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7561326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6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2012 11略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秦素萍董 旭路晓延(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 河北 石家庄)【摘 要】 随着我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把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列为重中之重,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高校的 主要改革方向和发展目标。 本文试图从高等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担负的重要使命、 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状、 今后改革的方向等方面进行阐述, 认为既要改革办学思想, 又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 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加强教师队伍建 设, 形成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创新型人才; 培养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 是人

2、类发展、 社会进步 的基础。而创新离不开教育, 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支撑。如果说 创新是民族之本, 教育就是创新之源。 只有深刻认识高等教育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重要地位, 从而加大改革力度, 建立 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教育体制、 机制和环境, 建立创 新的渠道, 形成创新的氛围, 才能适应时代要求, 应对未来挑战。 一、 高等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重要地位 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 经验 和方法, 并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新成果, 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 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 创新是以良好教育为基础的, 教育质量 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的水平和能力, 高等教育尤其

3、如 此, 因为它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社会。对于个人来讲, 要具备 优秀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必须先接受良好的教育; 对于国 家也是如此, 要通过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也必须先培养一大批 创新型人才, 因此, 要想创新, 教育必须先行。 这也是被一些发 达国家所证实的真理。 二战以后, 美国更是把教育放在了推动 创新的优先发展地位, 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与此同时, 美国还 采取各种手段, 从各国和地区争夺人才。 德国、 日本、 韩国等国 家也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首要 基地。 针对我国创新能力较弱的情况,2006 年党中央提出建设 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 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

4、新能力作为发展 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推动科学技 术的跨越式发展;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 贯 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 培养高水平 创新人才, 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大力推进理论创 新、 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 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事业。 到 2020年, 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 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集成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大幅增强, 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 战略性高 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实现跨越式发展

5、, 若干领域创新成果进入世 界前列; 创新环境更加优化, 创新效益大幅提高, 创新人才竞相 涌现, 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 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 力大幅提升,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和造就 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和主要阵地, 任务艰巨, 责任重大。 二、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现阶段, 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 大学在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等方面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成 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但是, 和发达国家相比, 对照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我国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 许多不足, 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不足体现在: 首先是对

6、创新型人才培养缺乏科学认识和研 究。不少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存在认识上的 错误, 认为这只是针对少数学习尖子的培养教育, 甚至认为只 不过是多培养几个 “小发明家” 而已, 因而对创新型人才及其培 养缺乏深入、 细致、 系统的科学研究, 不能为高校的 “创新教育” 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仅停留在重要性、 必 要性的宣传以及怎样改革的分析探讨上, 未能深入细致地探讨 创新型人才具体的规格要求、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创新型人才 的差异、 不同专业与学科怎样改革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这些实质性的问题, 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导致高校对创 新型人才的培养缺乏明确的目标

7、与要求。 其次是传统教育模式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由于受 传统办学与教育模式的影响, 无论是学校领导、 教师, 还是学 生, 都已形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与习惯, 对传统的按部就 班的教学、 教育活动有着强烈的依恋情结。 现在要打破传统的 教育模式, 进行改革创新, 学校师生在认识上、 情感上、 行为上 都有一些不适应, 甚至出现一些障碍, 也就严重影响他们开展 “创新教育” 的积极性。 再者是高校教师的意识和素质也不能适应创新型人才的 培养。 首先, 数年或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使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教 学模式形成定势, 尽管极大多数教师从理论上明白培养创新型 人才的重要性, 也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已

8、不适应时代发展对人 才质量的要求, 必须开展 “创新教育” , 必须进行改革。但他们 也非常清楚地知道, 改革必须进行新的探索研究, 必须勇于开 拓创新, 具有较大的风险, 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很难预料, 也很 难控制把握。因风险意识而产生的矛盾心理导致许多高校教 师对 “创新教育” 缺乏热情与积极性, 许多人在等待, 不愿意先 冒风险。第二, 利益关系的影响。许多教师担心搞改革、 搞开 拓创新会费力不讨好, 得不偿失。许多教师认为, 搞 “创新教 育” 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是否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还很 难把握, 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也就没有必要非得这样做。 这种对利益的权衡与考虑, 也

9、影响一些教师对 “创新教育” 的热 情与积极性, 不愿投入到 “创新教育” 的改革中去, 如果教师队 伍缺乏创新意识、 创新激情与创新能力, 就很难培养出优秀的 创新型人才。162012 11三、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点 西方发达国家创新素质教育开展得比较早, 在教育理念、 办学模式和教育体制等方面都比较成熟, 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 模式更趋合理化。 因此, 我国高校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 础上, 立足我国国情, 以遵循教育规律和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 理念为出发点, 积极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 式。1.更新观念, 树立创新教育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加 强创新教育首先必

10、须确立创新思想。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认 识到: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是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潮流, 把创新 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是迎接知识经济 挑战、 促进经济科技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 必须转变教 育理念, 树立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整合为特点的教育内 容观、 以注重学生创造、 个性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方法观、 以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观。2.改革模式, 建立创新教育体系。那种把教育单纯视为知 识继承, 以及师者传道、 授业、 解惑的观念已不完全符合知识经 济时代的需要。 必须着眼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以培养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11、为目标, 全 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深化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改 革,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机制创新和设施手段、 教学情境, 建立 质量监控体系、 实施教育教学全面质量管理, 构建以培养大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体系。 建立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注重与企业的交流, 加强实践教学。3.强化素质, 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教师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起主导作用, 因此要建立健全师资队伍素质强化机制, 包括管理机制、 培养机制、 考核机制等。大学教师不仅要有渊 博的知识, 广阔的视野, 更重要的是有一流的教育方法和创新 能力, 能够给学生的是潜移默化的感染, 而不是传统的

12、“填鸭 式” 的灌输。 因此, 大学教师不应是传统的教书匠, 而应该成为 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卓越创新能力的先行者。 大学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高等 教育应着眼未来, 放眼世界, 立足国情, 博采众长, 正确认识创 新的内涵, 把握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 大力改革完善人才培养 制度, 按照 “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的培养理念, 努力推进教学改 革, 尽快构建一个能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参考文献: 1汤永杰, 赵明宪.新世纪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高 等农业教育J.中国论文下载, 2005 (12) : 45-47. 2郭兴启, 李菡, 郭恒俊.国内外大学生创新

13、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高等农业教育, 2009 (2) : 89-91. 3骆冬燕.大学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32) : 22-24. 4乔万敏, 邢亮.开放式教育: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教育研究, 2010 (10) : 86-90.注:本论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 2011 年度项目 No. HB11JY007竞赛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研究徐凤平(江苏教育学院如皋分院 (如皋高等师范学校) , 江苏 南通)【摘 要】 本文通过几次的教学实验和总结, 探讨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采用竞赛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结果显 示, 竞赛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

14、习计算机专业的兴趣, 提高自身竞争力, 改善学习效率。 【关键词】 竞赛学习; 学习动机; 计算机专业一、 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 我校具有 110 年的历史, 属于五年制高职师范院校, 高师 专业是我校的一大特色, 而计算机应用这个专业还属于我校一 个比较年轻的专业。 由于近些年我校生源质量的下降, 很多学 生到我校上学完全是为了能够完成升学的愿望, 而相对比较优 秀的同学优先选择我校高师专业, 因此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不 高, 学习能力不强, 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了解甚少。而计算机应 用专业又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较 高, 因此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

15、激发计算机应用这个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近几年中我 一直试探采用竞赛学习的方式, 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 关于游戏学习动机的研究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内部因素, 是教育理论和心理 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一种学习目标 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影响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 诸如学习者的需要, 对 学习活动的好奇心、 兴趣、 胜任感和成就感等。学习者在学习 活动中感受到的乐趣越多, 就越愿意主动参与并完成任务, 学 习动机就越高, 除此之外, 参加具有挑战性活动能激发学习者 学习兴趣, 友好的竞争活动能增强并提高自身竞争力, 这些动 力能促进学习者更好的完成活动内容。 三、 竞赛学习模式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本研究选取如皋高等师范学校某计算机班开设的计算机 程序设计为例, 跟踪调研使用竞赛学习模式的两门课程, 通过 介绍竞赛学习过程, 提交小组最佳作品以及学生对该课程学习 兴趣及结果的反馈, 探索竞赛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1. “矩阵游戏” 在课程的学习中, 设计使用基于P2P模型, 由N 个参与者 参加的文件下载矩阵游戏, 将参与者分为 G 个小组, 每个成员 为一组, 要求彼此运用智慧与技巧与对方实现文件交换, 计数 方式参考 “囚徒困境” 矩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