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态设计在某路堑高边坡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10538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动态设计在某路堑高边坡加固工程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动态设计在某路堑高边坡加固工程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动态设计在某路堑高边坡加固工程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动态设计在某路堑高边坡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动态设计在某路堑高边坡加固工程中的应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动态设计在某路堑高边坡加固工程 中的应用论文关键词:动态设计路堑高边坡加固工程 论文摘要: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是一种人工开挖的永久性边坡,其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一个典型的路堑边坡工程实例,就动态设计的应用做一个粗浅探讨期望能为边坡工程设计理论和方法提供一些帮助,减少边坡工程设计的人为性和随意性,提高防护加固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资源的开发,边坡问题己变成同地震和火山相并列的全球性三大地质灾害(源)之一。边坡问题也一直是我国工程界的热点问题及岩土工程界中比较常见的技术间题之一。它涉及高层建筑基坑边坡,公路边坡,铁道边坡,水电工程边坡,矿山开采工程边坡。近年来

2、,随着人类工程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场区工程地质条件的限制,因边坡失稳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 1 工程概况 某路堑高边坡工程预设计采用缓坡刷方结合宽平台方案开挖 4 级,坡高 34m,采用普通防护;边坡开挖 3 级以后,地质复核发现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存在较明显差异.故调整设计方案,增加防护加固工程;后因持续暴雨冲击,已基本开挖完成的坡体出现失稳现象,滑体前缘反翘剪出口距坡脚最远约 20m,如图 1 所示。由于该边坡设计、开挖阶段动态设计和变形阶段动态设计三个阶段,为较典型边坡破坏案例,其分析和治理涵盖了岩质路堑高边坡动态设计的

3、主要流程和方法。因此,本文以此为例来阐述有关岩质路堑高边坡动态方法的应用。 2 边坡工程预设计 22.1 工程地质基础 该边坡场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场地内及附近未发现有对边坡稳定性有影响的断裂构造,设计高速公路侧切一圆形山包以深挖路堑通过,最大中心挖方深度约26m,线路走向 3390。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在其断面布设钻孔两个,分别为 ECK6和 ESK1050,根据钻孔资料,结合工程物探解释,揭示边坡地层结构如下:上覆坡残积粘性土,厚度 2-I2m,平均标贯击数小于 10 次;边坡主体为二迭系翠屏山组(P=cp)强风化粉砂岩,其中砂土状强风化层厚度 2Sm,平均标贯击数约 60 次,岩芯呈褐红色或灰

4、色,组织结构基本破坏,原生矿物均已风化呈土状,雨水易软化、崩解,TCR-78%;碎块状强风化层,厚度 76m,紫红色,岩芯呈 57cm 碎块,节理裂隙发育,层理不清,锤击易碎,矿物成分风化明显,TCR=58%;下伏为弱风化粉砂岩,浅灰色、青灰色,岩芯多呈 8cm 碎块或 12-20cm 柱状,岩质较新鲜,中厚层状,裂隙较发育,倾角以 30-450 为主,RQD=5565%,TCR=88%;边坡场区岩层产状约1600450,地下水埋深约 20m。具体见图 2 所示 根据以上工程地质基础资料分析有如下基本判断:(1)该场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可以满足路堑边坡工程开挖的设计要求;(2)该边坡场区未见控

5、制性断裂构造通过;(3)边坡主体物质构成为碎块状强风化粉砂岩,覆盖层较薄 48m;(4)边坡下伏弱风化基岩顶面在坡脚附近出露,顺坡向倾角约 300,易形成控制性底界;(5)层面倾向与边坡倾向基本垂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6)边坡地下水位较高;(7)边坡挖深较大,开挖卸荷松弛效应较为突出,应加强动态设计;(8)该边坡工程类型应划分为节理岩石边坡。 2.2 坡形坡率设计 边坡坡形坡率设计是在工程地质勘察和边坡工程分类的基础上,设计边坡总体坡3形坡率,以保证施工期在临时防护或预加固等措施条件下的坡体临时稳定,以及防护加固后边坡的永久稳定,一般包含坡形设计和坡率设计。 路堑边坡坡形设计包括边坡总体

6、形态设计和坡级平台设计。由于路堑边坡坡体地层结构的力学性质体现自上而下逐渐增高的特征,故边坡总体形态一般设计外凸形边坡较为普遍。研究发现台阶边坡可以比直线形边坡具有更好的整体稳定性,尤其当坡率介于 1:0.5-1:1.0 之间时台阶作用较为有效。因此,在确保单级台阶边坡稳定的情况下,宜设计成台阶状边坡以提高边坡的总体稳定度。研究还发现处理高边坡问题时,可以在坡体中部设计宽平台,将一个高边坡化解为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边坡段,以减少坡脚应力的集中发展,达到分解高大边坡的设计目的,一般平台宽 5m 左右时效果较为明显。 对于该高边坡来说,由于该边坡地形地貌条件可以满足缓坡刷方条件,且缓坡刷方并未急剧增

7、加边坡设计高度,而且处于隧道洞口的特殊位置,因此优先采用缓坡刷方方案,并考虑在坡体中部设计宽平台,以达到分解高大边坡,提高坡体稳定性的目的。 路堑边坡坡率设计一般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风化破碎程度确定法、结构面产状确定法、极限坡率图解法和数值分析计算法等方法综合确定。该高边坡的坡率设计主要依据该地区既有工程经验,结合勘察钻孔揭露边坡地层结构和风化破碎程度认为:对于碎块状强风化软岩和坡残积粘性土地层,设计坡率 1:I.0 和 I:1.25一般可以满足单级边坡的稳定要求。 综上分析,对该边坡设计总体坡率为 1:1.0,分 4 级开挖,顶级坡残积土层放缓为1:I.25;级间除第 2 级顶设计 4m

8、宽平台外,其余平台均设计为 2m 宽,具体如图 3所示。 2.3 边坡稳定性分析 4为了确定该边坡防护加固工程设计方案,需要对其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该边坡经 4 级开挖后稳定系数为 1.65,属稳定边坡。 2.4 防护加固工程对策 根据上述边坡开挖卸荷特征和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认为该边坡可以采用缓坡刷方结合宽平台处理的方案达到稳定边坡的目的。因此该边坡预设计方案采用普通防护措施,即各级边坡设计坡率及防护加固工程措施为:第一级 1:1.0,孔窗式护面墙;第二级 1:1.0,镀锌网 TBS 植草,设置 4m 宽平台;第三级 1:1.0,三维网植草;第四级 1:1.25,

9、喷播植草。另外,鉴于该边坡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故在边坡第一级YK201+840-+960 段设置间距 5m 的排水平孔,孔深 15m,上仰角 8-150,详见图3 所示。 3 边坡开挖阶段动态设计 3.1 地质基础资料的补充与修正 该边坡施工进场后,由于场地条件良好,边坡开挖进展较为迅速,边坡开挖 3 级后,设计人员对开挖面揭露地质条件进行现场校核,进行相关地质基础资料的补充和修正。地质校核发现,该坡体属砂泥岩互层结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具体体现为以下 3 点: (1)地层风化厚度差异较大;在 YK201 十 920 断面地层结构基本与原勘察资料相符;但在边坡小里程侧,覆盖层较薄,主要出露为碎块

10、状粉砂岩地层;在边坡大里程侧覆盖层较厚,约 12m,主要出露砂土状强风化粉砂岩地层。(2)边坡岩体较为破碎,节理裂隙发育,部分为顺坡向裂隙,且裂隙面炭化明显;局部夹有厚度约 3-5cm 的泥岩、页岩风化而成的饱和粘性土,局部结构面有松弛现象。(3)边坡层面较为紊乱,现场量测控制性岩层产状为 1900240,与勘察资料提供的 160045”存在差异;且层面夹泥渗水,不利边坡稳定。 53.2 防护加固工程调整与变更 根据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的成果,认为当考虑顺倾向层面控制效应时,边坡稳定度为 1.06,低于规范要求的稳定系数控制值,必须增补必要的支挡加固工程以提高边坡稳定性,确保边坡

11、工程的安全与可靠。设计变更方案庄边坡第 2,3 级增设预应力锚杆框架工程,框架宽 6m,高 8m,每片框架设 4 孔锚杆,采用全长赫结型预应力锚杆结构,锚杆筋材采用 ISB1080 级精扎螺纹刚,直径32nnn,锚孔 12mm,锚固段设计为 6m,单孔预应力设计值为 450kN 锚丰 t=长度第2 级边坡上排 22m,下排 18m;第 3 级边坡上排 20m,下排 18m;预应力锚杆框架内设计 TBS 植草或三维网植草。经锚杆框架加固后,边坡稳定系数提高到 1.21,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图 4 给出边坡设计变更方案立面布置图。 4 结语 该边坡工程经过以上加固处理后,完工至今已近 4 年,未发生任何不利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