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大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05681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重大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重大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重大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重大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重大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重大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重大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1浅浅谈谈重重大大金金融融危危机机对对我我国国商商业业银银行行风风险险管管理理的的启启示示论文关键词:重大金融危机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近三十年来重大金融危机的分析,得出危机发生前的一些典型特征。在历次重大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面对危机,商业银行怎样更好地稳健经营是头等大事。通过重大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使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更加成熟,并提高商业银行抵御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突发性事件引发的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一、金融危机概述 所谓金融危机,是指起源于一国或一地区及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动荡超出金融监管部门的控制能力

2、,造成金融制度混乱,主要表现为所有或绝大部分金融指标在短期内急剧的超周期变化,其结果是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资金向最佳投资机会转移的渠道,从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破坏。金融危机往往与金融风险不断累积但并未集中爆发的金融脆弱性紧密联系,二者通常被统称为金融不稳定。 从历次金融危机发生的表现形式看,可以将金融危机划分为四大类:货币危机、银行危机、资本市场危机和混合型危机。 通常,货币危机是指对某种货币购买力或汇兑价值的投机性冲击导致货币币值的急剧下降,而当局为维护本币币值的行为又迅速地耗尽外储备。如19921993 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就是典型的货币危机。 银行危机是指实际或潜在的银行运行障碍或违约导

3、致银行中止其负债的内部转换,储户对银行丧失信心从而发生挤提,银行最终破产倒闭或需要政府提供大量援助。20 世纪 9O 年代中期的 13 本和东南亚危机中的各个国家就曾发生大批金融机构的经营困境和破产倒闭。 资本市场危机主要是指股票市场危机,表现为大量抛售股票,造成股票指数的急剧下跌,如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的经济衰退就是从股票危机开始。 实际中的金融危机越来越表现为多种危机的混合形式,难以严格区分为哪一类,并且在不同类型之间不断演变。典型的混合型危机如日本的经济衰退和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货币危机、资本市场危机和银行危机互相交织在一起。_2本文主要研究了近三十年来发生的重大金融危机,主要是

4、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的美国储贷协会危机、1997 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和 2007 年开始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 (一)2O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的美国储贷协会危机 储贷协会危机是由市场风险引发,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交织在一起,导致银行危机的典型案例。美国储蓄贷款协会建立与 20 世纪 30 年代,当时正值经济大衰退时期,失业问题相当严重,许多人无力购买房屋,房贷储蓄协会便为解决此问题而成立,以互助方式互相周济。长久以来,储蓄贷款协会深入美国社会各个角落,成为一般民众主要的存款去处和借款来源,因此被誉为美国的社区银行。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在储蓄贷款协会

5、的放款中,房屋贷款因金额较大,为减轻借款人的还款负担,故多为长期借款。另外,利率一般为固定贷款利率,储贷会以吸收的存款支持其长期贷款。但在利率自由化以后,市场利率大幅波动。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后,美元短期存款利率直线上升,而储贷会原有的长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收益却仍然维持不变,结果许多储贷会账面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严重亏损。此外,2O 世纪 80 年代末 9O 年代初,美国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房地产贷款的违约率由 1988 年的 225 猛增到1990 年的 654,造成大量的不良资产,是储贷会本来就不平衡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雪上加霜。相当一部分的储贷会因丧失支付能力而破产倒闭,造成了严

6、重的金融信心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动用了 13001800 亿美元清理破产储贷会带来的遗留问题。 (二)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又称亚洲金融风暴,是指 1997 年发源于泰国,之后进一步影响到临近亚洲国家,甚至全球货币、股票市场和其他资产价值的一场金融大危机。 危机首先在东南亚爆发并波及港台。自 1997 年初起,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泰国泰铢受国际投机者的攻击,泰铢不断走软,最终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制,造成泰铢狂跌。接着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三国货币也狂跌。与此同时,泰国、马来西亚、韩国、印尼与菲律宾短期资金大量进出。 _3随后危机蔓延至东北亚。从 l0 月底起韩元持续下跌,股市跌幅也超过40。企

7、业的大量倒闭使韩国银行呆账和坏账剧增,到期应偿还的外债却越来越多。东南亚和韩国的金融风暴很快刮到了日本,使原本就不景气的日本经济愈益恶化。 日本的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在 2O 世纪 80 年代高速增长,但进入 90 年代,日本经济停滞、股价急跌、银行的不良债权膨胀,1997 年又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北海道拓殖银行和山一证券相继倒闭,1998 年长期信用银行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面临破产被收归国有。从 1994 年至 2001 年,日本共有 18 家银行经营失败,被重组或破产;与此同时,另有 131 家信用公司和 26 家信托银行经营失败、被重组或破产。在 19922000 年,政府向经营失败的银行

8、注资 1O 兆日元,向并购破产金融机构的银行拨款 13 兆日元,回购不良资产 4 兆日元,累计出资 27 兆日元。 在 1997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亦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业危机,大量银行破产或被并购,商业银行的数量有危机前的 33 家减到 2001 年的 21 家,减少了 13 还要多。 (三)美国次级贷款危机 次级抵押贷款指银行或贷款机构提供给那些信用等级或收入较低、无法达到普通信贷标准的客户的一种贷款。这种贷款通常不需要首付,只是利息会不断提高。 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次级”及“优惠级”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从而形成了两个层次的

9、市场。信用低的人申请不到优惠贷款,只能在次级市场寻求贷款。两个层次的市场服务对象均为贷款购房者,但次级市场的贷款利率通常比优惠级抵押贷款高 2一 3。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在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高度繁荣时,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这就为后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_4在截至 2006 年 6 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 17 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 1提升到 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自去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

10、幅降温。 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伴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出现,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一些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放贷机构。2008 年年初以来,众多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其中包括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同时,由于放贷机构通常还将次级抵押贷款合约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出售给投资基金等,因此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愈演愈烈,一些买入此类投资产品的美国和欧洲投资基金也受到重创。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

11、市场危机扩大至其他金融领域,银行普遍选择提高贷款利率和减少贷款数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显出流动性不足危机。 二、危机发生前的典型特征 对各国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的现实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历次危机发生前的一些典型特征,能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一)经济持续多年高增长 以亚洲金融危机前的东南亚各国为例,泰国、韩国和菲律宾三国国民经济在 1997 年以前,已连续 15 年保持 68的增长,其中 19901995 年,泰国 GDP 的平均增长率高达 904。 (二)外部资金大量流入 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以及相应的政策因素吸引了外部资金的大量流入。然而,外部资金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一国经济

12、发展融资、进一步推动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使这些国家更容易受到反向资本流动的影响,尤其是在外部资金以流动性极强的短期债务和热钱为主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危机前的泰国,为吸引外资推动经济增长,也为了实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宏伟计划,迅速实施了一系列吸引外资和推进金融自由化的措施,鼓励从_5国外以低成本借人美元,导致资金大量流入。19911996 年,泰国等亚洲主要资本输入国年平均资本流人 390 亿美元,其中 1996 年达到 770 亿美元,1997年上半年仍有 310 亿,而到下半年已经变成资本流出 54O 亿美元。 (三)国内信贷快速增长 在外部资金大量流入的情况下,各国又维持固定且相对较

13、高的汇率,导致国内流动性明显增多,推动银行信贷快速增长。 19811997 年的十七年间,韩国、泰国和印尼等东南亚各国国内信贷的实际平均增长率分别高达 13、17和 25,特别是自由化措施使外币银行贷款的获得变得非常容易。 (四)普遍的过度投资 在外部资金大量流入和信贷快速增长的推动下,同时也是在对经济持续增长的乐观预期下,危机前各国普遍出现过度投资的现象,不但进一步吸引了外部资金的流入,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快速增长的对金融资产等虚拟经济的投资迅速推高了资产价格。19861995 年,韩国、泰国以及印尼等国的投资占GDP 平均比例分别高达 339、363和 326,1996 年更是达到 40以上,导致电子、汽车等一些关键工业部门以及房地产出现生产能力过剩。 (五)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 尽管危机前各国宏观经济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如高增长、低通胀,但实际上,由于过于乐观的预期导致实际资本过度积聚,特别是大量资金转向投机性强的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形成金融、房地产泡沫。如日本,经济衰退前日经股价指数从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