有效性有关的定量分析:全草类中药含叶量的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 (4)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法 1.中药制剂的原料 中药制剂原料的类型 2.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 剂型的不同分类方法及涉及的剂型 (一)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选择 3.中药制剂的剂型选择 (1)剂型与疗效 (2)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1.中药制剂卫生 (1)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 (2)中药制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六中药制剂与剂型(一) (二)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 2.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1)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2)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 (三)散剂 散剂的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 (1)特点 (2)分类 (3)散剂生产与贮藏的有关规定 (4)散剂质量检查项目与要求 1.特点与分类 (1)特点 (2)分类 2.汤剂与合剂 (1)汤剂的特点、影响汤剂质量的主要因素 (2)合剂的特点及质量要求 3.糖浆剂与煎膏剂 糖浆剂、煎膏剂的特点及质量要求 4.酒剂与酊剂 酒剂、酊剂的特点及质量要求 (四)浸出制剂 5.流浸膏剂、浸膏剂、茶剂 (1)流浸膏剂、浸膏剂的特点与质量 要求 (2)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