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565761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导学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导学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导学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导学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4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导学案)玉山县横街中学 肖小飞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_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神秘的声现象。二、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初步认识回声3、常识性了解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及骨传声。4、体会根据“比较法”和“转化法”学习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学习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5、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

2、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1:1.自然界中物体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固体、液体和气体;传声物质统称为介质。2.物体沿着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做振动振动,往返一次就叫做振动了一次。 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2:两种科学研究方法:(1)比较法:比较法: 如比较物体在发声与未发声时的区别;(2)转化法:转化法:如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某些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可借助其他物体来感觉发声体在振动。三、小组探究活动:三、小组探究活动:动手操作,亲历探究过程,提高实验技能。自主实验自主实验 1 1:探究声音的产生探究声音的产生(要求课前完成)1、 实验要领:实验要领:使物体发声,比较物体发声与

3、不发声时不同现象;对多个不同物体进行比较,找出物体发声的共同原因。2 2、供参考的实验:、供参考的实验:(1)用手指轻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说话;(2)拨动张紧的橡皮;(3)在桌面上放些小泡沫块,用手拍桌子;(4)将未被敲击的音叉接触水面,将音叉敲击后接触水面;(5)手握开口矿泉水瓶,对瓶口歌唱;(6)在鼓面上放些泡沫,敲击鼓面;然后按住鼓面 。以上所列实验中,声音是物体什么部分在发声?归纳结论归纳结论 1 1: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 停止,发声也_。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1 1:1、女同学唱歌的声音是由于_产生。2、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_而产生的3、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爆裂引起

4、周围_而产生的。4、笑树发声是果实外壳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产生 发出声音。5、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这句话科学吗?为什么?6、机械唱片的原理解读。(P28)2 / 4观看幻灯片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观看幻灯片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现象:盖上钟罩,声音 ;不断抽去空气过程中,声音;最后几乎。结论结论 2 2:真空 (“能”或“不能” )传声;空气 (“能”或”不能” )传声。自主实验自主实验 2 2:(课前准备好)1 1、供参考选择的实验:、供参考选择的实验:(1)一手掌心紧贴耳朵,肘靠桌上,用另一手不断轻叩桌面,然后耳离手;(2)用两个纸杯和一根细金属线(棉线)制作土电

5、话;(3)用墙做实验,两位同学一组,甲将一只耳朵贴在内墙面上,堵上另一只耳朵,乙在甲看不到动作的情况下轻敲外墙面。 2 2、实验注意要领:、实验注意要领:实验(2)中手不能拿住线,线一定要拉紧。归纳结论归纳结论 3 3:墙体、金属线(棉线) 、纸杯(易拉罐、矿泉水瓶) 、桌子、人体都(“能”或“不能”)传声;说明固体 (“能”或“不能”)传声。问题:既然气体和固体都能传声,那么液体能传声么?请用事例或实验说明。问题:既然气体和固体都能传声,那么液体能传声么?请用事例或实验说明。归纳结论归纳结论 4 4:大量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 、 都能传声; 不能传声。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2 2:1

6、、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或_;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传播的。2、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能够传声;武林绝技“俯地听音”其实是利用 传声。3、某报道称, “2012 年 10 月 8 日晚 20 时天龙座流星雨以每小时约百颗大爆发,蔚为壮观,其呼啸而过之声尤为尖厉,观星者隐约可闻其呼啸而过之声尤为尖厉,观星者隐约可闻” 。这则报道是否属实?为什么?阅读阅读 P29P29 并观看幻灯片并思考下列问题:并观看幻灯片并思考下列问题:1、 简述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2、为什么说“隔墙有耳”?阅读阅读 P30P30 小资料并尝试回答下列

7、问题:小资料并尝试回答下列问题:1、15空气中声速为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 有关;2、25时,空气、煤油、海水中的声速 ;声速与介质的 有关;一般来说,V固体 V液体 V气体。 (填“” )3、上课时,声速突然降为 0.01m/s,会出现什么场面?参阅参阅 P30P30、观看幻灯片,认识回声现象及其产生原因:、观看幻灯片,认识回声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以后听到的声音,叫做 。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3 3: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在 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2、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

8、通过_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3 / 4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_。3 、坐在教室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 )A、 教室不能产生回声 B 、教室产生的回声从门窗缝隙中跑掉了C、 教室反射产生的回声正好抵消D、 教室太小,四周反射来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无法分辨4、一辆停在山崖前某处的汽车某时刻鸣笛后,经过 1.2s 后听到了回声,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则汽车中的人距山崖的距离是( )A、 170m B、 408m C、 204m D、 340m阅读科学世界阅读科学世界 P

9、30-P31P30-P31,观看幻灯片,了解,观看幻灯片,了解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达标练习:达标练习:1、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2、我们听到的“隆隆”的雷声是通过_传播的。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其原因是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传播的速度_。3、左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4、下列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A.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里的 BP 机,BP 机显示手机号,人

10、却听不见铃声B.人们先看到闪电,过一段时间才能听到雷声C.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距离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6、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C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发生的 D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播声音7、 古代士兵为了及时发现敌人骑兵,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上时,地

11、面发声较轻 B马蹄声只能沿地面传播C马蹄声不能沿空气传播 D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8、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放在真 空罩里的手机当来4 / 4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 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 B C. D 9、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

12、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10、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 43.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经 2s 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山多远?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V340m/s)。课外小资料课外小资料“跳跃跳跃”的声音的声音声音不但会“爬行” ,而且还会“跳跃”呢!1921 年 5 月 9 日,苏联的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据调查,在半径 70 公里范围内,人们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 70 公里到半径 160 公里的范围内,人们却什么也没有听到;奇怪的是,从半径 160 公里以外一直到半径 300 公里

13、的远方,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这真是怪事!声音怎么会“跳”过中间这片地区呢?物理学家发现,声音有一种“怪癖” ,它在空气中爱拣温度低、密度大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密度小的空气,声音便会向上拐弯到温度较低的空气中去。如果某一个地区,地面附近的气温变化比较复杂,这儿温度高,那儿温度低,声音经过的时候,一会儿拐到高空,一会儿又往下拐,这样上上下下,就形成了上面所说的那种声音“跳”动的现象。安徽省合肥市新建的长途电话大楼,楼顶耸立着一座塔钟。这塔钟准时打点,钟声悦耳,响遍全市。但是住在远郊的居民听到的钟声,有时候清晰,有时候模糊,有时正点,有时“迟到” 。这是塔钟的失误吗?不是,这也是声音的“怪

14、癖”爱走气温低、密度大的道路引起的。天长日久,社员们得出一条经验:平日听不见或听不清钟声,一旦突然听得很清楚,就预兆着天要下雨了,或正在下雨呢!这是因为这时空气湿度大,湿空气比干空气的密度大,容易传播声音的缘故。传说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有一位住在古寺附近的老人,他虽然不识字,却有识别天气变化的本领。后来老人快要死了,乡邻们要求他把“预测风雨”的秘诀留下,以便今后安排农事。老人同意了,但是他只说了一句话:“远寺钟声清,不用问天公” 。说完便咽气了。当时人们都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懂得了其中的秘密。原来,这位老人已懂得钟声清晰程度跟天气变化的关系了。课外回顾与反思:课外回顾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