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专业概况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7568315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大学专业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东北大学专业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东北大学专业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东北大学专业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东北大学专业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大学专业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大学专业概况(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 北 大 学 概 况东北大学位于辽宁省省会沈阳市,校园南滨浑河,北畔南湖;学校占地总面积 203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04 万平方米。东北大学始建于 1923 年 4 月,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大学之一,也是首批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211 工程”和“985 工程”院校行列的高校之一。学校设有研究生院、秦皇岛分校、基础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理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体育部以及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2、。学校有 51 个本科生专业、113 个有权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学科、67 个有权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学科。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 3 种专业学位授予权,是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 7 个、辽宁省重点学科 18 个;博士后流动站10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个;“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5 个。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东北地区中心设在东北大学。学校现有教师 1615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7 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7 名,博士导师 181 名

3、,教授 320 人,副教授 626 人。东北大学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在保持和发扬面向基础产业的冶金、材料、矿业、机械等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大力支持和发展计算机、自动化等高科技新兴学科,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首次开展的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排名评估中,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荣登该学科榜首。东北大学不断强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现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以及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充分利用科技、人才优势,以孵化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服务社会的坚实支撑点,探索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创办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途径。以东北大学

4、软件中心、东北大学自动化中心、东北大学科学园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高校产、学、研相结合的典范。东北大学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学校先后同美、日、英、德、法、意、俄、韩以及台湾、香港等 21 个国家和地区的 102 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促进了学校学术水平的提高。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东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十分重视,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李长春以及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岚清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曾莅校视察。面向未来,东北大学将抓住机遇,办出特色,为在 21 世纪初把东北大学建成“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大学而奋斗。文法学院文法学院东北大

5、学文法学院成立于 1923 年。东北大学是全国理工科大学中最早获得文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之一,全国首批 24 所具有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A)授予权的大学之一。文法学院现设有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科学技术哲学、行政管理学);九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经济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一个专业学位授权点(MPA);现有六个本科专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新闻学)。学院现设有九个研究所(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经济与行政研究所、东北亚

6、区域问题研究所、社会主义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思想品德教育研究所、伦理学研究所);五个研究中心(“两课”教学研究中心、东北大学MPA 教育中心、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沈阳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六个系(政治学系、法学系、行政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系、经济学系、新闻学系)。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108 人,其中教授 14 人,副教授 36 人,博士生导师 3 人,兼职博士生导师 2 人,硕士生导师 36 人, 兼职硕士生导师 8 人。其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全国 MPA 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

7、任委员人,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人,中青年学者陆续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2005 年学院各类学生共计 1820 人,其中本科生共 958 人 (含留学生 7 人),硕士研究生(含 MPA)和博士研究生共 958 人。近十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 140 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教育部项目 10 项,其他省部级项目 53 项。这些科研成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学院还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关西大学、日本帝京大学、日本中央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等国际知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学院图书库藏书

8、 4 万余册,期刊阅览室有 337 余种研究期刊,报纸 27 种,内部阅览室有港台资料报刊 22 种,东北大学图书馆也具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藏书,可以满足教学研究的需要。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专业专业本专业培养既懂管理,又懂经济和法律,能在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理论教学研究人才。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具有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精通法律,掌握经济管理及其发展动态,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并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熟悉办公自动化,具备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实际工作能

9、力和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本专业设有行政管理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概论、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市政学、行政组织学、公共政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员招聘与选拔、员工绩效管理、行政领导与决策、机关管理与办公自动化、市场营销、社会调查方法、公文写作等。毕业生适应范围:各级政府部门、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秘工作或大中专院校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公共事公共事业业管理管理专业专业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

10、保障等各个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本专业设有行政管理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 MPA 专业学位授权点。主要主要课课程: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社会学原理、法学、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员招聘与选拔、员工绩效管理、社会学、保险学、谈判学、卫生管理学、教育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管理文秘等。毕业毕业生适生适应应范

11、范围围: :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等公共事业单位的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秘工作或大中专院校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经济经济学学专业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能够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较强,并具有向经济学相关专业扩展和渗透能力的实用型经济学人才。主要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宏观、微观经济管理、政策研究、金融投资和企事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企业策划的高级专门经济学人才的要求。本专业设有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

12、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新制度经济学、技术创新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问题专题、微机基础、语言、数据库基础、数据结构等。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经济学理论教学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经贸部门、各类企业单位从事实际经济管理工作或者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法学法学专业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具有较强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及国内立法信息,具有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能力和素质,以及法律实务的法学人才。本专业通过课程的科学设置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法学基本理论和

13、基本知识,系统地接受法律思维和法律实务的训练。学生毕业时能够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好的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运用法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运用一门外语熟练阅读外国法学资料的能力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本专业设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主要课程: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 14门法学核心课程;合同法、海商法、环境法、税法学、司法文书、律师实务等法学专业课,此外,还设有双语教学课、专业外语课和多门专题选修课。毕业生适

14、应范围:法学专业的学生有很宽的就业渠道,既适合从事审判、检察、司法行政、律师、公安、仲裁、公证等法律实务工作,也可从事立法、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还可以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法律顾问等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业(人事管理)(人事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事管理主要培养既具有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又熟悉国内外思想政治现状和最新研究方法,具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胜任我国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在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实际领导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

15、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人事管理基本理论,自觉运用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分析和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具有优秀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悉现代办公手段,具有较强的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可授予法学硕士学位。本专业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理论两个硕士学位点,可授予法学硕士学位。主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人事行政学、行政组织学、人事测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道德观教育、政治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法学基础、机关管理

16、与办公自动化、心理学、社会工作、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市场学、国际政治学概论、公共关系等课程。毕业生适应范围:党政机关、军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力资源管 理、文秘、公共关系、新闻传播工作等。新新闻闻学(网学(网络传络传媒)媒)专业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熟悉现代传播学理论和新闻学理论,全面掌握网络传播技能,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要,集现代网络传媒管理、经营、技术于一身的网络新闻传播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能够掌握新闻学基本原理,熟悉党和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掌握现代新闻学、传播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新闻传播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能熟练运用数据库、数据通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能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理论,对网络传媒进行开发、经营和管理。主要课程:新闻传播学、新闻学导论、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评论、新闻写作、新闻伦理学、中外文学史、美学原理、社会学、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网络传播概论、计算机引论、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开设绘画技术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