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质感悟自外而内的竞争之道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7566869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归本质感悟自外而内的竞争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回归本质感悟自外而内的竞争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回归本质感悟自外而内的竞争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归本质感悟自外而内的竞争之道(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回归本质:感悟自外而内的竞争之道回归本质:感悟自外而内的竞争之道 补序:补序: 本文原题为“感悟竞争之道:从超越对手到人车合一” 。文章发表之后褒贬有之,但对 于贬斥之意,我一笑置之,因为几乎全部的质疑观点均是认为本文观点“完全忽视对手, 只注重自身”是不当的,严重的务虚表现。 本文观点从未具备上述意思!敬请读者诸君细心体味本文。 我强调的是一种“放下”的哲学竞争之道,一种“回归”的本质竞争之道。是以为序是以为序 2009-3-21近日,潜心拜读南怀瑾先生的选集录。 书中提及一个春秋故事:大王的车夫驾车如神,极为了得。大王好生羡慕,虚心拜学, 车夫倾心传授。大王艺成,与车夫一较高下,约赛三场

2、。大王每每险胜之时,皆被车夫所 胜,大王不解,问之是否仍有驾车秘技尚未传授?车夫答:实无其它,然大王皆欲胜臣, 驾车之时心藏杂念,求胜之心急而不纯,不能做到人车合一。臣无杂念,与车马合一,所 以臣可胜大王。大王甚愧,重奖车夫。竞争之道,智慧较量。国人考虑的竞争,更多是偏重“如何超越对手”的竞争课题。 超越对手,就意味着更多的竞争思维是侧重“对手”的角度考量竞争格局,希望在对手身 上寻找到突破的攻击点,一举突破颠覆,赢取市场。其道理亦如大王驾车,欲胜车夫,难 免求胜之心急而不纯,自设藩篱。 相对而言,着重考虑“如何超越对手”倒不如着重考虑“如何做到人车合一”的竞争 境界为佳!孙子兵法将此境界归纳

3、为“上下同欲者胜” 。 倘若竞争当中,一个部门,一个团队,一个企业可以做到人车合一,上下同欲,则何 愁不能够纵横四海,剑指天下?! 人车合一更多的是站在“自身”角度考虑竞争。无论超越对手还是人车合一,最终追 求的都是谋求胜利。天下罗马唯一处,然通达罗马之道却有千万,然思维角度的不同,所 看的风景亦必将不同,其竞争过程当中所用的手法也必将有所差异。倘若手法有差异,则 结果很可能有所不同。过度考虑“如何超越对手” ,很可能自陷竞争误区当中:第一、过度关注战斗战术层面,忽视战略层面的竞争。第一、过度关注战斗战术层面,忽视战略层面的竞争。鉴于战术战斗层面尤其显性,站在超越对手的角度看待,也必将自身精力

4、倾注于战术 与战斗层面。然而战略是长期的过程,需要由整个战术战斗体系构建而成的,只有当战术 战斗到达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战略竞争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逐渐抛离对手。当我方猛然 发现其中的奥秘的时候,大局可能已经稳固,再想撼动已为不易。 九十年代的乐百氏与娃哈哈之战,双方竞争初期如影随形,你方唱罢我方登台,当乐 百氏在资金与布局两大块醒悟过来的时候,大局已定(详情请阅吴晓波先生的非常营销 一书) 。今日的商业竞争当中,我们依然看见为数不少的竞争案例,落入期间。如大中与国2美等等,大中至今依然在北京市场具备压倒性的优势,然也再难与国美一较高下了。第二、忽视企业内部问题,强行超越对手导致自身资源枯竭,陷

5、入两难局面。第二、忽视企业内部问题,强行超越对手导致自身资源枯竭,陷入两难局面。当我们过度关注外部的时候,必然忽视我们自身的内部。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形组织, 在任何时期是一定存在问题的,任何细小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与处理,必将萌芽壮大, 最终达到危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程度。而竞争当中,影响竞争成败的因素有很多,如资金、 人才、政策等等,罔顾自身资源,强行竞争的案例并不少见。 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竞争非常激烈,初期各有胜负,然后来美国凭借自身强大的资 金实力,将苏联扯入军事竞赛的泥潭,苏联领导人迫于冷战的意识形态,罔顾国内资金这 个重要因素,不断与美国进行各种军事竞赛,造成苏联经济发展极其缓慢,资

6、金渐渐消耗, 最终导致美国趁虚而入,发动和平演变,最终导致前苏联解体。第三、站在对手的思维框架内思考自身的竞争模式,始终被对手牵着鼻子走。第三、站在对手的思维框架内思考自身的竞争模式,始终被对手牵着鼻子走。在惯性思维之下,站在“对手”的角度考虑超越,则很轻易陷入站在对手的思维框架 内思考自身的竞争手段的尴尬局面,因为双方交手的每一个竞争战斗战术,都是因为对方 而演变而来,而这种竞争思维随着企业发展,而长期发展演变的时候,企业领导人就很难 跳出这个思维框架,做出创新性的颠覆竞争,必将一直跟随人后,始终难以超越对手。 国共两军交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常被红军牵着鼻子走,长征路上,围追堵截,始终难 以将

7、红军一网打尽。最为精彩的一战莫过于四渡赤水,国军一味按照围追堵截的竞争策略 进行排兵布阵,实在无法想象红军竟然出奇制胜地四渡赤水!国军老老实实地做了四次跟 屁虫。蓝海战略所描述的竞争形态,更多的是偏重战略战术战斗的实际竞争。我认为犹有缺 陷,基于竞争创新的需求,我们完全可以将蓝海战略提升到精神层面的竞争,将“人车合 一”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或者企业精神层面展开竞争,在精神领域开创我们的竞争蓝海。 心无对手,何来对手?既无对手,何人胜我! 大道自然,自然而然,无我无相,无招无式。 人车合一的竞争本质,并非完全无视对手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是在外部与内部之间, 做出更精妙的部署,在更值得期待的地方做出努力,以便营造更成功的竞争之道。 我相信:潜心探索 “如何做到人车合一” ,比倾注精力于研究“如何超越对手”尤为 优胜一筹!当我们把销售额真正“放下”的时候,做好我们应该做好的每一项服务与部署, 销售额必将自然而至。人车合一的竞争层面与“上下同欲者胜”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注重完善自身的竞争 力,并将其提升到结果与过程高度一致的境界。 企业如人,人生的很多成败深究其根本下来往往是由自身所决定的。人车合一追求的 是一种注视内在的原始回归,这种回归是基于竞争之道的最本质最纯粹的回归,是一种战 略层面竞争形态。 最基本,亦是最本质的竞争。 基础,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