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本草纲目》中的粥疗方

kms****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64KB
约143页
文档ID:37604830
《本草纲目》中的粥疗方_第1页
1/143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中的粥疗方中的粥疗方胡献国 前 言李时珍(1518-1593) ,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明代杰 出医药学家李时珍 14 岁中秀才,以后三次应试不第,遂随父学医由于他刻苦学习, 积极钻研医学,同时遍读经史百家书,病人“千里就药于门” ,皆“立活不取值” ,不到 30 岁,就名重一时,成了一方良医明嘉靖已亥年(1539 年) ,蕲州大 水后,百姓患臌胀病,他在古代臌胀病医方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种新的药方, 治好了不少灾民嘉靖丙辰年(1556 年) ,他治好了楚王儿子吃灯花的怪病, 被聘为楚王府奉祠正,不久又被推荐到皇家太医院任职他利用在太医院的机 会,阅读了大量皇家珍藏的图书和医学典籍,察看了许多珍稀药物标本,获得 了许多有益的知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他有感于古代药书记载本草“品类既烦,名称多杂” , “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的弊端,立志重修“本草” ,决心更广泛、更周密地 给中国药物学作一次全面的总结他曾向楚王和太医院多次提出修“本草”之 事,都遭到冷落和鄙视为此,他托 病辞去了太医院的职务,回到故乡全力重修“本草” ,并将书名确定为《本草纲 目》 。

为了编好《本草纲目》 ,他学习“神农尝百草”的精神,自 1565 年开始, 历尽艰辛,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 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又参考 历代有关医药方面的书籍 800 余种, “考古证今” 、 “穷究物理” ,收录了上千万 字的札记和材料,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经 27 年三易其稿,终于在明神宗万历 六年(1578 年)完成 192 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被后世称之为“十六世纪 的百科全书” ,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此书 1596 年首次在南京 出版,很快传到日本,以后又在国外被译成德、法、英、俄等多种文字,在世 界广为流传,被誉为“集中国医药学之大成”的“东方医药巨典” 《本草纲目》 这部书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李时珍也成为被联合国纪念的世界十大 杰出科学家之一现流传于世的著作还有《濒湖脉学》 、 《奇经八脉考》 另有 《五脏图论》 、 《三焦客难》 、 《命门考》等,可惜均已散失李时珍很注重临床实践,对前人及民间的药粥也作了大量收集,并列专章 介绍,还引证了许多名医、诗人、和尚等的食粥经验,以阐明药粥对养生治病 的重要意义。

在《本草纲目》里面,收载了最常用的药粥 62 方本书中药粥方来源有三,一是来源于原著专章,如《本草纲目谷部第 25 卷 粥部》 ,如“薏苡仁粥:除湿热,利肠胃莲子粉粥:健脾胃,止泄痢” ;二是 来源于各药物正文,如稻米, “作糜一斗食,主消渴” 粳米,“合芡实作粥食,益 精强志,聪耳明目” 锁阳, “虚人大便燥结者,啖之可代苁蓉,煮粥弥佳” 三 是来源于各药物附方,如“老人风痹,麻子煮粥” , “消渴心烦,用小麦作饭及 粥食” 具体撰写时则从粥方组成、煮制方法、功效、适应症、粥义解说、注意 事项等方面着手,结合现代营养及药物学研究情况,分为补气类药粥、补血类药粥、补阳类药粥、补阴类药粥、健胃类药粥、润肠类药粥、清热类药粥、解 表类药粥、温里类药粥、利湿类药粥、安胎通乳类药粥、安神类药粥、活血类 药粥、止血类药粥、止咳平喘类药粥、防老抗衰类药粥、抗癌类药粥等,使广 大读者能按方作粥,选方疗疾,择粥治病,提高健康水平本书适用于广大患者及其家属、中医粥疗爱好者使用,对中医、中西医结 合的临床、教学工作者、食疗专科、食疗门诊、药膳餐厅、病房营养护士等也 有实用价值本书在编泻过程中,得到众多专家、学者、教授、领导的帮助,尤其是人 民军医出版社余哲编辑等,对是书提出了富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谨表谢意。

此 外,还参考引用了许多文献,限于篇幅,末能一一标明出处,在此一并致谢, 盼请谅解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以求再 版时修正胡献国目录一、补气类药粥糯米粥大米粥粟米粥薯蓣粥红薯粥人参粥黄芪粥猪肚粥乳粥白术粥莲米粉粥鸡汁粥荔枝粥鹅肉粥二、补血类药粥阿胶粥黄明胶粥龙眼肉粥桑仁粥熟地粥羊肝粥鸡肝粥猪肝粥猪脊肉粥鱼鳔粥三、补阳类药粥韭菜粥韭子粥鹿角胶粥羊骨粥苁蓉羊肉粥麻雀粥猪肾粥羊肾粥鹿肾粥狗肉粥淫羊藿粥阳起石粥蛇床子粥海马粥益智仁粥四、补阴类药粥百合粥石斛粥甘蔗粥芡实粉粥玉竹粥天门冬粥小麦粥山茱萸粥女贞子粥酥蜜粥石榴汁粥五、健胃类药粥陈茗粥神曲粥燕麦粥陈皮粥白豆蔻粥甘松粥枳具子粥槟榔粥枳实粥枳壳粥青皮粥梅花粥玉米粥鸡内金粥芋粥炒二芽粥六、润肠类药粥黄芪蜜粥紫苏子粥葵菜粥郁李仁粥胡麻仁粥麻子仁粥香蕉粥锁阳粥蜂蜜粥土豆粥七、清热类药粥决明子粥大黄粥竹叶粥石膏粥蒲公英粥马齿苋粥荠菜粥绿豆粥丝瓜粥椿叶粥苦瓜粥鱼腥草粥生地粥栀子仁粥芦根粥天花粉粥竹笋粥芹菜粥芦笋粥地骨皮粥枸杞苗粥八、解表类药粥薄荷粥豆豉粥金银花粥大力子粥荆芥粥防风粥桂枝粥生姜粥葛根粥葱豉粥柴胡粥菊花粥桑叶粥香薷粥紫苏叶粥辛夷花粥白芷粥细辛粥九、温里类药粥椒面粥吴茱萸粥茴香粥胡椒粥荜拨粥肉桂粥附子粥乌头粥干姜粥二姜粥羊肉粥丁香粥十、利湿类药粥白扁豆粥茯苓粉粥西瓜汁粥赤小豆粥茵陈蒿粥滑石粥冬瓜粥牵牛子粥商陆粥车前叶粥鸭汁粥薏苡仁粥狗脊粥苋菜粥藿香粥苍术粥羌活粥独活粥猪苓粥泽泻粥通草粥十一、安胎通乳类药粥鲤鱼汁粥菟丝子粥莴苣粥猪蹄粥花生粥杜仲粥续断粥胎盘粥苎麻根粥炮甲粥砂仁粥十二、安神类药粥苹果粥合欢粥黄花菜粥灵芝粥柏子仁粥远志粥朱砂粥酸枣仁粥琥珀粥十三、活血类药粥桃仁粥薤白粥益母草粥当归粥油菜粥香附粥乌药粥木香粥沉香粥丹参粥乳香粥没药粥元胡粥三七粥十四、止血类药粥白茅根粥地榆粥槐花粥白及粥藕节粥藕粥蒲黄粥旱莲草粥艾叶粥玄参粥紫草粥丹皮粥十五、止咳平喘类药粥枇杷叶粥麦门冬粥沙参粥芥菜粥白芥子粥白果粥贝母粥蛤蚧粥梨汁粥白前粥前胡粥瓜蒌粥荸荠粥十六、防老抗衰类药粥栗子粥松子仁粥菠菜粥珍珠粉粥羊骨粥天麻粥黄精粥枸杞子粥何首乌粥胡桃仁粥大枣粥兔肉粥茄子粥黄瓜粥南瓜粥侧柏叶粥十七、抗癌类药粥香菇粥葡萄粥无花果粥杏仁粥大蒜粥猕猴桃汁粥乌梅粥萝卜粥魔芋粥补骨脂粥胡萝卜粥燕窝粥刺五加皮粥菱实粉粥山楂粥 一、补气类药粥补气类药粥,是治疗气虚证的粥疗方,它大多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疗损之 功,可补助人体正气,增强机体机能活动,因而主要适用于脾气虚及肺气虚诸 证。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且主肌肉、四肢,主运化,统 血,升清,故脾气虚多见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脘腹虚胀,甚则浮 肿,脱肛或内脏下垂等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肃降,通调水道,故肺气 虚则见少气懒言,气短乏力,易出虚汗,咳嗽,气促,动则尤甚等故凡见上 述诸症,皆可应用补气类药粥方1 糯米粥粥方组成:糯米 100 克,白砂糖适量煮制方法:将糯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服食,每日 1-2剂,喜好甜食者,可加白糖适量同煮服食功 效:补中益气,固表止汗适 应 症:适用于脾胃亏虚,食欲不振,便溏久泄,以及气虚不固,久汗 不止等粥义解说:糯米,又称江米、元米、稻米,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稻(糯稻)的种仁,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中医认为,糯米性味甘、温,入脾、胃、肺经,有补中益气,固表止汗之 功,适用于脾胃虚弱,久泻,便溏食少,表虚自汗等 《本草纲目》言其“暖脾 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 《本草纲目拾遗》言其“止消渴” 《名医别录》言其“温中,令人多热,大便 坚” 本品补益脾肺,固表止汗疗效甚佳, 《饮食辨录》言“糯米粥,功专补肺, 治肺虚热咳,惟其补肺,故又能固表,肺主皮毛也。

肺虚表热,漏汗不止,最 宜” 注意事项:1.本品性极柔粘,难以消化,故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2.《本草纲目》言“糯性粘滞难化,小儿、病人、最宜忌之” 方2 大米粥粥方组成:大米 100 克,白砂糖适量煮制方法:将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服食,每日 1-2剂,喜好甜食者,可加白糖适量同煮服食功 效:补中益气适 应 症:适用于脾胃虚弱,肢软乏力,食欲不振等粥义解说:大米,又称粳米,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稻(粳稻)的种仁,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中医认为,大米性味甘、平,入脾、胃经,有补中益气之功 《食鉴本草》 言其“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 《日华子本草》言其“壮筋骨,补肠 胃” 《本草纲目》言“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 本品理脾胃,充五 脏,生精髓,病人、产妇、老年人、身体虚弱者,以本品煮粥服食,或以本品 煮饭,当米烂而末烘干前,取其上面的浓米汤饮之,对脾胃亏虚,消化功能薄 弱者尤为适宜注意事项:1.本品性味甘、平,煮粥服食,疗程不限2.选用粳米时以糙米为宜,不宜选用精制米,以免长久服食,引 起维生素B族缺乏症方3 粟米粥粥方组成:粟米、大米各 50 克,白砂糖适量。

煮制方法:将粟米、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服食, 每日1-2剂,喜好甜食者,可加白糖适量同煮服食功 效:健脾和胃,补虚疗损适 应 症:适用于脾胃亏虚,反胃吐食,大便溏泄,产后及病后体虚,食 欲不振,头目眩晕等粥义解说:粟米,又称小米、粟谷、白梁粟,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粟 的种仁,我国北方地区广有栽培中医认为,粟米性味甘、咸、凉,入脾、胃、肾经,有健脾和胃,补益虚 损之功, 《名医别录》言其“补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 《日用本草》言其 “和中益气,止痢,治消渴,利小便” 本品健脾和胃,补虚疗损,对素体亏虚,病后体虚,产后气血虚弱者,尤为适宜,故《本草纲目》言其“煮粥食,益丹 田,补虚损,开肠胃” 注意事项:1.本品性味甘、凉,煮粥服食,疗程不限2.脾胃阴虚,或消渴口干者,以陈者为宜方4 薯蓣粥粥方组成:生薯蓣、麦面粉各 100-150 克,或用干山药磨粉,葱、姜适量, 红糖少许煮制方法:将薯蓣去皮,洗净,切为薄片,而后捣为泥糊状,放锅中煮沸 后,下小麦面调匀,而后再放入葱、姜及红糖等,煮成粥糊服食,每日1剂功 效:养心气,健脾胃适 应 症:适用于心气不足,心悸怔忡,自汗盗汗,脾胃虚弱,虚劳消渴,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入痢,男子遗精,早泄,女子带下等。

粥义解说:薯蓣,即山药,为薯蓣科多年生蔓生植物薯蓣的块根,以产于 河南新乡地区者为佳,称怀山药山药因其具有调补而不聚,微香而不燥的特 点,常服有白肤健身之益,所以自古便为食疗喜好者所钟爱,它既是一种补益 性中药,也是人们常用的日常佳蔬 昔日山药可真为“命运多舛” 山药原 名薯蓣,因避唐朝天子唐代宗李豫名“讳”而改为“薯药” 到了宋代,又因避 宋英宗赵曙名“讳”而改为“山药” 从此相安无事,沿用至今中医认为,山药性味甘、平,入脾、肺、肾经,有补益脾胃,益肺补肾之 功,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腹泻带下,肺虚久咳,肾虚遗精等早在 《神农本草经》 (以下简称《本经》 )中就将其列为“上品”药材,认为其“补 中益气,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本草纲目》言其“益肾 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山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能补脾气 而益胃阴,是培补脾胃而性质平和的药物药理研究表明,山药含皂甙、粘液 质、胆碱、淀粉酶及糖蛋白等,所含的消化酶能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分解,使 食物易于消化吸收山药对人体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可预防动脉硬化和肥胖症, 能防止肺肾等脏器中结缔组织萎缩,预防胶原病的发生。

所含的“脱氢表雄酮” 被国内外营养学家称之为“激素之母” ,对人体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可降压降脂, 美容护肤,有预防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和肥胖病之效,并可使肌肤细腻,光滑 娇嫩小麦面的主要成分为淀粉,此外,还含有蛋白质、糖类、粗纤维及少量的 脂肪和维生素等中医认为,小麦面有养心除烦,健脾益肾,除热止渴之功, 适用于妇人脏燥,脾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