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14214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 1 -论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论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引言引言作为建筑质量的关键,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由于我国地域条件的不同,工程所在地的地址情况也不相同。这就对地基基础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前期的严格考察,制定适合的地基设计方案,并通过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保障地基基础的质量。目前,我国建筑地基基础的工程施工情况不容乐观,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工期的要求,常常造成气候不利条件下工程施工照常进行,而且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手段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加快我国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管理,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持续发展,建设优质工程,地基基础是关键

2、。1.1.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工程是建筑物的根本,直接关系到上部结构的稳定。从工程费用上看,基础造价占土建工程总造价的比例,随着复杂地基的开发利用而呈上升趋势,有的高达 30;如果勘察、设计和施工正确,不仅能确保工程顺利完成和正常运行,同时也能节省工程投资。反之,由于地基变形或不均匀变形过大、地基强度不足或基础设计施工问题等原因造成的地基失稳事故也很多。有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如基坑失稳,危及周围建筑;有的发生在建筑物施工后,如整体倾斜,不能正常使用,甚至不得不拆除或炸毁,其代价是昂贵的。或者由于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基础之间产生差异沉降,发生挠曲或倾

3、斜,上部结构受到影响,也会产生倾斜、扭转、挠曲,并可能造成结构损坏。不仅影响到结构的正常使用,有时还危及建筑的安全。事故的预防和事故发生前的补救措施也属于基础工程的范围。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工程内容,由于它是隐蔽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大部分事故都是由地基基础问题导致的,因此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上部结构安危。只有做到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的原则,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并且每位土木工程师及管理者本着事前积极预防,事中认真分析,事后吸取教训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将基础工程建设好。2.2.影响建筑地基基础的质量因素控制影响建筑地基基础的质量因素控制 2.12.1 从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控制从

4、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控制 材料质量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规定,工程质量不可能符合要求。因此,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不许再施工前对材料进行质论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 2 -量控制,保证材料质量,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对于材料的控制,先要对材料供应厂家进行必要的审核,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厂家进行材料的供应。其次,要对进场原料进行必要的检验,包括:质量检验报告单的检查、外观的检查、理化检验的检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检验来保证进场原料的质量。2.22.2 从设计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从设计方面进行质量控制设计是一个工程的基础,如果设计有缺陷或设计不完善对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都会造成直接影

5、响,所以如何完善设计、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监理需要重点协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大致有这几个步骤。首先,设计交底之前令施工单位详细审图,监理自身也要认真审图,然后把问题汇总,在设计交底时把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的找出来、解决掉。但是对子一些工程浩大、设计复杂、问题较多、时间仓促的工程,一次设计交底末必能够把问题全部解决掉,所以设计交底后还要令施工单位继续审图,直到把在施工之前能够找出的问题全部找出解决为止。其次,对于一些设计不完善的工程,要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写成书面材料,详细说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督促甲方尽快与相关部门联系,完善设计,为施工铺平道路。在整个施工

6、过程中,可能不断地会有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出现,所以作为监理要与设计方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对施工单位施工的管理是监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就质量控制而言大致有这几方面工作要做。(1)审核施工方案是否可行、完善、切合实际具体内容应包括: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规范要明确;施工的程序、步骤,安装部分须与土建的进度结合起来安排,总共有多少工作量,一步步如何展开须表述清楚;入员、器具的配置,其中管理部分要明确各岗位人员名单及职责:工程质量、进度的保障措施;安全保障措施等。施工方案要成为真正能够指导施工的这样一个文件。目前国内施王方案多数形同虚设,这与施工方案水准欠缺有直接关系,审核并完善

7、施工方案,使施工方案切实可行并成为施工质量、进度的保障,这是国内监理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2)健全施工单位管理体系、质保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具体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组织机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制度: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目前国内建筑市论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 3 -场还很不健全,施工人员水准参差不齐,施工单位管理不健全现象比比皆是。这也是监理行业应运而生的原因之一,也是监理行业的使命之一。管理健全是施工单位能够干好工程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我们监理保证工程质量的主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许多不规范因素积重难返,非一朝

8、一夕所能扭转,作为我们监理来说,健全施工单位的管理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的工作,这是我们实现质量控制的途径。监理好每一个工程,给施工单位的人员建立起健全管理的认识,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只要有监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对于规范和完善国内的建筑行业我相信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3)工序报验、巡视与旁站这是监理人员确保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现场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施工单位的质保体系、管理体系是否能有效运行,确保工程质量。监理人员的现场检查只是抽查,如果监理检查发现问题,那就绝不是返工整改就可完事,因为检查发现问题表示其质保体系、管理体系有漏洞。所以监理除勒令其返工整改外,还要与其一起找出其质保

9、体系、管理体系中的漏洞,完善其管理,以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3.3.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基础施工中,较常出现的质最问题有: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这些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上部结构质量和使用要求。 3.13.1 基础轴线位移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基础轴线位移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1)轴线位移原因。由于大放脚收分寸掌握不准确,砌至大放脚顶处时,已产生偏差,再砌基

10、础直墙部位就容易发生轴线位移。施工中,横端基础轴线,一般应在槽边打中心柱,部分施工员在实际放线时仪在山墙处有控制桩,横端轴线由山端一端排尺控制。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论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 4 -(2)控制措施。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必须设置龙门板,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槽边堆土和进行其他作业时碰撞而发生移动。龙门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桃(打入与地面齐平,四周用混凝土封固),龙门板拉通线时,应先与中心桩核对。横墙轴线不宜采用基槽

11、内排尺法控制,应设置中心桩。横墙中心桩应打到与地面齐平,为便于排尺和拉中心线,中心桩之间不宜堆土和放料。挖榴时应用砖覆盖,以便于清土寻找,在槽墙基础拉中线时,可复核相邻轴线距离,以验证中心桩是否有移位情况。为防止因砌筑基础大放脚部分不均匀而造成的轴线位移,应在基础收分部分砌完后,拉通线重新核对,并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然后砌筑基础直墙部分。 3.23.2 基础标高偏差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基础标高偏差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 (1)偏差原因。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

12、的控制。由于基础大放脚宽大,基础皮数杆不能贴近,难以观察所砌每一基础与皮数杆的标高差。砖基础大放脚填芯砖采用大面积铺灰的砌筑方法,由于铺灰厚度不均匀或铺灰面太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因歇停过久挤浆困难,灰缝不易压薄而出现冒高现象。 (2)控制措施。应加强对基础层标高的控制,尽早控制在允许偏差之内。砌筑基础前,应对基层标高普查一遍,局部低凹处可用细石混凝土垫平。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22)cm 方术或钢筋制作。使用时,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采用基础外侧在皮数杆检查标高时,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宽大基础放大脚的砌筑,应采用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砌筑填芯砖应采取小面积铺灰,随铺随砌,顶

13、面不应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3.33.3 基础防潮层失效原因及控制措施基础防潮层失效原因及控制措施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外墙受潮后,经盐碱和冻融作用,砖墙表面逐层酥松剥落,影响居住环境美观和结构强度。 (1)防潮层失效原因。施工中浆混用,将砌基础剩余的砂浆作为防潮砂浆使用。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摸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论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 5 -(2)控制措施。施工中,防潮层应作为独立

14、的隐蔽工程项目,在整个建筑物基础工程完工后进行操作,24cm 墙防潮层下的丁皮砖,应采用满丁砌法。防潮层施工宜安排在基础房心回填后进行,以防填土时对防潮层的破坏。如图纸设计对防潮层未作具体规定,宜采用 2cm 厚 1:2.5 的水泥砂浆掺适量防水剂的做法,防潮层砂浆和混凝土中禁止掺盐,在无保温条件下,不应进行冬季施工。4.4.几种常见建筑地基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几种常见建筑地基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 4.14.1 强夯法的质量控制强夯法的质量控制 首先,测量定位。这是关系到强夯处理的整体效果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根据试夯确定的夯点布置图,逐一测放夯点位置。其次,强夯前要用推土机预压二

15、遍,场地平整后,测量场地高程,夯点布置是否符合测量放线确定点。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应在表面铺 0.52.0m 中(粗)砂或砂石垫层,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具体按照现场确定方案),以防设备下陷和消散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再次,分段进行施工,从边缘夯向中央,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即可接着进行下一遍夯击。强夯法的加固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士,再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有条件以采用小夯锤击为佳。最后,夯击时应按试验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平衡,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夯击地段遇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在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4.24.2 注浆法质量控制点分析注浆法质量控制点分析 首先,现场钻孔情况应安排专人如实地记录在钻孔记录表上:其次,硅化加固的土层以上应保留 1m 厚的不加固土层,以防浆液上冒,必要时须夯填素土或打灰土层;再次,灌注浆液的压力一般在 0.20.4MPa(始)和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