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启发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13305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的启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然的启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然的启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自然的启发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自然的启发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的启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的启发(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自然的启发摘要:大自然不断给建筑师以启发和灵感。本文通过总结建筑设计结合自然的四种方式,进而提出建筑应既能够融入自然的生态系统,自身又能成为以自然为标准的一个完整有机的生命循环系统的论点,引发现代建筑对自然的再思考。 关键词:人;自然:建筑 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诞生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对“人与自然”的研究和思考,是人类理性思考的主题。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诗意地安居在大地上”这些经典的中西方哲学话语其实已为人类指明了方向。自人类有建筑起,丰富的大自然不断给建筑师以启发和灵感。但相对于伴随地球生存亿万年之久的众多自然生物,人类的生存只是一个非常孱弱、

2、非常幼稚的起点。因而,我们建筑师向自然学习的过程还有待全面和深入。 后工业时代,社会意识形态和哲学观的转变,对人的心理结构、知识结构、伦理结构、审美结构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试图从日益僵化的以炫耀工业技术、注重功利的设计观中突围,自然生态意识的群体觉醒引起了全球意识形态多元化在建筑领域的敏感涟漪。禁钿了我们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大工业时代的设计思维板块正在逐渐解体、离散、转变。诚然,我们应重新思考,修正原有的设计平台,从自然的内在因素的角度出发,从而建立一个整体系统的“自然”建筑设计平台。 1 回到源初源于自然 11 传统的基本需求 人类文明之初,要在大自然中、安身,为了避免日晒雨淋、虫蛇侵害,人

3、类选择自然中搭建遮蔽空间。这种最原始的建筑在结构上来说是极简单的,在材料上来2说是完全取自当地自然界中的,不仅满足人的基本舒适度要求,又是一个可以自我代谢的循环系统,曾与大自然保持着长久的和谐,构成了一种原始的生态平衡状态。这类因为地域材料、气候、土质、水源等因素,形成风格各异的原生建筑,被史学家称为“不需要建筑师的建筑(architecture Without architects)”。由生存的本质需要建造的遮蔽空间被老子称为“朴”的建筑,尽管粗糙简陋,却是基于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合理使用,人们又在建筑中注入民族特有的智慧和宗教信仰,这正是“自然”建筑雏形。 12 形态视觉上的模仿与借鉴 在古

4、希腊时代,自然就被视为艺术模仿借鉴的对象,科林斯柱头的爵床叶饰,以及爱奥尼柱渐成锥度的螺旋,这些伟大的作品足可以证明自然的生命力对人类设计意识的启发。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指出自然是艺术的母题。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伟大启蒙思想家卢梭将自然与近代文明对立,提出“回归自然”。自然界中的天然结构形式直接启示着人们结构经验和理性的完善,对自然尤其有机结构的借鉴比较有代表性的应是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的作品,其预示了新的结构体系出现前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经验。高迪的建筑设计想法与众不同。他不想挖空心思地去“发明”什么,他只想仿效大自然,像大自然那样去设计点什么,他认为“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

5、他的仿生建筑装饰手法,具有和谐的生命形式的特征,在对城市文脉的隐喻意义上贡献非凡。高迪创造的充满生命力的、相互渗透的建筑表面,是他对有机自然的一种理解,具有自然界中潜在的生长和不断演化的特征。 13 自然景观的借用 3在中国传统空间艺术里,园林建筑有机的自然倾向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运用“对景”和“借景”的手法,将自然的美与建筑中人的审美结合起来。与其他民族不同,中国的建筑形式多以建筑环绕庭院为主,强调家族的和睦相处,以及与外界采取回避的态度,相对的建筑成为附属地位。这种借用自然景观的手法同样也被运用于“造城”中,丽江古城便是其中的典型范例。令人称奇的是,她自古就没有城墙。丽江地区地处西南地区,

6、起伏多变的地形、蜿蜒曲折的河流是影响建筑的自然要素,因此“因天才,就地利”的自然形态成为古城的特色。古城北依金虹山、象山,西临狮子山,一条玉河流经此地,西北方向与巍峨壮观的玉龙雪山遥相对应,以后又匀玉河水开挖两条人工河东河、西河,形成“三山为屏,一川相连,三河穿越”的大环境格局,如此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构筑了丽江古城宛如天成的城市形态。 14 提炼与抽象 在现代所有伟大的建筑人物中,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以最富有创造力和最多样的方式显示了建筑设计同自然联系起来,的过程。他的建筑深深扎根于他的家乡,那里既有湖泊,又有森林。在建筑创作实践中,他提炼并抽象自然界既有的形态芬兰特有的森林、冰川等作为建筑

7、形式,结合现代建筑理念,揭示并强化芬兰地域自然环境的固有特征,引发人们对建筑及它所处的自然环境特性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使建筑与所在的地域有机融为一体,产生了强烈的地域感。他按照自己的信念设计了玛里娅别墅。这座别墅四周的森林启发了建筑的木柱形式和森林般的光影效果。这些木柱以不同结构组合在一起,支撑通向主要起居室的楼梯,整体效果就像一个林区小牧场。活树更增加了这种效果,自然风光在巨大的窗户外延续。 4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高技术手段使建筑师的自然梦想成为现实。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设计的特吉巴欧文化中心就是以尊重地域文化和民族情感为建筑设计的目的,从传统与自然中提取建筑原形,并巧妙赋予现代科技

8、手段典型之作。皮亚诺受到当地棚屋的启发,采用独特的木肋结构,并把木棚架作为建筑的主体和视觉中心。这些木棚架都是地方传统的典型表现,显示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美学上的,也是功能上的。它们顺应新喀里多尼亚的气候条件,形成十分有效的自然通风系统,引导空气在棚架内外表面之间自由流动。整个棚架结构体系由于空气的流动而形成特殊的“音响”,它与产生于传统村落和树林中的声响遥相呼应、融为一体。 2 自然与建筑的系统思考 以上本文以时间为线,从建筑的设计角度总结归纳了设计与自然结合的四种方式。而当今正处于各个学科相互融合和渗透的时代,要想建立一个“自然”的建筑设计平台,仅仅是从形态视觉上模仿与借

9、鉴、对自然景观的借用和提炼与抽象,是远远不够的。本文认为以上的四种手法只是对自然片段的吸取,并未全面和深入,因而建筑师应对自然与建筑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系统思考。 21 整体论的引入 整体论的概念和笛卡尔的观点(即把事物分解成更小的部分能最有效地发现事物的真相)相对立。整体论要求每个事物都应被看作环境的一部分,是轮廓和背景的总和,因为如果环境变了,任何生命物体也会改变,我们对它的感知也会变。每一部分都包含着真相的因素,但只有在整体中, “真正的”真相才能被找到。轮廓和背景在自然里互动,我们人类自身也能以同样的方式和自然互动,我们不应把自5然看成我们自身以外的事物。所以,建筑应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

10、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被建筑师随意地放在自然中。就如有机建筑大师赖特所说,让建筑“建于山中”,而不是“建在山上”。 22 生物学的引入 1935 年,在瑞典手工业协会的一次题为理性主义与人(Rationalism and Man)的讲座中阿尔瓦阿尔托就曾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体在形式上是丰富多样的,由于有相同的构造、相同的结合方式及细胞内部相同的构造原则,生物体有数千万种组合方式,而且每一种方式的组合都是一种组织结构完美的有机体,人类的生活也属于这个体系,围护在人类周围的建筑环境并不是神秘和永恒的,它们也是细胞和组织的生物体,也应以对待生物体的方式来处理。否则,就会使建筑与整个生物系统格格不入而没有

11、人情味。 ”也就是说,建筑应当同生命体一样具有“生命特性”,建筑也应该呼吸,能够从地里生长出来。在生物学未引入之前,人类在地球上建造建筑本质上是控制性的,任何建筑的存在都是对自然原有生态廊道网络的破坏。而建筑如果成为一个“生命闭和系统”,那么它就可以既保持原有生态体系,又能够吸取自然的养分,这也是对建筑师在空间形式、材料、结构等各方面更深层次的要求。 23“生态”、 “绿色”的误区 “生态”、 “绿色”是当今建筑界流行的话语,虽然也在高呼它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的,但却过多地关注了高技术和节能,忽视了建筑本身材料的高能和非再生性,它可能也面临着一种危险,从而就不再是一种全新的、整体建筑的先锋了。目前

12、几乎很少生态建筑超越这些问题去探究精神表达和自然有机形式等方面更为深远的主题。我们既不是历史学家考虑自然的发展,也不是基于一种流行空洞的说法,更不是否定“流行性”,而是要进行一种在建筑设计上的深化,把“流行”技术转化成一种有效的设计手段。建筑师只有将“自然”的表象用建筑形式语言加以提炼抽象,6并利用技术手段形成与自然内在因素一种深层的搭接,才能使建筑与自然更深层次的结合。我们建筑师应从设计的角度把自然界非凡和世俗的美感转译成一种来自于内心与本质设计的灵感来源、手段和方法。 自然不仅能为人类所利用,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原则,人类还能参与自然的进化过程,与其互动、共生,改变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看法。使

13、建筑既能融入自然的生态系统,自身又能成为以自然为标准,与灵感源泉交织在一起的一个完整的自然有机的生命循环系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3 实例解读毛里塔尼亚凯迪医院 The Kaedi h0SDital(法布里奇奥#卡罗拉FabrizioCarola,Mauritania,1989) 在此,本文将运用动态的建筑形式与自然互动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国外一个建筑作品案例的解读,来寻找其源子自然的真实的内在寓意、特性,及异于其它建筑类别形式的语言,从而引发现代建筑对自然的再思考。 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是一个沙漠化日益严重的地区。这个作品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材料和平面布局。建筑师法布里奇奥。卡罗拉充分运用了分形

14、几何的特性,考虑到自然气候的影响,从而创造出了一座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建筑。 31 外部形态与自然 分形几何是借助数学语言来描述自然界中像云朵、山脉、海岸线、树木等这样的复杂对象内在结构的一门新兴学科。分形几何原理是对自然关系更为深入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分形几何的分维、尺度层级,与自相似性等特征被引入到新的建筑设计方法中,对于那些热衷于表现更为复杂的韵律和自然界自由形态的建筑师来说,分形无疑为他们的构思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毛里塔尼亚凯迪医院正是真7正做到了深刻观察自然,并对生命形式进行思考的建筑。 这是一项在现有医院基础再增加 20 床位的扩建工程,设计要点为建造扩建部分以容纳预防医学设施。它用

15、来作为一座新形式的、将来可以重复建造的公共建筑,同时,用当地人认为经济实用的材料,开发低造价的施工技术。尽管砖并非当地普遍采用的建筑材料,但通过现场实验,建筑师开发了一套有效利用砖的建筑语汇。她建造了一些实验性的穹顶和拱顶,以便探索这些结构形式对于扩建建筑的潜在效能。最终选择了在圆形平面上不用模板建造的多个简单穹顶和复杂穹顶的建筑形式。在设计中建筑师利用这些穹顶,创造出一种称为“家庭医护单元”的空间系统,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方便。它使家属可以陪护在病人旁边,给予病人以精神和实际上的支持。为此,每个房间都设有两个门,一个与医院的主要拱廊相连,医生及其医护人员均由这个拱廊出入病房。另一个门则通向庭院

16、,方便家庭成员出入,使他们能够更容易接近病人。这个空间系统仿佛植物的枝杆一样,叶片不断地生长出来,大小不一的单元对应不同的功能块,分形的概念由此得到应用。 32 内部空间与自然 大自然不仅是环境和场所本身,也是气候和光线。自然光的运用是卡罗拉建筑的特色。她通过巧妙地处理阳光和建筑关系,而使人从内心的深处感受到了强烈的非洲地域文化气息,她对阳光的运用,不仅创造了舒适的物理环境,更重要的是引发了人们精神上的共鸣。这也是毛里塔尼亚凯迪医院生命体特性的体现。光线透过穹顶上的那些微小的洞口投入室内,产生了变化多端的光影效果,不同方向的光线交织在一起仿佛在病床上嬉戏,温暖着病床上的每一颗心。在通往医护单元长长的拱廊里,空间和形式同样丰富统一于这光线之中,内部形成富有变化的形式序列,结构得到了一种来自情感的表达。并且序列的韵律随着拱廊的起伏而8变化,从而带来一种原始的神秘感和惊奇感。这两种不同的对光的运用,正表明了一种自然的艺术与建筑之间的对话。 33 生态与节能 毛里塔尼亚凯迪是个气候恶劣的国家,建筑师采用穹顶结构是不无理由的。在曲线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