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的比较及整合应用探析_石丽娟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559436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的比较及整合应用探析_石丽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的比较及整合应用探析_石丽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的比较及整合应用探析_石丽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的比较及整合应用探析_石丽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 2 0 1 0 年第 4 期 (中 )STUDY AND EXPLORE研究与探索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的比较及整合应用探析山东经济学院石丽娟邵春晖一、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基本内涵(一 ) 经济增加值 (E V A ) E V A 是经济增加值 (E c o n o m i c V a l u eA d d e d ) 的缩写, 它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成本和股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 E V A是对真正“ 经济“ 利润的评价。 其简单计算公式为: E V A = N O P A T - WA C CT C其中, N O P A T 是指税后经营利润, WA C C 是

2、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T C 是指资本总额 (不仅包括债权人的权益成本, 还包括股东的权益成本 ) 。 E V A考虑的资本成本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机会成本。E V A 的最大特点就是会计利润中扣除了权益资本成本,并且对公认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功能性缺陷扭曲的信息做出必要的调整, 这使其更能准确地衡量股东财富, 与企业的价值也最为相关。E V A 的本质是从股东的角度重新定义了企业利润,为企业创造了价值,为股东增加了财富。只有当企业利润超过股东的资本成本时, 即E V A 大于零, 企业价值和股东的财富才真正增加了。(二 ) 平衡计分卡 (B S C ) 平衡计分卡B S C (B a l a

3、n c e d S c o r e C a -r d ) , 是一种基于战略管理思想的业绩评价系统, 有助于企业战略定位能力、 核心竞争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B S C 是将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一套全方位的运作目标和绩效指标, 作为执行战略和监控的工具, 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沟通工具。 平衡计分卡从财务、 顾客、 内部控制、 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综合评价企业业绩, 从而将企业的远景、 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联系起来, 将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评测指标, 以实现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二、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比较分析(一

4、) 研究角度E V A 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进行研究的。 经济学家认为历史成本或者现行成本都没有反映企业真正的成本和收益, 他们主张用机会成本的概念, E V A 的资本成本反映的就是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 他们认为资本也是投入企业的生产要素, 要反映企业的真正利润必须要考虑资本成本,传统的会计利润只考虑了债务资本成本, 对于权益资本成本视而不见, 所得的会计利润没有真正的反映企业的经济利润, E V A 扣除掉了包括股东投入资本在内的总的成本, 因此它反映的经济学上的经济利润。 B S C 的研究角度是管理学, 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企业价值创造的动因, 在传统业绩评价体系中融入了很多非财务指标

5、以及不可量化指标,将管理学的许多成果揉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 财务、 顾客、 内部经营以及学习和成长基本上包括了企业管理的所有理绩效。 债权的整体水平提高, 一方面, 可相对提高经理人的持股比例, 从而缓解股东与经营者的冲突; 另一方面, 清偿到期负债对支出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具有硬约束,进而抑制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从国内文献来看, 虽然债权融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未能取得一致性结论, 但肯定的是债权融资对企业经营业绩具有显著影响。 由于资金供给者对现金流的要求不同, 债权融资的期限结构、 类型结构、 优先结构都会影响公司治理的绩效。 一般认为, 短期债权融资主要是在企业清算和约束经营

6、者对自由现金流量的随意决定权方面起作用,长期债权融资主要是防止公司无效扩张或建造经营者帝国。 银行等非公开债权具有信息优势, 对企业的约束表现为软约束, 而债券等公开债权处于信息劣势, 对企业的约束则是硬约束。 具有优先权的债权人能有效抑制股东的投资不足行为 (S t u l z 、 J o h n s o n , 1 9 8 5 ) ;而要使债权人监控企业的动机最大化, 监控企业的债权人必须是优先级债权人, 而且应该是唯一的优先级债权人 (P a r k , 2 0 0 0 ) 。三、公司治理问题解决对策我国的公司治理不能照抄照搬他国经验,必须结合我国的经济、 文化环境, 扬长避短, 加强内

7、部治理的同时改进外部融资环境, 使公司治理朝着以内部治理为主, 外部治理为辅的混合模式发展。第一, 建立合理的股权分散结构, 强化内部治理。 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合理的股权融资方式之上的。建立合理的股权分散结构, 使股权结构趋向多元化, 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些能够与第一大股东抗衡的第二、 三、 四大股东, 通过多个控制性大股东的股 权制衡, 强化内部治理。 具体做法是: 在股权分置改革继续深化的背景下, 有计划地允许外资通过收购、 兼并进入我国资本市场, 鼓励养老基金、 失业基金等各类基金通过不同渠道进入资本市场, 鼓励资本市场的收购和兼并,特别是非国有法人对国有控股公司的收购、 兼并, 逐

8、步使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主流, 形成抗衡的股权制约, 为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奠定基础。 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有动力去解决内部治理中的种种问题。第二, 多元化债权融资结构, 强化外部治理。 多元化债权融资结构, 应加快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 发挥债券融资在公司治理中的 “硬约束” 作用。 与股票市场相比,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 然而, 企业债券作为一种 “私人债券” , 对公司的约束更强, 到期公司必须偿还, 因此, 发展企业债券, 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外部监控机制, 具有特殊的作用。第三, 培育优良市场环境, 减弱内部人控制。 培育优良的市场环境是提高我国公司治理、 减弱内部人控

9、制的必由之路。 首先, 产权明晰、 市场化运作、 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是国有股东虚置, 银行贷款软约束的根治之方。 其次, 结合我国实际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让独立董事真正发挥作用。最后,发展和完善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 促进公司控制权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发展。参考文献:1 宁向东:公司治理理论 ,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版。 2 严武: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机制 ,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3 方媛 : 公司治理与债务融资结构互动效应分析 ,财会 通讯 (综合 ) 2007年第6期。(编辑刘姗 )5 1综合 2 0 1 0 年第 4 期 (中 )STUDY AND EXPLORE研究与探索范围。 B

10、 S C 通过逐一评价管理者在这些领域的作为来评价管理者的业绩, 迫使管理者更多关注非财务领域的管理。(二) 理论基础E V A 以财务管理理论为基础, 是建立在委托代理和资本保全与增值理论基础之上,尤其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的出现, 巩固了E V A 的理论根基, 加快了E V A 有效地应用于实践的脚步;通过E V A 计算的若干调整事项使E V A 超越了“财务指标” 范畴,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经济指标” 。 而B S C 则是在战略管理理论和核心竞争能力理论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是一种超越财务或会计的业绩评价系统,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融合的业绩评价系统。就两者的理论基础进行比较, E

11、V A 偏重于财务理论方向, 而B S C 则更偏重于战略管理。(三 ) 目标导向E V A 理论在不否认公司应该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同时, 认为股东利益是第一位的。 它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经营的目标,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即是在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其理由是股东提供了所有企业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资本, 股东不会为不能获取足够预期收益的公司提供资本。 一旦公司不能满足股东获取预期利润的愿望, 那么股东必然撤资, 企业必然消失。 因此只有最先满足股东的利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才能实现。 B S C 关心的是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 B S C 认为企业价值创造的动因是股东、 债权人、 客户、 员工,

12、他强调管理人员必须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能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因此B S C 通过利益相关者得到满足的程度来衡量管理人员的业绩。 平衡计分卡通过财务角度反映债权人和股东的满足程度,通过顾客角度反映客户的满足程度, 通过内部业务角度、 学习和成长角度反映了员工的满足程度。(四 ) 评价指标E V A 的评价指标体现为单一的综合性业绩指标。 从实质上讲, E V A 是一种广义的财务指标, 对严格意义上的财务指标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这些调整要特别考虑公司的战略、 组织结构、 业务组合和会计政策, 以便使以财务模型为基础的计算在简单和精确之间实现最佳的平衡。 E V A 指标本身就代表了股东

13、财富的创造与毁灭,其结果直接反映了企业目标的实现程度。 B S C 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中融入了一系列的非财务指标急不可量化的指标, 通过顾客、 内部经营过程、 学习和成长方面的业绩评价指标来补充传统的, 更强调无形资产在企业业绩提高上的重要作用, 其评价指标根源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竞争需要。 而且, 平衡计分卡要求经理人员从四个角度选择数量有限的关键指标, 因而有助于将注意力集中在战略远景上来。 一般平衡计分卡要使用十几个或更多的评价指标, 因此对于指标权重的确定问题无法回避。(五 ) 评价侧重点E V A 业绩评价系统的作用突出体现在管理和激励两方面, 着重于对 “结果” 进行

14、评价, 并以此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业绩评价, 将本期的经济增加值与上一期的经济增加值进行比较, 如果结果为正则说明经营者为股东创造了财富, 企业价值也得到的提高; 如果结果为零或负数, 则说明没增加或损害了股东的财富。 而B S C 业绩评价系统主要是评价企业战略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具体效果, 即侧重于对 “过程” 的评价。 平衡计分卡在实施过程中首先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 然后根据战略目标进行划分确定各部门的目标, 确定达到目标的关键因素, 最后形成指导个人行动的绩效目标。 通过真个过程中的因果关系控制使得管 理者对公司的经营有全面准确的了解, 使得企业的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改

15、善自己的行为, 提高业绩从而提高企业价值。三、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的整合应用探析(一 ) 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整合应用的可行性分析E V A与B S C 在企业业绩评价中有着各自的优势,同时也都存在不足之处, 应当取长补短, 整合应用。关于经济增加值。首先, E V A 从经营利润中扣除了权益资本成本, 从而真实的反映了企业经济利润, 并将股东财富与企业价值联系在一起, 可有效促使管理者最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同时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 但是这样很容易导致管理者的短期行为, 管理者可能会放弃那些对企业长期发展有利但缺乏现实利益的项目。 其次, E V A 作为财务衡量指标, 能够精确可靠的计量

16、, 得出一个关于管理者经营业绩的结果, 但是它摆脱不了片面反映企业经营最终结果这一缺陷, 不能反映企业在客户关系管理、 内部运营以及创新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更不能有效分析经营过程中的问题症结, 很难解释企业内在成长机会, 增加了企业对未来预期的难度。 同时, E V A 也是滞后的评价指标, 无法及时和有效评价, 更无法对战略变革进行管理。关于平衡计分卡。 B S C 是站在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将业绩评价与企业战略联系在一起, 促使管理者去分析影响整个企业业绩的各种关键因素 (即超前的驱动因素, 可以弥补E V A 的滞后性 ) , 而不单是了解短期的财务结果, 有助于管理者始终关注整个业务活动的发展过程,并确保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与企业的长期战略保持一致, 有效避免了管理者短期行为。 同时它实现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 使得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 但是B S C 也存在局限性, 其引入的定性指标、 非财务指标难以量化, 难以得到客观结果。 企业必须根据战略管理要求和内外部的环境来选择不同的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