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与实践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574066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再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再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再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再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与实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1再再论论会会计计电电算算化化人人才才培培养养与与实实践践【摘要】随着会计电算化及网络会计的普及,会计电算化人才越来越重要。加强人才培养成为我国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当务之急。 21 世纪是信息时代,这就需要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提供 70左右的管理信息。但是,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普及的深度和广度仍远远不能适应 21 世纪发展的需要。因此,强化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任务还相当艰巨。 一、理顺三个基本关系 (一)理顺设计与应用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为了普及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客观上需要高质量的会计软件和大量不同层次的人

2、才。尤其面临 WTO 的挑战,国外财务软件商更是瞄准中国市场,一旦国门打开,这些厂商便会大举进军,与民族品牌一争雌雄,所以特别需要高层次、优秀人才进行高质量的会计软件研制开发工作;此外,会计软件的持久应用也离不开称职的软件维护人员,他们应该是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对设计人员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首先是“选才”问题,是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从事会计软件设计?还是选择会计专业的学生从事会计软件的设计?从计算机发展史和知识特点出发,选择会计专业的学生从事设计工作更佳。其次,加强计算机课程设置,虽然,培养设计人才投入大,见效不显著(因为大多数毕业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只

3、是从事应用,很少具体从事会计软件设计工作),但是,我们不能有急功近利的短视思想而放弃对创造型复合人才的培养。 (二)理顺 AIS 与 MIS 的关系 会计信息系统(AIS)是企业管理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组织处理_2会计业务并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和决策信息及辅助企业管理控制的有机整体。管理信息系统(MIS)是指企业级整体化管理体系,它是分销、制造、人力资源、财务、决策等子系统的集成,这也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在教学环节中,我们应突破传统会计软件只能在财务部门单一应用的局限,注重培养学生站在企业级的角度,用系统化管理思想设计和学习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 (三)理顺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热点知识的

4、关系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是会计电算化实现的平台,是会计电算化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计算机技术又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创新的事物。如果在教学中不安排新的、热点知识,则不仅不能反映新形势,而且学生会感觉内容陈旧,毕业以后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不强;如果在课程中安排太多的新知识,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内容的学习。因此,要理顺这两者的关系,在保证基础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尽可能与当前的热点知识相结合。 二、大力扶持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建设 财政部 1994 年 5 月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提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到 2000 年力争达到4060的大中型企

5、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会计核算方面(8 个子系统)全面电算化,其他单位达到 1030;第二步,到 2010 年使 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电算化。文件同时还规定了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层次和目标。根据规划,到 2000 年在城市单位工作的会计人员应有 6070接受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的培训,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应有 15接受过中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基本掌握会计软件维护的技能;应有 5能够从事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工作的会计电算化高级人才。高等院校是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重要阵地,应该属于中高等级一类,这是现代社会赋予高等院校的光荣使命。三、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 _3(一)注重基础教学,

6、为会计电算化奠定基础 尽管会计和计算机技术都在不断地发展、不断进步,但两者的基础在目前仍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基础依然是基本会计准则、会计原理,因此,我们应加强基础教学。首先,加强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课程上花费足够时间,彻底掌握会计处理的基本原理和会计实务的精髓以及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其次,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授,应重视学生编制程序能力的培养,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性到专业化。 (二)优化课程设置,引入交叉学科 如前所述,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辅助决策等相关工作,其宗旨在于培养具备

7、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且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电算实务、系统开发以及计算机辅助管理诸多方面工作的专用人才。为了适应这一目标及要求,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首先,应引入管理信息系统(MIS)这门课程。因为 MIS 是介于经济管理理论、统计学与运筹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之间的一个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交叉学科,它运用这些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和领域。为便于学生领会和掌握这门课程,又必须围绕其开设相关课程,像经济学、管理学、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工程导论。在讲授这些课程时,要理论联系实际,补充案例教学,通过案例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和专业发展的过程

8、,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还应对信息管理意识加以强化,使学生认识到信息在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价值。其次,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中,改变重理论、轻技术的教学状况,同时迅猛发展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通讯技术也要求计算机课程内容反映科技发展动向,应补充新技术、新方法,如可视化开发方法、Internet 技术、网络数据库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动手设计 _4注重实验动手能力是实训课程的主要特点,但长期以来受条件所限,实验课存在实验内容陈旧落后、实验资料不系统、实验方法不科学、实验设

9、备老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验和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全面改革现有的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和方法。实验内容首先从核算软件开始,包括:1.账务处理,账务处理所需资料有系统初始化数据(内含科目处理数据、凭证类别数据、外汇管理数据、系统管理数据、部门核算数据、初始余额数据等)、凭证处理数据(内含自动转账凭证);2.固定资产处理,所需资料有,固定资产原始数据(原值和折旧数据)以及固定资产变动数据;3.成本处理,所需资料有成本计算方法设定及数字来源设立;4.工资处理,所需资料主要是工资项目的设定以及具体的工资数据;5.报表处理,所需资料是报表计算公式的设定。通过这一阶段的实验,可掌握基本的会计

10、核算工作的电算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核算软件设计实验。例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凭证输入模块,使其了解凭证的存储、凭证输入校验的设计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可能还会创造出新的更为有效的校验方法,这样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会计软件设计能力。有条件的院校还应为具备能力的学生提供网络实验环境,让他们学习网络的安装技巧、网络软件的设计技术。 (四)采用以计算机 CAI 为主的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的计算机多媒体 CAI 教学已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因此,应实施以多媒体 CAI 教学为主,其他手段为辅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现教现学,教与学互动,达到最佳效果。应鼓励教师开发研制完整的电算化财务会计教学课件,要求内容全

11、面、形式多样、界面美观、操作简便。制作时切忌将书本上的文本内容生搬硬套,一定要集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结合案例,注重人机交互,侧重师生交流,既考虑学生的共性,又开发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现代计算机多媒体功能,让学生在轻松、自由和愉快的氛围下主动、自觉地掌握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 只要大家对会计电算化课程高度重视,对设计与应用、AIS 与 MIS 基础、热点三个方面加以区分,明确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特点的、高素质的会计电算_5化人才。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 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