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开挖支护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13557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基坑开挖支护现状分析及其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深基坑开挖支护现状分析及其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深基坑开挖支护现状分析及其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深基坑开挖支护现状分析及其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深基坑开挖支护现状分析及其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基坑开挖支护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开挖支护现状分析及其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深基坑开挖支护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摘 要:探讨了深基坑工程开挖支护的特点及现状,分析了典型基坑工程事故,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及措施。 1、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城市中的建筑密度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而增大,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兴建,深基坑开挖支护问题日益突出。因而深基坑开挖支护及对邻近建筑、道路及设施的影响日益为工程师们所关注,研究开发出许多好的措施但是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开挖环境日益复杂,设计及施工人员经常遇到新的问题及新的挑战,从而使基坑工程的成功率降低。尤其在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事故发生率更高。上海在一年之中就发生近四十例基坑事故,上海广东路某基坑事故,导致交通主干线广东路下陷 1.8m,致

2、使各种地下管线产生严重破坏,煤气泄露产生爆炸,当场熏倒二十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五千多万元,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98 年深圳某基坑工程,出现了严重的塌方事故,几名施工人员被埋,基坑周围几栋建筑物出现严重破坏,轰动全国本文通过对深基坑开挖支护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供设计和施工参考。2、深基坑工程特点及现状(1) 基坑越挖越深。或为了使用方便,或因为地皮昂贵,或为了符合城管规定及人防需要,建筑投资者不得不向地下发展过去建 12 层地下室,即使在大城市也不普遍,中等城市更为少见现在在大城市、沿海地区尤其是特区,地下34 层已很寻常,56 层也有。因此基坑深度多在 1016m 间,在 20m

3、 左右的2也为数不少。(2)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差。这一点在某些沿海经济开发区较为突出。(3)基坑周围环境复杂。重要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集中在人口稠密、建筑物密集的地方,并紧靠重要市政公路。而此处原有建筑结构陈旧,地上与地下管线密布。因此,基坑开挖不仅要保证基坑本身的稳定,也要保证周围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受破坏。(4)基坑支护方法众多。诸如人工挖孔桩,预制桩,深层搅拌桩,钢板桩,地下连续墙,内支撑,各种桩、板、墙、管、撑同锚杆联合支护,此外还有锚钉墙等。(5)基坑工程的成功率较低。一旦基坑支护失效,常造成邻近房屋、地下管线及道路的开裂,引发工程纠纷,甚至出现严重的破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的伤亡。

4、 3、深基坑工程事故的分析由于深基工程的上述特点,使深基坑支护成为一个最感头痛的工程难题通过工程事故实例的调查分析,对其原因提出如下看法:3.1 设计方案失误 (1)方案选择错误此类工程事故出现较多,如济南某大厦工程,位于繁华市区,地上 23 层,地下 3 层,基坑深 12m,场地狭窄,东、南、北三面距建筑物较近施工单位提出,采用大直径灌注桩,设一土层锚杆,桩顶设混凝土圈梁的桩锚支护体系,需费用约 100 万元建设单位提出,部分采用 800 悬臂灌注桩,部分采用3150 钢管悬臂桩,部分放坡方案,费用 40 万元结果按建设单位方案:西侧采用10.3 放坡东、南、西北浇筑 C30 的 800 悬

5、臂灌注桩 57 根,1800,桩长 18m,悬臂 12m,入坑底 6m北部用 150 钢管悬臂桩 7 根,1000,桩长 15m,悬臂12m,入坑底 3m结果几次断桩,塌方来势凶猛,均在瞬间发生,共造成坑内土方堆积 3000m3,断桩 23 根,桩倾斜 2 根,7 根 150 钢管歪倒可见,基坑支护必需认真对待,绝不能为节省费用,随便定个方案经分析,原先施工单位提出的方案还是可行的,建设单位乱定方案,不科学办事,结果是浪费了投资,拖延了工期,欲速则不达。(2)实施方案与设计方案不符。(3)止水帷幕力度不当。如南京交通银行大楼,地上 28 层,地下室 1 层,基坑深 6.7m设计方案是:支护采用

6、 800 悬臂灌注桩,1000,桩长 14m,在桩顶设800500mm 圈梁,桩嵌入坑底 8.8m;防水及降水在排桩背后设高压旋喷混凝土,形成止水帷幕坑东侧 42m 长,距房屋 15m 左右,采用 11 放坡开挖在坑内设3 个深 20m 管井作为降水井。实施方案是:基坑加深 0.7m 至 7.4m,桩长改为13m,桩嵌入坑底 5.6m放坡面因场地限制改为 10.30.5。为抢进度,桩顶圈梁未施工即开始挖土,且一次挖到设计标高。基坑开挖后,东南角桩间出现大量涌泥和流沙,支护结构向基坑内侧移位达 20cm 以上,桩后形成 510cm 地面裂缝,放坡地段滑移失稳,降水井失效,以至东南面的和平电影院严

7、重开裂破坏,被迫停止拆除,北侧湖南路路面开裂,被迫采用土层锚杆加固,直接经济损失 100 多万元。可见,不按原设计方案施工,灌注桩与喷射混凝土未形成止水帷幕是基坑事故的主要原因。43.2 设计计算错误 (1)锚杆计算错误。如石家庄某高层建筑,建筑面积 10 万多平方米,地上 28 层,地下 4 层,基坑深达 20.5m,东西长 120m,南北宽 100m基坑用 600 灌注桩,1000,桩长 20m,入土 5m,混凝土强度为 C25,配 12 根 22 的级钢筋,桩顶设帽梁,帽梁顶砌 5.5m 高 370 砖墙作护墙,墙内有构造柱及压顶圈梁护壁桩设三道 130 锚杆:第一道锚杆长 15.5m,

8、2000;第二道锚杆长 20m,1500;第三道锚杆长 18m,1000用槽钢与护壁桩相结合1993 年 9 月 12 日,施工完西部坑底垫层,施工管理人员发现基坑西部护壁桩间成片掉土,并有渗水现象,顶部砖墙外倾,顶部地面出现裂缝9 月 15 日西侧北部有部分腰梁槽钢脱落,部分锚杆螺母松动施工人员将槽钢补焊接上,拧紧螺母在坑顶局部挖土卸载9 月 16 日下午 5 时左右,基坑西部南北约 50m 的护壁结构迅速倒塌,折断钢筋混凝土桩 48根,倒塌边缘距坑边约 13m,护壁桩折成三段,折点分别在第二、三层锚杆处,第一层锚杆从土中完全拔出,第二、三层锚杆锚头拉脱,腰梁扭断开经分析计算,第一道锚杆的锚

9、固长度需 25.630m,第二道锚杆的锚固长度需 2225m。可见倒塌的主要原因是设计中完全拔出,第二、三层锚杆锚头拉脱,腰梁扭断开经分析计算,第一道锚杆的锚固长度需 25.630m,第二道锚杆的锚固长度需2225m。可见倒塌的主要原因是设计计算错误所导致。 (2)支护桩嵌入深度不够上海某工程基坑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做支护,基坑开挖深度 57m,桩长 12m,嵌入深度 5m开挖到 5m 时未发生事故,但开挖到 7m 时,发生管涌,涌砂涌水由于大量砂土冒出,最终导致支护结构全部倒塌仅加固费就增加投资30 万元(原支护结构费 80 万元),工期延长 2 个月经对管涌计算知,支护桩嵌入深度需 7m。

10、5(3)安全系数偏小。许多基坑设计时,为单纯追求造价,而忽略许多因素,使工程的安全系数偏小。如遇雨水或少量偶然的坑边堆载,就导致基坑的失稳。3.3 未进行稳定验算由很多工程事故可见,仅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或选择一个方案是不行的,还必须进行稳定验算,以确保基坑的整体及局部稳定,特别是软土地区。3.4 施工管理方面的问题 (1)严重超挖,不遵守分层分段开挖原则;(2)坑边过量堆载;(3)管理混乱。4、建议及对策4.1 坚持分层分段开挖与支护的原则一般情况下,边坡破坏有一个从局部开始,逐渐扩大的过程首先产生局部破坏的部位为突破点当某部位土体应力达到或超过其强度时,突破点开始破坏,并引起周围土体力学性质的

11、变化和临近部位应力的升值,使破坏面扩大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使基坑深度日益增大,边坡也越来越陡立(一般在 8090)目前各种边坡稳定的理论计算模式都是在 60左右建立的,与陡立边坡的初始受力状态有较大差异边坡开挖后,破坏了原自然土体的三向受力状态,在开挖面附近产生一个高能区其中一部分能量传给周围土体,一部就成为使土体变形的动力对近于直立的边坡,若一次开挖深度太大,积聚的能量就很大,有可能成为破坏的突破点而产生塌方所以施工中必须控制开挖面的长度与深度,并进行快速支护,使支6护尽早发挥效能,达到控制和消灭破坏突破点的目的分层分段开挖并支护有利于边坡能量的释放前期开挖掘层段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锚体传到土

12、层较深部位,有一部分受已施工面板影响留在坡面浅层部位当下一层段开挖后,就被后期开挖段吸收并释放因此,分层分段开挖并支护的施工方法也是一个能量释放的过程,最后总的开挖能量留在坡面的较少,这对整个破面的稳定是有利的。边坡层段开挖的大小应作为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分析土体力学性能、地下水和边坡附加荷载分布的基础上预测突破点可能产生的部位,这是划分层段的重要依据据此绘出每一坡面的层段开挖图,作为施工依据,并在施工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4.2 信息反馈是基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基本上指两方面:一是指坡面开挖过程中对暴露出来的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的变化及未知地下建筑物的信息反馈;二是

13、指施工过程中对边坡位移及应力监测的信息反馈其中,施工中发生侧移有以下原因:(1)土力学的模糊性:土的层面结构多变,影响因素多,物理力学性能分散性大。其结构计算原理及各种参数取值有较大的模糊性,不可能一次计算到位。(2)外力作用下的变形。(3)施工阶段的不稳定性。4.3 支护结构的革新 (1)从结构受力改变结构形式。闭合拱圈挡土、连拱式基坑支护,都是将平面结构改变为空间支护结构,利用拱的作用,一方面减小土对桩的侧向压力,另一方面将结构受弯变为拱圈受压,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特性,降低了工程费用。7(2)从施工方法上改变。桩墙合一地下室逆作法,是将基坑支护桩和地下室墙合在一起,将地下室的梁板作为支护

14、,从地下室顶往下施工,地下室外墙也施工它的优点是节约投资,在地下水丰富、不易降低水位地区,尚须作防水帷幕。(3)发展新的支护方法。近年来,喷锚网支护法、锚钉墙法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并显示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它不要一根桩、一块板、一根管、一根撑,完全抛弃了传统法及其被动支护概念,以尽可能保持、显著提高、最大限度地利用基坑边壁土体固有力学强度,变土体荷载为支护结构体系的一部分它主动支护土体,并与土体共同工作,具有施工简便、快速、及时、机动、灵活、适用性强、随挖随支、挖完支完、安全经济等特点。其工期一般比传统法短 3060 天以上,工程造价低10%30%支护最大垂直坑深 18m,建筑淤泥基坑深达 10m。

15、4.4 进一步研究基坑支护理论可以看到,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基坑工程的可靠性成为高层建筑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探讨基坑支护的方法和计算理论,尤其是新型支护方法的计算理论,乃为工程实际所急需。如喷锚网支护法、锚钉墙法。4.5 探讨基坑护壁抢险技术如前所述,基坑工程的破坏率较高。因此,配合施工过程的监测与信息反馈技术,进行基坑护壁抢险技术的探讨非常必要目前,发现基坑护壁失效,采用的方法是停止开挖或回填土方等,收效甚微。因此在支护设计或确定施工方案时,就必须考虑基坑护壁的抢险措施。如基坑护壁帷幕漏水化学灌浆抢险技术,具有简单、8经济。快速和有效的特点,是目前基坑漏水涌砂最好的抢险补救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