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宏矿30万吨初设说明书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03740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宏矿30万吨初设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新宏矿30万吨初设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新宏矿30万吨初设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新宏矿30万吨初设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新宏矿30万吨初设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宏矿30万吨初设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宏矿30万吨初设说明书(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宏煤矿新宏煤矿 3030 万万 t/at/a 初步设计说明书初步设计说明书前 言新宏矿井位于山东省南部的韩台煤田中偏东部,地处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隶属台儿庄区,由王晁煤电集团承建。根据山东省国土资源厅“鲁国土资字2002 13 号”文和省矿产资源委员会“鲁资准20004 号”文批复,为保证枣庄市“十五”规划和长远规划的顺利实现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本地工业、农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和发展的需求;为解决台儿庄区因东部国有矿井关闭而造成区矿大批煤矿工人下岗再就业和该区经济稳定发展,经台儿庄区委、区政府组织规划,提出建设新宏煤矿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为缓解华东地区煤炭资源缺口,确保本地区国民经济稳步发

2、展,建设新宏煤矿具有重要意义。新宏井田分东西两块,东部块段先后经过钻探、物探和测井等多种形式较先进手段进行了勘探,已达到了精查,并已经山东省矿产资源委员会审查批准;西部块段现正进行精查勘探。井田构造和地层条件中等偏简单,开采条件较好,煤层稳定,煤质优良,资源可靠。因此,建设新宏矿井是可行的。一、设计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监管发行的方针、政策、法规等,遵守有关的技术政策、规范、规程等,本着工程量省、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易施工和易管理等原则,充分考虑地方煤矿特点,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系统简化、环节顺畅、安全可靠。进一步提高矿井综合经济效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的大

3、潮中,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设计主要依据1、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鲁国土资字200213 号”文关于山东王晁煤电集团有限公司新宏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 ;2、山东省矿产资源委员会“鲁资准20004 号”文审查批准山东省韩台煤田新河涯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的决议书 ;3、中煤地质总局一二九勘探队编制的山东省枣庄市新河涯井田地质勘探(最终)报告 ;4、山东省环境保护局文件“鲁环发2002 号” 关于王晁煤电集团新宏煤业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待补)5、山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鲁计基础2002744 号” 关于台儿庄区新宏煤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6、王晁煤电集团公司文件

4、“枣王集200130 号”文山东王晁煤电集团新宏煤业有限公司设计委托书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 煤炭法 、 矿产资源法 、 煤矿安全规程 ;8、 煤炭工业设计规范 、 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定以及有关专业的规范、规定等。三、设计主要技术特点1、本矿井煤层赋存稳定,埋藏较浅,开采条件较好,特别是 2、3 煤层,均属中厚煤层,煤质优良,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2、矿井以一对斜井、一个水平开拓井田东部块段,水平标高-150m,上下山开采。3、工广位于井田(东部块段)西部边界伊家河与新河涯村之中间,该位置地面运输、供电距离近,井下开拓布局合理,井筒占压煤柱少。4、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

5、副斜井进风,主斜井回风。5、首采区开采 2 煤层上山部分,工程量少,运输环节少,回采煤量多。6、工作面装备: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重型刮板运输机运输,采煤机落煤。7、矿井井下运输:主运输采用皮带运输,辅助运输采用矿车。8、原煤50mm 分级,地面建煤仓储煤。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设计生产能力 30 万 t/a,矿井服务年限东部块段 24.3a,另外加远景区可满足要求。2、井巷工程量总长 3770m,总体积 33442.9m3,万吨煤掘进率 125.7m/万 t。3、矿井共占地 6ha,其中工业场地占地 5ha,临时矸石山占地 1ha。4、全员工效 6t/工,全矿在籍人数为 212 人。5、矿井总

6、投资 8387.58 万元,吨煤投资 272.11 元/t。6、矿井建设工期 21 个月。7、投资回收期 5.05a。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第二章 井田开拓15第三章 大巷运输及设备28第四章 采区布置及装备31第五章 通风和安全35第六章 主要设备选型42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位置与交通新宏井田位于山东省南部的韩台煤田中偏东部,地处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等镇,地理座标为:东经 11735471173703,北纬 343315343419。井田西距京沪铁路韩庄站 20km,西距 206 国道和 104 国道分别为 3km 和 20km。伊家河与京杭

7、大运河分别在井田南北侧由西向东穿过,经台儿庄区向南,可与苏、皖、浙、沪等省市通航,目前经疏通与治理,可通过千吨船只。因此,本矿井地面运输中铁路、公路和水陆条件甚为方便。二、地形、地貌及水系井田为山前冲积平原,地形简单,地势平坦,微向东倾斜,地面标高+28.830.9m,地面坡度一般在 12。井田内水系较为简单,主要河流为由西向东流向的伊家河,位于井田南部边界处。伊家河河床宽 70m,河提内宽 120m,据调查,最大流量超过 100m3/s(1998 年 8 月),最小流量 5m3/s(1952 年 3 月)。另外在本井田外北部有与伊家河东西向近平行延伸的韩庄运河,相距 13km,该河常年有水,

8、主要为排泄微山湖水,水深在 35m,可通往千吨船只。井田内其它较小的排、灌水渠多条,在多年水利治理下,本区排灌顺畅。三、气象本区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型气候,具有年温高、雨量足、夏雨集中、风大、回春早等特点。年平均气温 13.9,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8,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8,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平均风速 2.9m/s,最大风速 15m/s。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年最大降水量 1324mm,年最小降水量 618.7mm,累年平均降水量 905.2mm,七、八、九三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的 6070%以上。累年蒸发量平均 1899.2mm。冰冻期自当年 11 月至来年

9、3 月,约 120 天左右,地表冻土深度小于 300mm。四、地震根据山东省地震局编绘的山东省地震分布及破坏性地震预测图 ,本区地震烈度 7度。第二节 地质特征一、地层本井田为全掩盖区,地层由老到新有: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侏罗系,第四系。区内煤系地层为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石盒子组,其中以山西组和太原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主要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O)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总厚大于 603m,按照岩性组合共分为五段。、一段(O21):为砂质泥岩、钙质泥岩、间夹泥灰岩。泥岩水平层理发育。揭露厚度 3.8m。、二段(O22):为白云质灰岩、灰岩、

10、泥灰岩,微层理发育,厚 258.96m。 、三段(O23):为中厚层状粉晶灰岩,角砾状构造发育,夹薄层白云质灰岩,厚度41.15m。、四段(O24):为中厚层状泥晶灰岩、白云质灰岩,间夹薄层泥岩,厚约 214m。、五段(O25):为中厚层状泥晶白云岩,间夹白云质灰岩,厚度 85.85m。2、石炭系(C)井田内仅发育中统本溪组和上统太原组,与下伏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中统本溪组(Czb):主要由泥岩夹灰岩组成,灰岩一般发育 34 层,其中L12、L14灰岩较为稳定。L12灰岩厚度最大,一般厚 13.6219.48m,平均厚 16.55m,分布稳定,是区内良好的标志层。本组厚度 62.5362

11、.97m,平均 62.75m。、上统太原组(C3t):本组厚 157.54167.14m,平均厚度 161.63m,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依据含煤性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中、下三段。a、下段(太原组底部至 L10灰岩顶):厚度 24.3236m,平均厚 31.51m,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煤层和 L10、L11灰岩组成。含煤 23 层,其中 16#、17#煤层发育较稳定。17#煤层偶见可采点,灰岩以 L10发育最好,具上、下分层。上分层厚 00.88m,平均 055m;下分层厚度 2.649.13m,平均 5.93m,是该段主要标志层。b、中段(L10灰岩顶至 L3灰

12、岩顶):厚 102.49106.8m,平均厚度 104.65m,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粉砂岩、煤层和 57 层灰岩组成,含煤 67 层,多为薄煤层或煤线。其中以 9#、14#煤层发育较好,为局部或大部可采煤层,灰岩以 L3、L5、L8三层灰岩发育较稳定,具厚度大、横向连续的特点,是区内良好的标志层。c、上段(L3灰岩顶至 S3砂岩底):厚度 20.4533.93m,平均厚度 25.47m。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及 L1、L2灰岩组成,偶含一层薄煤。3、二叠系(P)、下统山西组(P1S):本组厚 84.1101.52m,平均厚度 92.75m,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主要由

13、中、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及煤导组成。根据岩性组合和含煤特征,本组分为二个岩性段。a、下段(太原组顶界至 3#煤层底):厚度 35.2445.08m,平均厚度 39.56m,以中砂岩为主,顶部局部具泥岩、粉砂岩薄层,砂岩厚度 19.2141.73m,平均 30.94m,不含煤。b、上段(3#煤层底至 S4 砂岩底):厚 47.5759.45m,平均厚 53.19m,主要由中、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煤 24 层,一般 2 层,其中 2#、3#煤层为主采煤层。、下石盒子组(P1x):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本勘探揭露最大残留厚度 179.42m,依据含煤性

14、及岩性组合特征为三段。a、下部砂泥岩段:主要由泥岩、粉砂岩、中、细砂岩及柴煤组成。厚度57.3984.99m,平均厚度 71.19m。b、中部柴煤段:由中、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夹柴煤组成。位于本段中部的柴 2#煤组较发育。一般分二层,下距山西组 2#煤层约 118m 左右,是本段良好的标志层。厚度约 71m。c、上部泥岩段: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细、粉砂岩,最大揭露厚度51.18m。4、侏罗系(J)主要由泥岩、细砂岩、细砾岩及薄煤层组成,区内仅 J9、J24两孔揭露,最大揭露厚度 51.49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5、第四系(Q)主要为黄色粘土、砂质粘土夹中砂组成。中上部具

15、较多钙质结核(俗称姜结石) ,厚度 15.3423.4m,平均厚度 18.37m,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二、构造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中心在 J5与 J26孔之间的微型等轴构造盆地。盆地中部地层倾角515,四周因受断层影响,地层倾角变大,一般 2535,东西边部一带倾角较大,最大 50。井田断裂构造以正断层为主,发现大小断层 10 条,其中落差大于 30m 的断层 5 条。各断层特征及查明情况分述如下。1、顿庄正断层(F1)位于井田北部,为井田边界断层,西端始于涧头集正断层,向东交于曹楼逆断层,区内延展长度约 1800m,走向 N70W,倾向 SW,倾角 70左右,落差大于 250m,控制程度较差。2、贾桥正断层(F2)位于井田南部,走向 N82W,倾向 NNE,倾角 70,区内延展长度约 2200m ,落差由东向西增大(240310m) ,断层控制程度较高。3、F3正断层位于井田东北部,东南、西北两端分别交于 F2和 F1断层,延展长度约 1800m。走向从北而南由 NW 渐过渡为 NS 向,呈弧形展布,倾向 SW-W,倾角 70,落差由北向南逐渐增大(11050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