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7562394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目 录录内容摘要:(2)关键词:(2)正 文:(3-7)结束语:(8)参考文献:(9)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使其成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两者相互结合产生的良好效果是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但教学技术 于教学实践的脱节,又使多媒体技术受到限制。这种状况,使得不少 一线教师有些疑惑,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进行整合,成为当前 教育工作者关注并研究的问题。 本文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利 用信息技术提供课程资源,拓展视野,体现数学生活化;利用信息技 术呈现过程,降低难度,提高学生参与度;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拓 展思维,培养

2、学生创造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输出信息,及时反馈,体现 反馈的广度;利用信息技术扩充信息,增大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 率;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交互性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活 动源泉,七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使得教学起到 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将从不同方面分析和探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 中的有机整合。关键词: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思维能力 数学生活化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特别是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赋予了教育以新的生命,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完美整合,对于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个挑战,这就要

3、求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才能使信息技术很好地为教学发展服务。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传播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教学容量,把各种教学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现代教育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一、 利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用兴趣的地方,就没用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没有兴趣,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将很勉强。而兴趣的提高则离不开生动形象的经验素材,因此,创设一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醒学生参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把静态、枯燥、难于理解的材料融于图像画面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我设计制作了这样一个教学课件:在

5、美丽的大森林里正在进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森林运动会,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派出运动员来参加骑自行车比赛,它们骑的自行车可真有趣,有的是三角形的车轮,有的是正方形的车轮,有的是圆形的车轮,有的是椭圆形的车轮教师问学生:“你们猜猜看,哪支代表队能够最先到达终点,取得比赛的胜利?”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再提问:为什么自行车是圆形车轮的会获胜呢?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了今天的新课后,一定会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借助课件形象的动画演示,为学生创设了喜闻乐见的学习天地,利用故事导入,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融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敲响

6、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学生自然是主动、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二、二、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课程资源,拓展视野,体现数学生活化。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课程资源,拓展视野,体现数学生活化。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 ,搜集有关数据,课上汇报。学生带来的材料: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某

7、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这样运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三、利用信息技术呈现过程,降低难度,提高学生参与度。三、利用信息技术呈现过程,降低难度,提高学生参与度。新课标中十分强调数学教学要重视“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参

8、与过程,又要重视学生的知识从何而来,解决何种问题,怎么解决,在有限的时间内探究知识,不是被动的获取知识,而是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能力。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做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采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让学生更清晰、准确地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习的难点就会迎刃而解,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如“循环小数”一课的教学,概念比较抽象,出现的“依次、不断、重复”等这些术语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第一

9、次接触,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和教学知识本身难度的阻碍,学生掌握起来总是很困难、很勉强。如果这节课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一上课就出示例题让学生作除法,然后观察除法算式进行概括,学生会学的吃力、无味,而且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索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发展。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在这里我根据循环小数中存在的“循环现象”这一特点,把生活中的循环现象用多媒体特殊的呈现方式引进课堂,赋予知识于情趣,效果则就大不相同了。课伊始,用电脑演示“春、夏、秋、冬”四季风景,配话外音并连续重复进行播放,并告诉学生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在数学知识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循环现象,从而引入新课“循环小数”。学生在欣赏

10、风景的同时借助于身边的事对后面概念里将要用到的“循环”现象有所感悟和理解,并对循环现象会产生好奇感,这时再出示除法式题,让学生去试除、去观察、去发现,归结循环小数的规律。这样不但分散了教学难点,而且使学生对循环小数产生了奥妙之感,主动去探索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和规律。电教媒体在此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这样的课,学生不仅对数学知识掌握得很好,而且从中看到了数学的美感,培养了学生乐学的情趣。课后学生普遍反映:这样上课有趣、有味,我们很喜欢。四、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拓展思维,培

11、养学生创造能力。四、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构成的主要因素,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挖掘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充分展现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借助计算机,教师顿时变得神通广大,他能创设出比传统教学更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可以根据需要让屏幕顷刻出现所要的图形,屏幕图文可以闪烁、变色,还可以使图形平移、旋转、翻折,无形中展现了数学思维过程,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也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代替的。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

12、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把 12 朵花看作单位“1”(屏幕显示 12 朵花,再用圆圈圈起来);把 12 朵花平均分成 4 份,提问:每份有几朵花?把其中的一份(3 朵花)闪动一下,提问:每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思考:这 12 朵花还可能怎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可平均分成 2 份、3 份、6 份、12 份,教师分别在屏幕上进行演示,每演示一种分法,都启发学生思考:每份有几朵花?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提问:同样把 12 朵花看作单位“1”,为什么每份的数量却不同呢?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和研

13、究,从而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多角度地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求,在这里,教学媒体的使用就具备和发挥了发展学生思维的功能。五、利用信息技术输出信息,及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五、利用信息技术输出信息,及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课堂教学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活学活用数学知识。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随着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传统的

14、机械重复,题海战术等一类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不科学的做法,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重要思想,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形式,又要具体考虑练习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巧练活用,优化新知巩固,使学生学而不厌,做而不烦。例如: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章的第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时,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后,再归纳出面积的含义。于是我先让学生触摸桌面、书本面、文具盒的表面,而后用电脑出示一些物体,并让学生用鼠标点击这些物体的表面。点对的会得到电脑的夸奖:“真聪明,点对了!“,同时观察到物体的表面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而点错的学生会听到电脑的提示

15、:“再看看,再来一次。“多媒体的这种设置不仅使做的对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做错的学生不气馁从而产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的意识。由于已经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在电脑演示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回答出面积的含义,学生会兴趣盎然地讨论、总结,然后归纳。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不但会顺理成章的接受而且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概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软硬件,要考虑它的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属于“画蛇添足或效果不明显的就干脆不用或少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可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如果只流于形式,就失去了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运用现代教学媒

16、体教学不是越多越好。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的特点,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开展“网上模拟购物”、“夺红旗”、“小小能手大比拼”、“小组对抗赛”等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创设富有变化的练习情境,可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像判断、选择题型,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会表扬你,来一声“棒极了!”或是给学生献上一束鲜花,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即时的反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让学生在练中学,提高练习的效率,从而使知识系统化。六、利用信息技术扩充信息,增大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六、利用信息技术扩充信息,增大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最优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