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筑路设备维修的经济分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13009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筑路设备维修的经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筑路设备维修的经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筑路设备维修的经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筑路设备维修的经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筑路设备维修的经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筑路设备维修的经济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筑路设备维修的经济分析摘 要:利用经济学原理,对设备的维修工作进行效益分析。 关键词:维修 经济 最佳预防性维修工作量 我们知道,设备维修工作在整个设备管理工作中占有很大比 重,怎样保证筑路机械设备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怎样促进企 业优化设备资源配置,提高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对维修的经济分 析就显得非常重要,设备在什么时候需要更新而不是大修?下面, 我浅谈一下对设备维修的经济分析。 设备维修的经济分析包括以下两个内容: a)设备大修经济界限的计算。 b)最佳预防维修工作量的确定。 下面我们就以上两个问题具体分析: 1 设备大修经济界限的确定 我们知道,设备维修是设备有形损耗的一次全面性补偿

2、。一 般来说,修理作业的劳动生产率要比从事批量生产整机的厂家的 生产率低的多,并且零部件的销售价格往往高出整机销售价格的 几倍乃至十几倍,甚至个别型号较老的机械零配件经销商奇货可 居,使价格远远脱离了该零件生产的实际价格。在以上因素的作 用下,为什么大修工作还能存在? 我们说一般设备在有形磨损后,我们可以把设备零部件分为 三个类型: 2A:由于损坏严重,已失去修复价值,必须给予更换的零部 件。 B:可以修复的零部件,这类零件只要稍加修复即可投入使 用。 C:可以继续使用的零部件。 根据大量的数据调查表明,在大修时(B+C)/(A+B+C)的平均 值大约在 2/3-4/5 之间,同时 A 类零部

3、件往往是低值易耗件,所以 按价值计算,其比值还会进一步提高。这就是为什么设备在使用 前中期大修在经济上能够成立的理由。但是,反复无休止的大修 能否在经济上站住脚呢?笔者认为在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今 天这种行为并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这是因为: 随着耐用周期长的基础件、关键件的逐渐老化,导致大 修费用逐渐提高。 在一定的期限后,将会出现维修成本的跳跃性增加。 随着设备维修费用的增加,该设备的能耗也将日益增 加,该设备的生产性能也将日益降低,甚至出现维修成本持平甚 至超过该设备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情况。 以恢复原有设备性能为目标的大修多次循环将严重阻碍技术进 步,使企业的装备水平日益失去先进性。

4、 伴随而来的是一大批庞大而又落后的修理行业。 基于上述原因,对设备的大修从经济学上分析,应该有一个极 值。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一个话题:怎样界定设备大修的界限?当一 个企业面临大修任务时,不外乎以下四种选择:A)大修留用;B)同型设 备更新;C)技术先进的新型设备替换;3D)结合大修进行技术改造,使原 机获得新的性能。 以上四种比较中我们判断的标准仍然是经济效益。只要任何一种 的经济效益高于大修留用。那么大修在经济上就站不住脚。 从长远上看,设备的使用年限基本上包含一次大修和两个大修周 期为宜。因为一台设备允许的大修次数是有限的。所以企业在安排大 修计划时最好进行一次经济分析论证,至少在第二次

5、大修前进行这项 工作,这样就可避免盲目大修在经济上得不偿失。 对于大修界限的计算,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不仅大修周期发生变 化,而且每次大修的时间间隔以及设备每次大修的技术性能都在发生 变化,为了准确的描述大修经济界限,在这里先作几项假设: 假设新机到第一次大修时间间隔比标准大修间隔长 20%-30%, 第三次起每次缩短 10%左右。 假设第一次大修配件费用为定额的 85%,自第三次以后每次比 定额增加15%。 假定每个大修间隔的年运行维持费在周期内是等效的不同周期 内的维持费作适当增长。以第二个大修周期为准,第一个按 80%计,自第三个起每次递增 10%-15%。 假定每次大修费用在按规定将配件

6、费用调整后,再乘以 1.13 的系数,作为超定额范围换件的加价因素。 4以上是仅仅为了可以利用定额资料而进行的假设。如分析人 员拥有本企业的累计统计整理数据,应使用本企业的自有数据,使 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以 n 为分期研究期且 n 式中: P大修费用总额,此外为追加投资性质; n旧设备的下一个大修周期,即我们所选用的研究期; n新设备的第一个大修周期,按假设为定额中标准周期的 120%-130%。 C0,Cn旧设备与新设备的年运行维持费,计算方法为台班费 用、经常性维修费用、安装拆卸及辅助设施等费用的总和乘以年额 定工作台班。这样就求出了标准值 C0,然后假设 C0=0.8Cn k使用价值

7、交换系数。为旧设备与新设备的生产率之比,且 k1; (E0)p(En) p研究期内旧设备与新设备的等值费用现值。 L旧设备现值处理价。 为等值折现系数,其中 P 为现值,A 为等额支付货款,i 为年收益率,n 为使用年数 若对旧设备实施大修,则意味着旧设备将继续使用,使旧设备 的现实处理价款L损失掉了。故应作为大修损失费计入总费用中。 经过计算,我们可得出(E0)p(E n)p比较的(E0)p (En)p 关系 (E0)p(En) p 则大修成立 5(E0)p(En) p 则大修不成立,应用同型或更新旧设备 下面举例说明: 如某单位一推土机,已经使用了一个大修周期,现拟大修。为 了证明大修与新

8、购相比,大修是否成立?设大修费用标准为 8000 元/年。其中配件费为 4750 元,购置新机费用为 80000 元。已知 n=4 年 L=5000 元,i=10%,k=0.95 则根据上述条件。该推土机进入第二个大修周期,则有 n=1.254=5 年 P=8000-5000+47500.851.33=9359.87 元 查台班定额可知,75 马力推土机的运行维持费为 130.25 元,年 台班数为 150 个,则有: C0=130.25150=19537.5 元 Cn=0.8C0=19537.50.8=15630 元 这是(E0)p(En)p 故大修可以成立。 2 最佳维修工作量的确定 在机

9、械的日常施工管理中,如果我们维修机械越频繁,那么机械 发生意外事故率就会减少,但是维修作业本身而支出的费用及停机造 成的损失就会增加。所以维修工作安排的过多或过少,都是不合适的。 怎样安排维修最为合理?也就是最佳预防维修工作量所要解决的问题。 通常,与预防性维修工作量有关的数据曲线有以下几种情况。(如图所示) 曲线是实际支出的预防维修费用。这部分费用是用来支付对 机械设备进行6检查、测试、以及发现隐患后维修费用的总和。很显然, 预防维修越频繁,这项费用就越多。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认定它与 预防维修工时成正比关系。 曲线是用于排除故障的维修费用。因为即使我们做了很多预 防性维修,但不可能完全避免

10、机械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故障。但随着 曲线的增加,许多可能发生的故障在萌芽状态就被预防性维修所消除, 因此故障率随着预防性维修工作量的增加而下降。 曲线是停机造成的损失费用。虽然故障停机和预防性维修停 机(这里不考虑因气候、施工条件发生的停机)不同,但是给一个企业造 成的损失是一样的,使企业丧失由于机械运转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虽 然这并不是费用的直接支出,但是在经济学上是一致的,根据图示,我们可以看出其演变过程:一开始由于少量的预防性维修导致停 机的代价很大(故障报警)。随着预防性维修的加大,设备故障 率下降,总的停机损失逐渐下降,并且停机造成的损失对总 停机损失的影响效果减弱。到了平衡点后,由于增

11、加预防性 维修工作量而导致的停机反而超过了得到的降低故障停机的 时间,维修引起的停机损失对总的停机损失影响效果增强, 于是总的停机损失反而呈上升趋势如图 曲线所示。 我们将三种费用相加,就可求出预防性维修的总经济曲 线。如图中 d 曲线所示,最低点 G 对应的 G,便是费用最少,也 就是生产经济效果最好的预防性维修工作量,便称为最佳预 防性维修方案。 在通常情况下,d 曲线是比较平滑的;也即 G 点并不十分明 显,所以我们可以在G点之前后选定一个区域,只要预防性 维修工作量在这一个范围,都可以得到基本相同的经济效果, 这个范围即为最佳预防性维修的经济范围。 7最后需要补充说明一点,该分析只适用以经济效益为主 要目标的机械设备,但是由于施工生产受气候,季节等客观 因素的制约性较大,往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允许停机检修但 并不招致额外停机损失的机会,在具体分析时应注意。 参考文献: 1 公路筑养路机械机务管理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2 建设工程经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