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探讨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12874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探讨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园林工程设计实践,从生态园林的定义、设计原则、生态园林设计对植物配置方式、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生态园林设计时的植物配置方法和美学原则,并对生态型园林中植物种类的选择所产生效益及应注意的问题从专业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关键词:生态园林;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效益分析Abstract:And union author gardens many years engineering design carries out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definition , planting arrangement met

2、hod and aesthetics principle time the organisms habits landscape design having designed that principle , organisms habits landscape design expound detailedly to aspect such as planting arrangement way , art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from organisms habits gardens, the angle having been in progress to p

3、roblem produced beneficial result an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by ecotype gardens middle plant kind choice from special field analyses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ion.Key words:Organisms habits gardens; Landscape design; Planting arrangement; Performance analysis1 生态园林的定义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

4、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作用,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是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2 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22.1 统一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总之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

5、章,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还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太平铺直叙,没有变化,也会显得单调呆板,因此生态园林设计时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2.2 景观性原则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我们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 “收四时之烂漫”,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2.3 均衡的原则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

6、得稳定、比较顺眼一点。如色彩太浓重、体量太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盛的植物种类,会给人沉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减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如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如:湖南许多现代城市风景园区各种花草树木都有,种类繁多,但在植物配置上很讲究,如蜿蜒曲折的园路两旁,各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则邻近的左侧就植以数量较3多,单株体量较小,成丛的花灌木,以求得均衡。2.4 生态位原则生态位概念

7、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物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根据不同地域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的要求,种植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如在污染严重的工厂应选择抗性强,对污染物吸收强的植物种类;在医院、疗养院应选择具有杀菌和保健功能的种类作为重点;街道绿化要选择易成活,对水、土、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直、枝叶茂盛、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山上绿化要选择耐旱

8、树种,并有利山景的衬托;水边绿化要选择耐水湿的植物,要与水景协调等。3 生态设计时植物的配置方式3.1 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均很漂亮,和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草坪,浅绿色的梧桐,深绿色的香樟,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3.2 注意层次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4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如 1m 高的黄杨球、3m 高的红叶李、

9、5m 高的桧柏和 10m 高的枫树进行配置,由低到高,四层排列,构成绿、红、黄等多层树种,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可使观赏期延长。3.3 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植物配置要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观各异,近似自然风光,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葳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苍不

10、萧条”的设计原则。在树木配置中,常绿的比例占 1/31/4 较合适,枝叶茂盛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另外,也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置,使游人来到林木葱葱、花草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感受满目青翠心旷神怡而流连忘返。 3.4 草本花卉可弥补木本花卉的不足木绣球前可植美人蕉,樱花树下配万寿菊和堰柏,可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园林植物配置应在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和生长势等方面相互协调。同时,还应考虑到每个组合内部植物构成的比例及这种结构本身与游览

11、路线的关系。设计每个组合还应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4 对比和衬托是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时常用表现手法5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特别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运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比较适合。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

12、衡的状况。起伏和韵律有两种,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由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但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这样才产生节奏韵律感,尽量避免布局呆板。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加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5 生态园林设计时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

13、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首先,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配置的树种,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条件比较薄弱的地区,尤其重要。以地处亚热带地区为例,最新推荐使用的优良落叶树种,乔木类有无患子、栾树等,耐寒常绿树种乔木类有山杜英等。其次,要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条件配置树种,例如,杜鹃、茶花、红花继木等喜6酸性土树种,适于 PH 值 5.5 至 6.5 含铁铝成分较多的土质。而黄杨、棕榈、桃叶珊瑚、夹竹桃、枸杞等喜碱性土树种,适于 PH 植 7.5 至 8.5、含钙质较多的土质。第三,要根据树种对太阳的需求强度,合理安排配植的用地及绿化使用场地。第四,要根据环保的要求进行配植的树种。在众多的树木之中,有许多不光

14、具有一般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防风、固沙、防火、杀菌、隔音、吸滞粉尘、阻截有害气体和抗污染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地、工矿区、居民区配置树木时,应根据各个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配置适宜的树木。例如,在株州市工业污染比较大的城市中,在粉尘较多的工厂附近、道路两旁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应该多配置一些侧柏、桧柏、龙柏,悬铃木等易于吸滞粉尘的树木;在排放有害气体的工业区特别是化工区,应该尽量多栽植一些能够吸收或抵抗有害气体能力较强的树木,如广玉兰、海桐、棕榈等树木。第五,要根据绿地性质进行配置。各街道绿地、庭园绿化中,根据绿地性质,规划设计时选择适当树种。如设计烈士陵园绿

15、化时,树木宜选择常绿树和柏树,以表现烈士英雄“坚强不屈”高尚品德;在幼儿园绿化设计,选择低矮和色彩丰富的树木,红花继木、金叶女贞、由红、黄、绿三色组成,带来活泼气氛,还要考虑不能选择有刺、有毒的树木如夹竹桃、构骨等树木。6 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6.1 关于植物群落每一种植物群落应有一定的规模和面积、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来表现群落的种类组成,规范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保证群落的发育和稳定状态,群落中组合不是简单的乔、灌、藤本、地被的组合,应从自然界或城市原有的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寻找生长健康、稳定的组合,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建7立适合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工植物群落。6.2

16、 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例如:兰科植物、云杉、桦木、雪松、核桃、桑等植物与菌根具有共生关系;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可见在配置植物种类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6.3 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由于所处的各个城市规模都不一样,经济发展也不平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绿化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城市园林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只有把握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城市中空气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所以在选择植物时应以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为主,大量的乡土树种不仅能较快地产生生态效益,而且能体现地方特色。7 生态园林产生的效益分析7.1 景观效益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扩大了绿量,提高了透视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