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47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574216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47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师职业道德(47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师职业道德(47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师职业道德(47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师职业道德(47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47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47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47 题)题)1、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基本范畴、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基本范畴是什么是什么答:师德是制教师在职业中理解或追寻职业意义,履行职业道德规范或准则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它的基本范畴包括师德文化、师德品质、师德活动。2、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的、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的联系和区别及其认识的意义是什么?联系和区别及其认识的意义是什么?答:师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的共同特征是: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道德总体上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道德在岁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过程中,与社会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是

2、在道德发展中,某些道德并不因藏上变换和时代更替而发生变化。二是道德发展与社会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同步性。这种不同步主要表现在:或滞后于社会发展,或超前于社会发展,滞后性是制道德的发展落后于社会发展,不仅跟不上社会发展,而且可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阶级性阶级性。社会公共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都是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总是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在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公共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总是必然带有阶级性。历史继承性历史继承性。这种继承性有这样几方面表现:一是继承发扬或提倡历史遗留下来的道德。二是使用历史上遗留下

3、来的某些道德术语,根据现存社会需要赋予新的内容,或对某些历史上的道德进行加工改造。三是在批判地吸收姐姐的基础上提出新道德,或根据历史遗留下来的道德提出新的道德。道德现象的共含性道德现象的共含性。社会公共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都包伙着文化现象,品德和活动现象等。道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的区别: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的区别: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情况有所不同。道德先于教师职业道德产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萌生,而教师职业道德则是人类社会脑体分工之后才开始萌发生长的。二者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道德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一般知道价值和一定的善恶评价意义。而教

4、师职业道德的适用范围则没有道德这样广泛,其总体上是适应教师职业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专业适用性,它在社会中的存在,主要是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调节,给予善恶的评价。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基本特点如下:对教师职业的特为性;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育人要求的一致性;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4、教师劳动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教师劳动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劳动价值对教师职业道德方面?教师劳动价值对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怎么样的必需要求?具有怎么样的必需要求?答:教师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的

5、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劳动对教师制度文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劳动对人的素质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对其职业道德的必须要求一方面体现在社会的要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职业的自我要求上。5 5教师劳动的特点对师德的内在规教师劳动的特点对师德的内在规定性是什么?定性是什么?答:教师劳动的特点对师德的内在规定性是:除了内在地规定了教师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能力外,还内在地规定了评价教师行为的善恶标准和教师应有的从教为善的品质。6、师德蕴涵的伦理价值主要体现在、师德蕴涵的伦理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各有哪些方面?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各有什么表现什么表现答:师德的伦理价值主要

6、体现在师德的伦理价值主要体现在:1,以师德存在本身来看,无不带有为善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努力。2,从良好的师德活动结果及其影响来看,它对社会伦理发展和完善,增进社会文明,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社会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和声望,可使教师职业道德的伦理价值含量更高。3,从师德对教师个体的影响来看,它具有重要的伦理调节或评价功能。教师职业道德便通过教师的良心、义务感等来调节教师个体的职业行为。师德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师德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 1 师德的教育价值首先体现在它做好教育工作的不可或缺性。第二,师德作为教师工作的实际品性表现,它对教育对象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第三,师德的教育价值也表现在对教师自我专业花发

7、展及其自我修养的引导功能上。文化价值的表现文化价值的表现:1、道德的文化性对道德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2、道德文化还有利于道德体系的系统化建构,丰富和深化对道理的思考,拓宽道德视域 3、道德文化也是有效育化人文道德,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资源。4、师德的文件价值还体现在道德文2化氛围对人的影响上。7 7、为什么要进行师德强化?(教师、为什么要进行师德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强化的意义)职业道德强化的意义)答: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在教师专业素质的多方面发展中,教师职业道德处于重要地位,对教师其他方面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内含着爱岗敬责、精益求精、奋发有为等做好教育

8、工作的精神需求,这种需求常常内在地动员和激励着教师胜任教师工作进行专业素质的自觉学习和提高。可见,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其他专业素质能够得以提高和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事业心责任感生发、培育、强化、升华的重要因素。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教师职业道德不仅能约束教师的不良行为,还能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现实中特别是教育时间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立崇高的道德责任感,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师队伍作为一支“知识群体”在实际生活中其品质、风貌、素质、形象在实际生活总,对世人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所以

9、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对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8 8、什么是师德基本原则?它主要包、什么是师德基本原则?它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括哪几个方面?答: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简称师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简称师德原则德原则,是一定阶级和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书育人原则;乐教勤业原则;人格示范原则。8 8、教师劳动的特点对师德内在的规、教师劳动的特点对师德内在的规定性是什么?定性是什么?答:教师是以教书来培育人的专门劳动者。这种职业的特殊性除了内在地规定了教师应有的知识水

10、平、教育能力外,还内在地规定了评价教师行为的善恶标准和教师应有的从教为善的品质。9 9、教书育人、乐教勤业、人格师范、教书育人、乐教勤业、人格师范的含义和要求各是什么?的含义和要求各是什么?答: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就是指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努力教授学生学习知识。其要求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书与育人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的关系。作为教师,在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上,要始终明确,教书和育人,育人是目的,是根本,教书是工作形式,是达到育人的经常化手段。两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正确理解育正确理解育人之含义,树立全面育人意识。人之含义,树立全面育人意识。教书这种活动所培养的人,是一个能在多方面适应社会、推

11、动社会发展的完整的人,即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谐发展的人。多方面努力,更多方面努力,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好地实现教书育人。乐教勤业乐教勤业原则是指教师要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地进行工作。乐教勤业原则要求教师要作到以下两点:热爱教育,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于功业,勤奋工作。人格示范人格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人格师范要求教师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要有良好的仪态。1010、教师应具备的仪态有:、教师应具备的仪态有:健康的体格、整洁的仪表、安详的举止、流利的语言、适当的礼节、愉快的表情和文雅的风度。1111、什么是师德基本规

12、范?、什么是师德基本规范?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即教师职业道德态度、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约定速成及明确规定的标准,是依据道德原则调整教育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道德标准。1212、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师德的主、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师德的主要规范是什么?各项规范的调整对象要规范是什么?各项规范的调整对象和基本含义是什么?和基本含义是什么?答: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主要规范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禁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其核核心是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依法执教的基本含义是依法执教的基本含义是: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

13、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是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它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爱岗敬业的基本含义是岗敬业的基本含义是: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体健康的思想。它是调整教师与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职业道德。热爱学生的基本含义是:热爱学生的基本含义是:关系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

14、、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生动、健康地发展。它是调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严谨治严谨治3学的基本含义是学的基本含义是: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它是处理教师和业务水平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团结协作的基本含义是团结协作的基本含义是:谦虚谨慎,尊重同志,互相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它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领导等教育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尊重家长的基本含义是尊重家长的基本含义是:尊重家长意味着主

15、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它是处理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廉洁从教的基本含义是廉洁从教的基本含义是: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只便谋求私利。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情操方面的要求,是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为人师表的基本为人师表的基本含义是:含义是: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以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意自省、自察、自纠。它是教育活动对教师个人言行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3、师德原则和规范的个体性内化有、师

16、德原则和规范的个体性内化有哪些途径?怎么样把师德原则和规范哪些途径?怎么样把师德原则和规范变成自觉意识?变成自觉意识?答:内化途径有: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加强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应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辨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应当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道德修养应注重内省和慎独。内省,即自觉地进行思想约束,内省时常反省检查自己言行。 “慎独” ,既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又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首先,要教师注意把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的内心新年,化做行为的品质,并且以此来支配教师的行动,即使在独处和无人监督时,也依然按师德规范行事。其次,要在“隐”和“微”处着手,狠下工夫。最后,要重视在无人监督时,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有了这种习惯,就无需外来的制裁和强制的压力来推动师德行为。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教育实践不仅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