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566555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的教育思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辉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辉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辉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辉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辉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的教育思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的教育思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辉(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几天前,笔者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孔子的学习求知精神令人敬仰 ,全 面介绍了孔子好学的言论与行为。这篇文章着重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实 践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孔子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用与教育,因而其成就十分突出。在长期培养弟 子、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孔子创造了伟大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取得了辉煌 成就,而且影响中华教育两千多年。时至今天,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依然闪 耀着真理的光辉。一、孔子的教育经历第一阶段:自开始办学到去齐国求仕之前,约 7、8 年时间。虽然前来求 学的弟子不是很多,但效果好,赢得了社会声誉。在这个时期,有个学生叫颜 路,也就是后来孔子的著名弟

2、子颜回的父亲,只比孔子小 6 岁,子路比孔子小 9 岁,子路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 第二阶段:自 37 岁(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 515 年)从齐国返回鲁国 到 55 岁(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 497 年)周游列国之前。这一阶段共计 18 年 的时间。这 18 年中,孔子虽然有 4 年多的时间在做官从政,但并没有停上授 徒。这一阶段是孔子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阶段。他的教育经验越来越丰富,教育 水平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所收的弟子越来越多。除了鲁国的学生之外, 他的学生中还有来自齐、楚、卫、晋、秦、陈、吴、宋等国的求学者。孔子的 威望已经树立起来。他的一些有名的弟子,如颜回、子贡、冉求、仲弓等,

3、大 都是这一时期进入孔门的。这些弟子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跟随他周游了列国,一 部分从了政。 第三阶段:自 68 岁(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 484 年)周游列国结束回到 鲁国,到他去世,共 5 年时间。这时,他虽然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鲁哀 公、季氏最终并没有任用他。他虽然有大夫的身份,有时也发表一些政见,但 没有人听从他的意见。他把精力集中到办教育与整理古代文献典籍上了。这一 时期他的学生也很多,并培养出了子夏、子游、子张、曾参等才华出众的弟子。 这几个人后来大都从事了教育事业。对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对孔子思想的 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也没有停止过教育活动。他在卫国、

4、陈国先 后住了数年的时间并没有从政,弟子就在身边,师生之间不可能不进行学术研 讨。他带着弟子到列国去周游,本身就开阔了这些学生的眼界,他们的意志也 受到了磨练。这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相传 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 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 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 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 起到了重要作用。二、孔子的七十二名优秀弟子简介孔子的学生很多,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这 7

5、2 人分别是: 颜 回,是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 冉耕,字伯牛。孔子认为他有德行;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 二十九岁。作李氏家臣之长;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宰予, 字子我。他口齿伶俐,擅长辞辩;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 一岁;言偃,是吴国人,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岁;卜商,字子夏。比孔子 小四十四岁;颛孙师,是陈国人,字子张。比孔子小四十八岁;曾参,是南武 城人,字了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孔子认为他能通达孝道,所以传授他学业。 他撰写了一部孝经。他死在鲁国;澹台灭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 小三十九岁;宓不齐,字

6、子贱。比孔子小三十岁;原宪,字子思;公冶长,是 齐国人,字子长。孔子说:“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即使他在囚禁之中, 并不是他的罪过。”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南宫括,字子容;公皙哀,字 季次。孔子说:“天下的读书人没有善行,大多数作了卿大夫们的家臣,在都 邑作官,只有季次不曾出来作官。”曾蒧,字皙;颜无繇,字路。颜路,是颜 回的父亲,父子俩曾先后在孔子门下求学;商瞿,是鲁国人。字子木,比孔子 小二十九;高柴,字子羔。比孔子小三十岁;漆雕开,字子开;孔子叫子开去 做官,子开回答说:“我对作官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公伯缭,字 子周;司马耕,字子牛;樊须,字子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有若,

7、比孔子小 四十三岁;公西赤,字子华。比孔子小四十二岁;巫马施,字子旗,比孔子小 三十岁;梁鳣,字叔鱼,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颜幸,字子柳,比孔子小四十六 岁;冉儒,字子鲁,比孔子小五十岁;曹,字子循,比孔子小五十岁;伯虔, 字子析,比孔子小五十岁;公孙龙,字子石,比孔子小五十三岁;冉季,字子 产;公祖名兹,字子之;秦祖,字子南;漆雕哆,字子敛;颜高,这字骄;漆 雕徒父;壤驷赤,字子徒;商泽;石作蜀,字子明;任不齐,字选;公良儒, 字子正;后处,字子里;秦冉,字开;公夏首,字乘;奚容箴,字子皙;公肩 定,字子中;颜祖,字襄;鄡单,字子家;句井疆;罕父黑,字子索;秦商, 字子丕;申党,字周;颜之仆,字

8、叔;荣旗,字子祈;县成,字子祺;左人郢, 字行;燕伋,字思;郑国,字子徒;秦非,字子之;施之常,字子恒;颜哙, 字子声;步叔乘,字子车;原亢,字籍;乐欬,字子声;廉絜,字庸;叔仲会, 字子期;颜何,字冉;狄黑,字皙;邦巽,字子敛;孔忠;公西舆如,字子上; 公西葳,字子上;言子。 值得一提的是,言子是孔子唯一的一个江南学生。言子生于前 506前 443 年,名偃,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后人所以称他为“言子”, 是出 于对他的尊敬。言偃出生地 言偃出生于吴地,成年后到鲁国就学于孔子,从言 偃比孔子年轻四十五岁来看,他当是孔子晚年的学生。言子擅文学(指历史文献), 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

9、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 孔子所称赞。三、赋有真理价值的教育理念第一,孔子十分重视教育事业。他说: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 子路第十三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教民者,教之孝悌忠信之行,务农讲 武之法。即,就也。戎,兵也。民知亲其上,死其长,故可以即戎。 ”我以为, 朱熹这个解释不合乎孔子的基本精神,知“兵”只是教育的内容之一,教育的 目的不仅仅是了解为什么而战,怎样战,把“戎”按“兵”讲很狭隘,有违孔 子原意,也不合事理。窃以为这里的“戎”应该按“大”字的意思讲, 诗周 颂里说:“念兹戎功” ,就是指功劳很大,这里当指强大。根据这个意思把孔 子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以仁爱善

10、良教育民众七,就可以使国家强大。这个理解 和孔子论“四恶”里的“教”也完全相通。有个叫子张的学生问孔子:“何谓 四恶?”孔子回答说:“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 尧曰第二十很明显,孔子的“教民” 与“不教”是指当代社会的基础教育,是方位的,立体的,在当时,也就是 “六艺” 。 孔子和他的弟子冉有的一段对话又证明了孔子对教育的重视。 论语,子 路中记载,孔子和弟子们到了卫国,触景生情说:“庶矣哉!” 冉有问: “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说:“富之。 ”冉有再问:“既富矣,又何加焉? ”孔子说:“教之。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孔子感叹道:

11、“好稠密的人口啊! ”冉有问:“人口既已众多,又该怎么办呢?”孔子答道:“让人们富裕起来。 ”冉有再问:“既已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推行教育”。 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很不安宁,社会动乱,战火连连,出现了道德崩溃、 学校荒废的现象,孔子感叹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 能改,是我忧也。 ” 述而第七在这样的环境,孔子仍然关注教育这个人类文 明建设的基础工程,说明孔子对教育事业极其重视,认识深刻。 第二,孔子平等的教育思想十分伟大。他说:“有教无类。 ” 卫灵公第十 五春秋时代由于是奴隶制的社会,在奴隶主等级制度下,由于学在官府,很 多典章制度、图书文物都收藏在奴 隶主贵

12、族的宫廷里,平民是没有资格入学接 受教育的。可以,孔子提出这个观点有很大的勇气,是对奴隶制度的挑战。这 也是对那些认为孔子的思想是为贵族服务的人的理论有力的一击。既然孔子站 在贵族的立场上,他为何还为贫民百姓说话呢?说明有的人在给孔子戴“帽子” 的时候,是无理和横蛮的。当代世界,人们常常把“平等”挂在口上,但是 “平等“的基础就是公民首先在享受教育的平等。在古老的时代孔子就认识到 了这一点,不仅证明他的伟大,而且证明他的先进。 第三,孔子对教育对象的分层有很强的科学性。人群很复杂,遗传有差异, 体质有强弱,智力有高低,这是客观存在。不承认天才不行,否定后天的努力 也不对。孔子很注重对人群的分类

13、分层,如从道德品格的角度分出人群中有 “君子”和“小人” 。 再如,他形象地比喻有的人:“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 而不实者有矣夫。 ” 子罕第九 对于教育对象,他做了这样的分类:“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季氏第十六 “批林批孔” 时对孔子这段话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孔子是在污蔑老百姓,瞧不起“民” 。其实, 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觉得孔子没有这个意思,他在这里是从培养人才、教育 人才的角度讲的,不是社会地位的分层而是智力高低和学习精神的分层。对于学习求知来说,孔子分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天生聪明的人,一点便通, 一学便懂,肯定是高等次的;第二个层

14、次是智力一般的人,能够经过教育、学 习较快掌握知识;第三个层次的人智力比一般人差,但是只要发奋努力,也可 以学到很多知识;第四个层次是智力地下,但是没有学习的激情,懒惰,所以 学不到什么知识。 “民”就是这样的人。我想孔子所指的“民” ,是个代词,即 代智力较低又没有奋斗精神的人,应该是部分百姓而不是全部。总的,孔子这 段话尽管个别用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大体是科学的。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孔子也根据智力的高低决定教授的知识内容的深浅, 他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第六 即是说,中等资质(智商)以上的人,可以给他讲述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 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

15、奥的道理了。 孔子对教育对象的分层,总结出了“因材施教”的科学方法。直到今天, 这种方法依然适用。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 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第七学生和老师,前者是内因, 后者是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因势利导,在学生有学 习激情和兴趣去开启他,在学生想提问题而提不出的时候去引导他,在此基础 上给学生讲述多方面知识,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四,从循循善诱中我们看到了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师。颜回在孔子的教导下,谓 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竖。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

16、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 已。 ”子罕第九从这段话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孔子的渊博的学问,还看到了孔子教育学 生的方法及内容。 “循循善诱”的师德师风影响深远,培育了一代一代的优秀教师。我理解 “循循善诱”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老师风格高尚,胸有成竹,教育目标明确;而是指老师 心性纯和,很有耐心,不急不躁;三是指老师在具体教育学生时,很讲究方法,不直接搞 “填鸭式”的灌输,不一下子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采取提问式、启发式、旁敲侧击式, 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无疑,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肯定是很好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第七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述而第七他主张人口是最基本的,然后再使人富裕起来,有丰富的物质基础以后, 就 要发展教育,从而创造精神文明,这其实是一种人口经济 学的思想。 孔子 主张的是仁政,认为治理一个国家,靠政令和刑 律是不行的,他说:“道之以 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他认为用法律政令来引导 百姓,用刑罚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