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竞争力探析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07798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竞争力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竞争力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竞争力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竞争力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竞争力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竞争力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竞争力探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1东东北北老老工工业业基基地地产产业业结结构构竞竞争争力力探探析析摘要:运用产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从产业结构水平、产业高级化、产业结构效益及分工优势等方面建立了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评价体系。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 2005 年产业结构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显示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各产业规模较小、素质较低,但产业结构效益较好,承担分工职能的装备制造业等产业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在发展中,东北老工业基地仍存在体制改革滞后、专业化合作水平低、资源浪费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装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才能使东北老工业基地承

2、担起其在全国的分工职能,从而实现重新振兴的历史重任。关键词: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竞争力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多种形式的经济区(圈)正快速地发展,主要有长三角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成渝经济区及东北经济区等。对每一个区域来说,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及优化,绝不能仅从某个地区考虑而建立门类齐全的经济结构,应从全国整体出发,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特色,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去形成适合各地特点的优势产业。所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

3、,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东北老工业基地位于东北亚的腹地,现已形成了以汽车、钢铁、石化、重型机械、医药、电子等为代表的中国工业行业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并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相结合的运输网络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科技人才优势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国际背景和中国加入 WTO 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内历史_2机遇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产业功能被定位于装备制造业及现代农业,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制造业近年发展很快,这些区域必将在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比较激烈的竞争1。本文将通过仔细分析东北老工业

4、基地的产业结构竞争力,明确其在全国制造业中的定位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措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未来竞争中实现振兴提供借鉴。 一、 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评价指标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有效、高效,从而使创造价值的能力达到最大化,所以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竞争力也是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构成之一。按照科学性、可行性、可比性、系统性原则,在调研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笔者建立如下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评价体系,具体指标如表 1 所示。 1. 产业结构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一个经济区域的各类产业的构成和诸产业间量的比例和质的联系等关系的总和。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

5、,会表现出不同的产业结构水平和特征。产业结构水平是反映区域产业结构总体状况的指标,笔者主要是按三次产业分类法来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所以反映产业结构水平的具体指标包括三次产业的产值、三次产业产值在全国的比重和比较优势系数(注:比较优势系数 R=(某地区某产业增加值/全国某产业增加值)/(某地区 GDP/全国GDP),R1,表明具有比较优势,R1,则不具有比较优势。) 2. 产业结构高级化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会发生相应的转换和演变,大致遵循从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阶段、再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阶段演变的逐渐高级化的规律。而且当区域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高新技术

6、产业也获得快速发展。和第一、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和高新_3技术产业都是能创造更多价值的动力产业,所以通过三次产业比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东北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等指标可以表明区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 3. 产业结构效益 份额偏离分量是评价产业结构效益的指标,以一定时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基准,分别测算区域按全国平均增长率可能形成的假定份额,进而将这一假定份额同区域实际增长额进行比较,来分析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偏离主要是结构素质因素和区位素质因素形成的,当结构偏离分量为正(负),说明区域产业结构素质较好(较差);当区位偏离分量为正(负),说明区域产

7、业区位素质较好(较差),产业本身竞争力较强(较弱)。 4. 产业结构分工优势 本文讨论产业结构竞争力是基于产业功能定位的视角,所以当某一区域产业功能定位于某一或几个产业时,其产业结构是否具有竞争力还要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说,结构的协调发展能力包括承担分工职能的产业的规模、对本区域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与相邻区域的产业合作互补的空间及对环境的影响状况等方面,评价这几方面的具体指标分别为优势产业专业化系数、优势(加工)产业增加值与原材料产业增加值之比、优势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优势产业环境影响指数2。 二、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析 1. 产业结构水平

8、2005 年东北地区(包括辽、吉、黑)产业结构水平与长三角地区(包括沪、苏、浙)的对应数据比较,除第一产业规模略大外,第二、三产业的规模都远低于长三角地区,说明长三角地区无论在总体经济实力还是第二、三产业的经济实力上都远远高于东北地区,这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形成巨大的竞争压_4力,见表 2。 2. 产业结构高级化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比较稳定并不断向合理化、高级化方向发展,三次产业的比重从 2000 年的 12.951.535.6 变为 2005 年的 12.549.538。从表 3 东北地区 2005 年产业结构高级化相关指标数据中,可见东北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及全国平均水平,更远低于珠三角

9、和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实力也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说明东北地区在未来发展中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将无法与长三角等地区相比。 据统计,东北地区 2005 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分别为 38.7 亿美元、28.5 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仅为 1.9%和 1.3%,特别是其机电产品对外贸易逆差巨大,逆差额达到 19.5 亿美元,其出口额占全国 2.2%,而进口额占全国3.2%。出现逆差的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的产业创新能力较弱,据统计,2004 年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 经费为 108.1 亿元,长三角为 334.0 亿元;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

10、技人员 16.9 万人,长三角为 44.8 万人3。 3. 产业结构效益 根据份额偏离分析方法计算,按照全国“十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应增加 8161 亿元,但实际仅增加 7387 亿元,偏离 774亿元,其中产业结构出现正偏离 68 亿元,产业竞争力出现负偏离 842 亿元3。这说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总体上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好,表现在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第二产业占较大比重,但各产业竞争力比较弱,见表 4。 4. 产业结构分工优势 (1) 专业化系数。专业化系数 Z=(g1/g2)(Q1/Q2),g1、g2 分别代表研究区域(本文为东北地区)及更高层次区域(本文为全国)同产业的净产

11、值,_5Q1、Q2 分别代表研究区域及更高层次区域全部产业净产值,Z1 说明研究产业在研究区域专门化程度高。通过计算工业部门专业化系数可知东北地区形成专业化的行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4.2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8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1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75),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1.37),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3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30),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26),医药制造业(1.2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18),农副食品加工业(1.15),煤炭采选和洗选业(1.12)。这 12 个专业化部门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

12、65.9%,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值占 28.8%。而与东北地区相比,长三角第二产业相对分散,除通信设备、电子设备等,其他几大行业的比重都低于 10%,前五个行业所占的总比重也仅为 40%4103。 (2) 优势(加工)产业增加值与原材料产业增加值比。此比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优势产业的加工程度,加工程度越高将会对区域经济产生越大的带动作用。以辽宁为例,其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与原材料产业增加值的比值为52.9%5,高于全国其他省市。区域优势产业带动作用的大小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由于制造业产业链较长,并易于形成产业集群,所以带动作用较大。东北的优势产业,如汽车制造业、石化及其他工业专用设备制造

13、业、矿山设备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等,大多具有产业链长、分工程度高的特点,如果能充分利用其潜在发展空间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核心,众多小企业为其配套的垂直型产业集群,将充分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 结构相似系数。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式中,i、j 代表两个区域,xn 代表某产业所占比重,S 越大说明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越趋同, S=1 说明两区域产业结构完全一致,S=0 说明两区域产业结构完全不一致。根据辽、吉、黑、苏、沪、浙六省市2005 年统计年鉴中 30 个主要工业行业的相关数据,分别列出东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见表 5),显然东北各省间互补性比长三角强,分工协调的空间较大,未来发展前景较好。 (4) 产业环境影响指数。产业环境影响指数 I=实际排放量/参考排放量。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