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568805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寓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生寓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生寓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生寓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生寓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生寓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寓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生寓言人生寓言教学目标 理解寓言的含义。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含义。 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介绍寓言。 解读寓意。 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 “有得必有失。 ”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 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 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出示课

2、题。 介绍寓言 -2朗读 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整体感知 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 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 成。 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 “慧心” “风韵” “闲适” “绷”等用词

3、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 “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 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 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问题研究 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3把握结构。 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4、? 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预习落难的王子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与白兔与月亮L 匕较阅读。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4“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 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 落难的王子 ,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

5、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 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 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 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

6、王子对天灾人祸 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 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 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 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教师应再引导学 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5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 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7、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 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 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 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 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

8、生观的 教育。 比较阅读 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 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 白兔和月亮写人 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 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6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

9、,以 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 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 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 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 可根据情况处理。 体验与反思 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 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

10、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 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 ;不 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祸 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 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作文训练:居安思危 、 在逆境中成长 点 评 本教学案,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当前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最新 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本教学案依据教 材特点,采用对比阅读教学的方法,形式新颖别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突出了教学重点。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新 的启示,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思考题的-7设置,具有启发性与可操作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 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从教学流程上看,学生互动性强,参与面大,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都能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