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资本的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机制研究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596691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社会资本的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机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社会资本的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机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社会资本的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机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社会资本的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机制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社会资本的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机制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社会资本的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机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社会资本的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机制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基于社会资本的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 机制研究摘要: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是知识流在各成员组织间转移与扩散的前提,对知识链的成功有重要作用,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关键要素,在社会资本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机制的含义、特点与培育途径。 关键词:知识链;相互信任机制;社会资本 知识链是指以企业为创新的核心主体,以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为目的,通过知识在参与创新活动的不同组织之间流动而形成的链式结构,知识链通过知识流在各成员间的转移与扩散,实现了知识创造与价值增值,这一过程需要成员间的交互作用与合作, “信任是合作的基础”,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知识链取得成功的基础。 1 社会资本与信任 社会资本起

2、源于社会学研究,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社会资本成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热门概念和分析的重要起点,逐渐成为一个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各学科广泛使用的重要概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资本给予不同的界定,法国社会学家 Bourdieu 认为“社会资本是真实或虚拟资源的总和,对于个人和团体来说,由于要拥有的持久网络是或多或少被制度化了的相互默认和认可关系,因而它是自然积累而成的;美国社会学家 Coleman 从社会结构意义上论述社会资本为”许多具有两个共同之处的主体:它们都由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组成,而且它们都有利于行为者的特定行为不论它们是结构中的个人还是法人;和其他形式的2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

3、是生产性的,使某些目的的实现成为可能,而在缺少它的时候,这些目的不会实现;Alejandro Ports 则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处在网络或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的个人动员稀有资源的能力”;而得到学者基本认同的是Putnam 的观点“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综合各种社会资本文献,笔者认为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角度来理解社会资本,针对组织和个体的社会资本是指组织或个体通过相互联系与作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稀有资源以及由此获益的能力,包括信任、规范与网络,新经济中, “社会资本”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因子,能够促进知识资本

4、的转移与扩散,提高不同市场主体间的合作效率。 同样,起源于社会学研究的信任,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归纳起来有:一种从认知和预期的角度,强调信任是一种信念,如 Morgan and Hunt 认为,信任是指合作的一方对它方的可靠性和诚实度有足够的信心;另一种从行为和意愿的角度,强调信任的行为特征,如 Moorman等(1992)认为,信任是依赖于可信任的交易伙伴的意愿;还有 Hosmer 认为,信任是在个体面临一个预期损失大于预期收益之不可预料事件时,所作的一个非理性的选择行为,注意到两个方面的学者提出的综合观点,如莫尔曼、德斯潘德和扎尔特曼(Moorma

5、n,Deshpande and Zahman,1993)的定义是:信任是指由于对合作伙伴有信心而愿意依赖对方,此外,Adler 认为应从如下三方面理解信任:信任与未来的不确定性紧密相连;信任表明存在易受攻击的弱点;信任是一方给予一方的,而另一方的行为并不是完全由自己控制,阿罗指出,信任是经济交往的润滑剂,世界上很多经济落后现象最终可以归结为缺少信任,赫西则提出,信任是很多经济交易所必需的公共品德,德国社会学家卢曼则认为,信任是简化复杂的机3制之一,这些思想最终被概括为“社会资本”。 从上可知,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关键要素,信任关系的产生是在组织或个人随着对彼此行为的观察和了解而逐渐形成的社会资本的

6、关键特性就在于信任的传递:A 信任 C 是由于 A 信任 B,而 B 信任 C,这样更大的网络关系就可以通过总体的信任水平来表现,而不需要每个成员之间的亲密接触,在组织间合作的不同形式中,信任关系的建立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合作效率,更可以通过信任的传递及建立在信任基础上合作网络的良好声誉获取更多稀缺资源,提高网络中的社会资本。 2 基于社会资本的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的含义 知识链是一个动态、复杂、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网链结构,其实质是知识的流动,创新组织的知识需求是知识流动的动力源,知识链中任何一个成员都呈辐射状与众多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知识流动,而每个节点都可能同时属于不同的知识链,众多知识链

7、交错形成复杂的网链结构在知识流动的过程中,知识链成员间也形成了社会关系网络,各成员内部和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可以用社会资本来描述,从社会资本角度,对知识链中知识创造能否实现最具影响力的是成员间的相互信任,Sabel 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Mayer,Davis and Schoorman 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尽管一方有能力监控和控制另一方,但它却愿意放弃这种能力而相信另一方会自觉地做出对己方有利的事情”,笔者认为,知识链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是合作各方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彼此间的一种承诺和相互信赖,是对各方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信心,相互信任意味着“对

8、对方的信心”与“承担脆弱性的意愿”,信任除了对对方可靠性预期之外,4还应包括互相替对方着想的因素,因此,知识链中的相互信任应包括几层含义:相互信任是合作各方在面向不确定的未来时所表现出的彼此间信赖,正是不确定的大量存在,使成员问的相互信任显得可贵;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知识链也意味着知识链是相当脆弱的,一旦出现不诚实行为,所带来的损失超过彼此信赖带来的收益;相互信任也意味着放弃对它方的控制,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中,从而成员对知识链整体利益的影响甚微。 基于社会资本的相互信任的构成包括结构纬度和社会纬度,结构纬度是指双方的投入,包括财力、时间和精力,知识链成员间交往的方式即社会资本的结构纬度,决定了

9、双方投入的形式、数量与质量,格拉诺维特认为:信任来源于社会网络,信任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知识链为了实现知识创造的目的,需要成员间进行持续的交互学习,根据伯特的结构空洞理论,知识链成员间的社会资本为强联系,这样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成员之间不仅能够彼此了解,而且能够发展出共同的行动标准和对知识的信任,诱导成员增加对合作关系的资源投入,投入,特别是不可撤回性投入能抑制机会主义行为,增大合作成功的可能性,高度的相互信任还能增强合作者的信心,树立长期导向,投入更多资源,创造更多收益。相互信任的社会纬度是指信任双方关系的质量,知识链中双方关系的质量对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转移与扩散有很大影响,信任来源于“植根

10、”在社会网络中有关道德和个人拥有资源的共同规范,在知识链中,若成员间能保持沟通的开放性,克制机会主义行为,作到长期性的公平,也就是说知识链中存在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时,知识链网络中就存在高质量的社会资本,成员之间彼此信任,Fukuyama 认为,社会道德是经济成功和经济效率的重要的但通常是隐形的贡献者,知识链中同样可以把无形的社会资本看作提高合作效率的隐形贡献者,信任5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性社会资本,网络中的信任可以降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提高组织效能,提高信息的可获得性,降低信息搜寻和商业交易成本,由于信任的传递性,以及网络中的共同规范,社会资本降低了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诱导有利于合作各方

11、关系的行为,从而减少监督的必要性,社会成分是合作关系的“黏合剂”,它使双方产生相互照应的意愿,并协调彼此的行动。 此外,Bamey 和 Hansen(1995)指出存在低、中、高三种程度的信任,信任与社会资本是彼此相关的,两者互相促进,知识链的成长经历了一个生命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增多,成员之间的社会资本会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过程,相互信任度也会随着社会资本经历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只是会发生信任对象(个人、制度等)的转变。由于知识链内部合作与竞争并存,各成员为了在合作与独立中保持平衡以及保护核心知识,需要控制信任给予的过程,将信任给予的多少与知识链所处的不同阶段和自身具

12、体情况相匹配。 3 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的特点 (1)相互信任的经验性,社会资本具有长期累积性和路径依赖性,是历史演进的结果,在知识链中通过长期交互作用和学习过程而积聚,信任的形成也是人们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是长期交往的实践经验的结果,在社会资本网络中,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经验,选择合作伙伴,开始合作。 (2)相互信任的一贯性,要求双方在时间和内容两个方面遵守合同,以维护双方的共同利益,一旦采取了机会主义行为,即使在之前是可信的,这种行为也损害了双方的相互信任,一贯性也体现了相互信任建立与消失在速度上的不对称,信任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才能建立,需要一定的建立成本,而一旦出现背叛行为,相互信任迅速瓦

13、解。 6(3)相互信任的感染性,信任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知识链成员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交互循环的,当一方信任另一方时,另一方可能会由于对方的信任作出值得信赖的行为,反之,不信任也可以通过网络感染给对方,网络中社会资本水平高时,一方面会约束不可信行为的出现;另一方面,若一方出现不可信行为,另一方还可利用网络中社会资本的规范或制度对其进行制裁或报复,并取消对对方的信任,这样,信任与不信任就在知识链成员间“感染”。 (4)相互信任的可控性,是指合作关系中可以通过一些控制措施,抑制不可信行为,引导相互信任的产生,合作关系中,不同利益与目标的存在导致相互信任存在局限性,由于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的存在,应在相互信

14、任的发展限度内,采取一些控制措施防范机会主义行为,促使博弈均衡解向双方的相互信任与合作方向改变,社会资本具有可塑性,政府可以引导社会资本的形成,企业也可通过投资获取社会资本,因此,在政府与企业引导社会资本的过程中,应对相互信任加以控制,这也是提高社会资本水平的措施之一。 (5)相互信任的不可或缺性,知识链实现目的的有效手段是交互学习,来自不同组织的成员在网络中通过交互学习满足自身的知识需求,隐性知识是知识链中知识流的主要成分,社会资本是转移经验等隐性知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一个组织网络能实现团结协作与友好合作,社会资本存量就会不断增加,相互信任是合作成功的基础,完全没有信任的合作是不可想

15、象的,合作伙伴之间依赖性越高,对相互信任的程度要求越高,因此在经验、技能等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中,知识链成员问的相互信任是不可或缺的。 4 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机制的培育途径 7网络型组织的基本运行机制是信任,知识链这样的动态网络,存在着大量不确定性和冲突,相互信任机制已成为知识链成功运转的润滑剂和动力,Zucker(1986)曾指出,信任产生的三种模式: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将来行为的预期来确定信任;具有共同特征而产生信任,如共同的文化和伦理;正式的制度机制如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等保证交易按契约进行,可见,信任机制的培育需要政府和企业作到“内外兼修”。 41 建立以法制为基础的信任保障体系 法制机制在

16、信任建立的全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影响,是企业间信任产生的重要外部条件和冲突解决机制。信任建立之前,它影响组织计算,交易后,它是纠正失信的重要手段,在法制保障的前提下,知识链成立初期,核心主体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正确评估和选择知识链成员,信任保障体系对知识链成员间信任的影响需考虑两个重要因素:法制的成本,成本过高会导致纠正失信的成本,使守信收益降低;法制收益的处置,收益处置不当同样会导致纠正失信的积极性下降。 42 形成统一的知识联盟文化 联盟文化是知识链成员组织共同的价值观,从 Zucker 划分的三种信任产生模式可看出文化对信任培育的重要性,Hubert Schmitz(1999)指出,信任起初建立在网络战略联盟之间的社会文化联系上,后来建立在合作关系的理性且有意识的投资上,统一的联盟文化会影响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减少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强化成员行为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保证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受到最小干扰和破坏,知识链成员组织具有多样性,由于社会背景和文化的差异,很容易形成误解导致冲突,为在成员间建立有效的信任机制,必须形成统一的联盟文化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