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币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05455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人民币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人民币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人民币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人民币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人民币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人民币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1论论人人民民币币在在东东亚亚货货币币合合作作中中的的核核心心地地位位论文关键词:货币合作东亚中国 论文摘要: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东亚货币合作。目前正在展开的货币合作方案对危机援救的实际效果有限,且受到诸多因素制约。进一步完善清迈货币互换体制、建立区域内汇率稳定机制和最终建立东亚共同货币区等渐进模式是东亚货币合作的最好选择。作为地区大国,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进程并发挥主导作用。 1997 年金融危机使东亚各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各国都意识到单靠自身的力量不可能维持其经济的安全与稳定。许多国家纷纷通过货币合作来降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风险。欧元与美元并驾齐驱,已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极为重要的”

2、二元”。但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却相对滞后,各国如不能在金融货币领域达成制度化的协调机制,各国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对整个区域经济产生不利影响。2002 年 10 月中国和东盟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亚货币合作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在 1961 年提出了”最优通货区理论”,认为产业结构比较一致、要素流动性较高的区域,适合于构成最优货币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顺利发展将会给这一区域各种货币之间的政策协调带来巨大的机遇。区内贸易的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已经从 1980 年的 35%提高到 2006 年的 55%;东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

3、有大规模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和深化,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加深,为东亚区域金融、货币合作和逐步走向一体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一东亚货币合作模式 1 亚洲货币基金模式 日本首先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倡议。由各国共同筹资 1000 亿美元组成应急基金,为遭到货币危机的东亚国家提供援助。马来西亚在”东亚经济峰会”上提出建立东亚货币基金的倡议,主张从东亚开始进行多边协议谈判,将成果逐渐扩大到其他亚洲国家或地区。 2”10+3”模式 _22000 年 11 月 26 日,东盟 10 个成员国首脑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举行”10+3”会议就东亚地区财政金融合作达成协议,特别是就建立双边货币

4、互换机制达成共识,并发表了联合声明。2001 年 5 月在夏威夷举行的”10+3”财长会议在公告中提到了建立”10+3”早期预警系统以防范未来的金融危机。 3”清迈协议”模式 2000 年 5 月,”10+3”财政部长在泰国清迈达成了”清迈协议”,决定在加强有关资本流动的数据及信息的交换,构筑双边与多边的货币互换交易网和债券交易网,完善亚洲各国货币间的直接外汇市场并建立资金结算体系,扩大亚洲货币间的交易等领域加强合作。在 2000 年 8 月,”10+3”的中央银行将原来的货币互换额从 2 亿多美元提高到 10 亿多美元。清迈货币互换体制的互换规模已经达到了 790 亿美元。 4 亚元模式 对

5、亚元的设想是以日元或人民币为核心建立亚洲统一货币体系,参照欧元发展亚元,首先在亚洲建立记账的”亚洲货币单位”,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实现亚洲单一货币流通。单一货币区是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最终目标。 二东亚货币合作对策 1 完善清迈货币互换体制和扩大其互换规模,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 ”清迈协议”是由一系列双边互换协议组成的,没有协调管理机构,每个国家能够得到的资金援助比较有限。在已经具备金融危机救助功能之外,还应增加对等增加游资监管、宏观政策协调等方面的功能,并进一步推进其多边化、组织化并扩大其规模。在 2015 年前后将其提升为”东亚储备合作基金”,更为有效地稳定区域金融,防范金融风险。 2

6、建立和发展亚洲债券市场,整合区域货币市场基础设施 建立和发展有效的亚洲债券市场是健全和稳定区域货币体系必需的,而借助债券市场建设来整合区域货币市场基础设施也是促进区域货币合作的重要条件。目前亚洲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还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应该尽快推出亚洲债券基金,通过合作来推进东亚各经济体内部债券市场的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本地区债券市场相关制度的规范化,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东亚债券市场的一_3体化。 3 建立区域内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稳定机制,提高防范金融危机的能力 东亚各国应努力加强汇率政策的协调,寻求改革目前的汇率制度安排,建立区域货币体系。保持汇率稳定对于东亚各国未来的发展而言尤为重要。东

7、亚各经济体首先应在现有汇率下加强政策协调,维持区域内双边汇率的相对稳定,并积极尝试可行的汇率制度安排。 4 启动次区域货币区,最终建立东亚共同货币区 首先在东亚一些具备条件的次区域建立次区域货币区,逐步形成东亚共同货币区。在东亚范围内加强区域汇率政策协调和货币合作,在此基础上利用次区域货币汇率一体化的自我增强机制,推动东亚统一汇率机制的建立。在汇率合作机制运行稳定之后,建立东亚单一货币区,成立地区内统一的中央银行,发行单一货币,推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完成从”一个国家,一种货币”到”一个市场,一种货币”的过渡。东亚共同货币区才真正变为现实。 三人民币在东亚货币合作中成为核心货币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东亚

8、货币合作需要采用平行货币向单一货币过渡的方案,人民币将成为核心货币。这将有助于减少人民币的弱势地位给国内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整个东亚地区摆脱美国金融霸权的控制,从而摆脱不平等的经济关系,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最终在确定共同货币的价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时间的持续增长,稳定性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直接投资。应世贸组织的要求逐步开放中国金融市场和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综合对外开放度会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现状表明,在许多国家,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普遍接受;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与人民币有关的业务也开始陆续出现。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流通为其成为东亚货币合作的核心货

9、币奠定了基础。2001 年以来,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间的货币互换发展非常迅速,有助于加强区域内成员政策协调”10+3”合作框架。中国金融政策同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得到增强,区域内影响力增大。人民币改革经历了由管制到放开的逐步发展的过程。2005 年以来开始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稳定在 8.31 左右。2005 年外汇体制改革之后,汇率有小幅上升但仍保持稳定。 _4分析表明,人民币成为东亚货币合作的核心货币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由于中国的金融领域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少数国家对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因此汇率改革以及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还面临着不少困难。

10、 参考文献 1 周聿峨、罗俊翀:中日东亚货币合作,东南亚研究,2007 年第 2 期。2 刘力臻、谢朝阳: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管理世界,2003 年第期。 3 张家寿: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几个问题,广西大学学报,2002 年第期。 4 朱仁友: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探析,东南亚纵横,2003 年第期。 注释: RobertMundell,ATheoryofCurrencyAmerianEconomicRe-view,Sept.1961. 中国外交学院院长提议建立”东亚货币”,星岛环球网,2007 年 4 月 10日。 柴瑜:2005 年东亚合作的进展-兼论东亚一体化与亚太自贸区

11、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网站。 参见李富有:平行货币:理论、功效及其在区域货币合作中的实践,载金融研究2005 年第 1 期,第 68 页。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 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_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