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1月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566663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1月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1月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1月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1月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1月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1月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1月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临沂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1月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 1978 至 1992 年,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 向”是指(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C 2.下图是一张股票,发行这张股票有利于(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C.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B 3.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

2、 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壳郎。”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 时期的特色( )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 A 4.下图是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使用的一幅照片。照片摄于 1980 年北 京故宫博物院前,红旗轿车旁的牌子上写着”在不影响我处工作情况下,观 众使用车照一次收费二角”。若给该照片配一标题,最合适的是( ) A.市场经济春风劲吹 B.网络炒作败坏风气 C.计划经济坚冰初融 D.思想超前有损体制 【答案】 C 5.(2011 海南海口调研)1979 实事求是干下去。 ”这让万里吃了定心丸。当时万里担心

3、的是包产到户( ) A.逆潮流B.悖路线 C.不科学D.违民意 【答案】 B 6.(2011 湖南雅礼中学月考)著名作家周立波 1957 年的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 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 里的”农业社”是指( ) A.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B.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农村的基层行政组织 【答案】 B 7.1957 年 7 月 31 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 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上述材料说明( ) A.文章作者极力推动人

4、民公社化运动 B.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C.”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要求 D.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答案】 B 8.企业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演变。天津老字号”盛锡福”建于 1911 年,始叫盛锡福帽庄,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改为盛锡福制帽厂,60 年代中期又改为红旗帽厂和前进帽店,而 80 年代 它已经成为盛锡福帽业有限公司了。50 年代中期易名的主要原因是 ( ) A.为适应新中国建立的政治形势 B.为适应过渡时期总路线而对企业进行公私合营 C.在中共八大指导下对企业进行改革 D.害怕割资本主义尾巴而易名 【答案】 B 9.右图是国营呼和厂庆丰

5、收(人民公社好)烟标的烟盒。据你所学的历 史知识推断,这种香烟的生产日期不会早于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 B.建国以来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时期 D.国民经济停滞徘徊的两年时期 【答案】 A 10.根据下图分析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 【答案】 C 11. 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营企业改革 【答案】 A 12.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6、 ( )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家经济面临困难 国家处于战争时期 存在个人崇拜现象 A. B. C.D. 【答案】 C 13 下图是民丰造纸厂某一时期的股票,持有人是沙泳源,董事长是张华墀。根据该图判断,沙泳 源生活的年代是( ) A.19 世纪 90 年代 B.中华民国初年 C.20 世纪 50 年代 D.20 世纪 90 年代 【答案】 C 14.(2011 辽宁沈阳四校高三期中)1957 年陈云作了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 他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 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

7、容易 些。”围绕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现了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B.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 D.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答案】 D 15.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 准的哲学家。”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发动”文化大革命” A.B. C.D. 【答案】 A 16.(2011 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 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责

8、任种田,五谷丰登,银行存款增十倍;包干分配,百业兴旺,仓里储粮翻两番 抓白天抢晚间 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加油干;学先进当模范多快好省一天等于二十年 去岁卫星探月,访得嫦 娥传喜讯;今秋奥运环华,迎来健将夺金牌 A.B. C.D. 【答案】 C 17.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 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 ) 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C.”大跃进”运动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 D 18.(2011 浙江宁度上我们也

9、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 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由于”人家封锁”给我们带来了困难 B.我们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而导致困难 C.”人家封锁”和我们”闭关自守”都是错的 D.必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答案】 D 19.(2011 安徽宣城三调)以下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 16 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对图 1 和图 2 信息解读不确切的是( ) A.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思想解放 B.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走向理性 C.农民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与市场

10、意识 D.农民的幸福观和价值取向与传统比较变化不大 【答案】 D 20.(2011 广东深圳调研)2001 年,曾有一首词写道:”四海五洲举杯,华夏入世喜同醉。千年佳酿,万 国友邦,歌舞盛会!”这首词吟诵的是( ) A.APEC 会议在上海召开 B.中国开始推行多边外交政策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21 题 17 分,22 题 18 分,23 题 15 分,共 50 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之初,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 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

11、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并且告 诫大家:”牛皮不要吹得太大,尾巴不要翘起来。” 材料二 1957 年,毛泽东前往苏联参加十月革命胜利 40 周年的庆祝活动。在各国共产党 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毛泽东郑重地宣布:”15 年后我们可以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大跃 进”中发展成”超英赶美”的口号。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制定了怎样的政策?成果如何? (9 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导致了怎样的后果?(8 分) 【参考答案】 (1)状况: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尤其是重工业十分薄弱。政策:制 定了过渡时期总

12、路线和”一五”计划,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果:1957 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不同:建国初期对国情认识准确,”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八大路线方针都体现了实事求 是的精神。1957 年出现”左”的倾向,1958 年”左”的错误开始泛滥,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脱 离实际。后果: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 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出现三年经济困难。十年”文革”使国民经济遭受 劫难。 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60 多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

13、桑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民强 国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 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 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 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1958 1962):”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1981 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 1990):改革闯关 治理2000):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 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 201

14、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1)”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3 分) (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3 分) (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别是 什么?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六五”计划期间,对外开放又取得 了哪些新的进展?(题?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 从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3 分) (5)”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又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3 分) 【参考答案】 (1)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2)”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目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展:开放 沿海 14 个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4)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3.春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欣赏以 下春联,依据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下面是 1927、1946 年有名的两副春联,请分别写出春联所蕴涵的重大历史事件。(每副春联 任选两件大事)(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