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疑问句的性质与范围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7604539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疑问句的性质与范围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疑问句的性质与范围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疑问句的性质与范围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疑问句的性质与范围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疑问句的性质与范围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疑问句的性质与范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疑问句的性质与范围(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疑问句的性质与范围关于疑问句的性质与范围傅惠钧(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摘 要:本文着重讨论两个问题:一、疑问句的性质。疑问句属于句子的功能类别,而非语气类别;“疑问”范畴属于句法范畴。二、疑问句的范围。疑问句的功用在于“发问” , “有疑有问”是主体, “无疑有问”也属疑问句, “有疑无问”为非疑问句。关键词:疑问句;性质;范围;语气;功能汉语疑问句的研究具有久远的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于 “疑问句”的认识已达成一致。许多基本问题,仍然存在分歧,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本 文着重就疑问句的性质与范围问题略陈己见。一、疑问句的性质一、疑问句的性质汉

2、语对于疑问的研究,一直以来都不在句法范畴内进行。一开始,人们对“疑问”范 畴的认识是模糊的,对疑问的句法表现,也不很清晰,只注意到传疑的一些零星手段,如 指出一些传疑的语词为“未定之辞” 、 “不执定之辞” 、 “设问之辞” ,或“疑辞”等等,没有 形成句子的观念。作为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之作, 马氏文通也未建立“疑问句”的概念, 作者只是从“字类”的角度联系句子结构分析了文言的传疑手段。是章士钊首次给“疑问 句”一个明确的句法地位1,尔后的一个世纪里,疑问句在汉语句类系统中的总体格局基 本未变。黎锦熙对章氏的分类略作改造而提出的五分系统明确说是“就思想表达方面归纳 一切句子的语气”而得2。这是说

3、“疑问句”等是属于句子的语气类型。吕叔湘建立了一 个广义的语气系统,他把“询问、测度、反诘,总称为疑问语气”3,表明“疑问句”属 于语气类别。何容首次明确提出“句类”的概念4。从此, “句类是句子的语气分类”成了 汉语语法学界的共识。 对于所谓“语气分类”所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出现了一些批评的声音。如吕 明臣指出“句类不是语气的分类” , “句类容易使人产生语气和功能一对一的错觉” , “句类概念掩盖了汉语句子功能的丰富性” ,呼吁“走出句类的误区”5。邢福义也指 出:“有时句子的语气类型跟句子的使用目的并不是一致的” , “句子语气类型的划分,不完 全是句子用途的划分”6。这些意见不是

4、没有道理的。其实,何容早在 40 年代就注意到所 谓“语气分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过鞭辟入里的分析批评。他首先从语气是什么的质问 入手,指出黎锦熙仅从助词的角度归纳语气的类别是不合理的。他认为黎氏实际上是就 “心理态度”归纳出句子的五种类型。而“人的心理的态度是那么复杂而多变化,似乎不 只可以分为五种,语言所能表示出来的心理的态度,似乎也不只五种吧?我们根据什么说 语气有,而且只有五类呢?黎先生说这五类是把一切句子的语气归纳而成的,但是在归纳 的时候,我们凭什么而认识出来了各个句子所表的心理的状态呢?”他指出,这种分类实 际是受传统的英语语法的影响而产生的,讲英文法的书里通常把句子分为四类,即

5、 declarative(陈述句) ,imperative(祈使句) ,interrogative(疑问句) ,exclamatory(感叹句) 。 “英文法里把句子这样分类,是不甚合理的” 。不但“把语句的类别和动词的 moods 的类别纠缠在一起了” ,而且“这样分成的四类是不能并列的” ,因为它们不在同一个逻辑层面 上。 “declarative 应该是和 interrogative 对立的,因为一个句子不是 interrogative,便是 declarative;exclamatory 则只能和 nonexclamatory 对立,因为任何一个语句要是所带的感情 超过了平常应有的程度

6、,都可以成为一个 exclamatory sentence(感叹句) ,不管它是 declarative(陈述句) ,imperative(祈使句) ,还是 interrogative(疑问句) (因此任何带强烈 感情的句子都可以标以 exclamation mark) 。因为这种分类法不合理,所以西洋文法学者早 就把它废弃不用了。 ”760 多年前的批评意见,今天看来仍然值得思考。 语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并未能够达成一致的意见,目前还是众 说纷纭。有把“对句中命题的再表述”都看成语气的,多至 12 种8;也有区分广义和狭义 语气的,狭义指传统的四类,广义还包括各种“口气”9

7、;而主流意见还是坚守“陈述、 疑问、祈使、感叹”四类。我们从后者的视点,来看一看所谓“语气类别”存在的问题, 以胡编现代汉语 (重订本)为例,教材指出, “句子的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 感叹四种。表达语气的主要手段是语调,其次是语气词” 。而“语调指贯串整个句子的调子, 功用在于表达整句的意思和感情,也叫做句调 ” , “它主要包括停顿、重音、升降三个方 面” 。就“升降”说, “普通话语调的两种基本的类型是降调和升调” 。 “陈述句、祈使句、 感叹句一般用降调” , “部分疑问句用升调”10。显然,语调的“升降” ,只能将“部分疑 问句”与“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区分开来,而不用升

8、调的疑问句,以及陈述句、祈 使句、感叹句之间就很难用语调的升降加以区分。书中没有指明“停顿”和“重音”是否 可以以及如何用于区别句类,但凭我们的语感似乎很难做到。因为“停顿是语句或词语之 间声音上的间歇” , “重音是指朗读、说话时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 ,这两种现象,在 四类句子中都能使用,而缺少明显的区别特征。比如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一般要读重音, 但不足以凭这点来说明特指问句与其他句类的区别,因为用疑问代词表示感叹的感叹句中, 代词也要读重音,如“你听听,双双这孩子多不容易。 ”陈述句中的有些代词也要念重音, 如“这是一本书。 ” “我什么也没有说。 ” (例见胡编)再看语气词,教材

9、说:“语气词能帮 助语气表达,同时它能在语调的基础上增加色彩。普通话的语气词基本的有的、了、么、 呢、吧、啊 。 ”那么,通过语气词能否帮助把四类句子区分开来呢?就问句说, “么表 示可疑” ,是非问“有显著的上升的语调,有专用的语气词吗 (么) ” ,应该没问题; “呢表示不容置疑” , “用上了呢的疑问句,总有表示疑问的词语或者表示疑问的 结构。疑问句加上呢 ,增加了深究意味。 ” “呢”并非疑问所专用,也可出现于陈述句中。 它在疑问句中只起辅助作用。 “特指问的语调可升可降” ,如“谁同意了?” “谁走了呢?” 都可用降调说,选择问的语调也可升可降,如“你去不去呢?” “他是不是天津人?

10、”也可 用降调说。那么,在这些句子中,语调和语气词都不是判定句子是疑问句的充要条件。它 们作为疑问句主要是凭借句中有“表示疑问的词语或者表示疑问的结构” ,但这些,是否属 于语气范畴?“吧表示半信半疑” ,可以用于疑问句,如“真的吧?”但也可以用于祈 使句等,如“快走吧!”至于“的” “了” “啊”等同样不能把四类句子区分开来。如“啊” 可以用于任何一类句子。由于存在以上的问题,编者给疑问句下定义时,不得不采取循环 定义的办法:“用疑问语气的句子是疑问句。 ”11编者没有给陈述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下 定义,如果要下,也许只能用同样的办法。黄廖本现代汉语就是这样做的12。可见, 认为疑问句属于语气

11、类型是值得怀疑的。 那么,疑问句究竟是何种性质的句子?句类究竟应该依据什么来划分?要进一步探讨 这个问题,我们似乎还应回到原点,看一看章士钊的最初说法。章氏对他的划分依据是这 样表述的:“凡成句之文,皆能表著发言者之意志者也,但发言者之意志各不相同,而句 之组织亦自异,今分句子种类为四。 ”显然,这是从句子的表达作用来定类的,并非按语气 划分。从他对于四类句子的阐释,可进一步看出这种观念:叙述句 叙述者谓就于一事而直陈之者也。疑问句 凡有疑而发为问者,为疑问句。命令句 凡人之相语,此方对于彼方而发其命令,谓当如此如此者,为命令句。感叹句 凡句中有表见感情之意者,为感叹句。13我们觉得,关于汉语

12、句类的最初认识,其方向基本上是正确的。以现在的眼光来看, 章氏的分类,属于句子在功能上的分类。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 人们运用语言都是为了表达自己以影响他人,达到一定的言语目的。由于说话的意图和目 的不同,使用的句子也会有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句子类型。根据句子的语用目的或表达 用途的不同给句子分类,是句子的功能分类。给句子进行语气分类,未尝不可,如果能够 做到科学分类,对于推动语言的动态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我们觉得,语言研究,形式 与功能是两大领域,任何句子形式,都有一定的功能;任何句子形式的形成和发展,都与 功能密切相关。因而,从功能的角度观察、研究句子,给汉语的句子

13、进行分类这是语言学 家的首要任务之一,与从形式的角度进行研究同等重要。句子的功能和语气相关,但语气 与功能并非一一对应,它们是错综复杂的交叉对应关系。从语气角度给句子分类研究的学 者,既抓住语气的缰绳不放,又想纵马功能的草原,从而陷入矛盾之中无法圆说。汉语的 句子研究,自早期开始就从形式和功能两个方面展开,应该说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 可惜两条腿未能平衡发展,形式的腿比较健壮,而功能的腿却发育不良。这固然与这一个 世纪语言研究的大气候有关,很长一段时间,形式主义占据了语言研究的主阵地,但与句 类研究走入语气的胡同而不反顾不无关系。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注意从功能角度研究句类。比如朱德熙说:“从

14、句子功能来看, 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称呼句和感叹句五类。 ”在此,朱先生明确 提出句类是句子的功能分类,并在传统四类的基础上增加了“称呼句” 。他还对每类句子从 内含和功能结合的角度重新定义:陈述句是可以翻译成形式逻辑中的命题的句子,即可以判断是真是假的句子。疑问句的作用在于提问,它本身无所肯定,也无所否定,所以没有真假的问题。祈使句的作用是要求听话的人做某事。称呼句的作用是引起听话人的注意。感叹句的作用是表达情感,但同时也报道信息。14不过,从功能的角度给句子分类,还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语言运用 各色各样,要从功能的角度穷尽其类,是一个不易把握的难题。

15、比如有人指出, “感叹句” 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不在同一平面,后者依据的是表意功能,前者依据的是表 情功能,角度不一致,功能就有叠合15,怎么认识,又如何处理?朱先生给疑问句定义时 似乎不包含“假性问句” ,但在具体讨论时,则包括反问句在内。此类问题究竟如何处理更 妥当?朱先生增加了“称呼句” ,是觉得传统四类中涵盖不了此类句子,那么,此外还有涵 盖不了的吗,比如有人提出的“应对句”16, “称呼句”独设一类,那么“应对句”可否独立成类?范晓等把两者合一称为“呼应句”与其他四类并举17是否合适?此外还有其他 类别吗?看来还应该以系统的观念作进一步的研究。将来也许会出现六类七类或更多类的

16、 分类系统,甚至重新打碎现有系统, “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 ,形成全新的分类模式。 我们期待着。 不过,不管汉语句类的研究将来走向如何,以上分析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 疑问句是句子的功能类型,而不是语气类型。 自从章氏把“疑问句”作为“句”的概念提出以后,学术界很少有人怀疑过它作为汉 语句法系统中的句式地位。近年来有学者对此提出一些讨论。徐杰运用模组语法的观念和 方法,以“原则本位”的理论“剥离和肢解疑问句式 ” ,认为:“所谓的疑问句式其实 在核心的语法规则系统中并没有独立的地位。 ” “语法中只有针对疑问范畴的动态 处理方式 ,而根本不存在仅仅跟疑问相联系的静态的句式 ” ,所谓“疑问句”等 “句子类型” “没有独立的语法地位” ,只是“语法原则实例化所带来的现象” ,因而主张 “把所谓的疑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