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及其防治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551640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白蛾及其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美国白蛾及其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美国白蛾及其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美国白蛾及其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美国白蛾及其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国白蛾及其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白蛾及其防治(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国白蛾及其防治美国白蛾及其防治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第一节 临床常用刺法临床常用刺法很多,现主要介绍透穴刺法、多针刺法、深浅刺法、运动针刺法等内容。一透穴刺法一针透两穴或一针透多穴治疗疾病的刺法。透穴刺法始于元代,王国瑞在玉龙经中说:“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大力倡导透穴刺法,他在为玉龙歌作注解时,把他本人的透穴经验加入作注,将透穴针法扩大为十二种。现代针灸临床上对透穴针法更是普遍应用。(一)操作方法与应用范围1直透法操作:直刺进针,由甲穴向其对应的乙穴透刺,刺入甲穴得气后,继续刺入乙穴,得气后实施相应手法。应用:表里两经

2、直透:治疗表里两经病症。如:内关外关治胸痛、心悸、疟疾;太溪昆仑治肾虚牙痛、足跟痛。邻近经脉直透:治疗邻近经脉病症。如:阳陵泉阴陵泉治胆道病、膝痛;悬钟三阴交治偏头痛;条口承山治肩周炎、肩部扭伤。2斜透法操作:斜刺进针,从甲穴透至本经或相关经的乙穴,得气后施行相应手法。应用:本经斜透法:治疗本经病变。如:曲池手三里治疗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足三里上巨虚治疗腹泻、腹痛。异经斜透法:治疗相关经脉病症。如:太冲涌泉治疗头顶痛、足趾麻木;足三里承山(5 寸)治疗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3横透法操作:横刺进针,从甲穴透向本经或相关经的乙穴,得气后施相应手法。应用:本经横透法:治疗本经病变。如:百会前顶治疗巅

3、顶痛;上星神庭治疗鼻塞。异经横透法:治疗相关经脉病症。如:地仓颊车治疗口眼歪斜;地仓人中治疗上唇麻木不仁。横透法多用于皮肉浅薄处(头面、胸背) ;以及邻近有血管,深层有重要脏器的部位;或用于病邪在浅表的疾病。(二)作用特点1精简用穴透穴刺法一针多穴,刺针少,刺激穴位多,既减轻了多针多穴透皮的损伤与痛苦,又获得了多穴的效果,提高了临床疗效。2扩大腧穴的主治范围由于透穴针法一针可刺多穴,能达到常规针法一针一穴所达不到的效果,扩大腧穴的主治范围。如足三里向上朝犊鼻斜刺或平刺可治疗膝痛,向阳陵泉透刺可治胆道病,向上巨虚斜刺可治肠道病,向承山斜刺可治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3促进经气传导由于透穴疗法一针二

4、穴或一针多穴,容易激发经气,促使经气传导扩散,提高疗效。如内关透间使可促进经气沿本经向上传导,直达心胸,治疗心绞痛。(三)注意事项1透穴深度以相关穴位得气为度,不必刺穿乙穴皮肤,也不一定要透达乙穴的表皮下。2透穴进针时要避开血管、骨骼、肌腱、内脏,进针缓慢,注意方向和深度,防止针刺损伤组织器官。3透穴刺法手法要轻柔缓慢,透皮后缓慢进针,捻转角度与力度宜小,透刺穴位得气后,用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4因人施术。年轻体壮、针刺耐受性强、针感迟钝者多用本法;年老体弱、针刺敏感者慎用本法;孕妇、婴幼儿忌用本法。附:杨继洲透穴针法1印堂沿皮透左右攒竹,治小儿惊风。2风池横刺 1.5 寸透风府,治痰饮偏正头风

5、。3合谷透劳宫治无痰偏正头风。4地仓透颊车、颊车透地仓治口眼歪斜。5头维沿皮透两额角治头痛眩晕。6瞳子髎透鱼腰治两眼红肿。7膝关透膝眼治两腿疼、膝头红肿。8昆仓透太溪治腿足红肿。9阳陵泉透阴陵泉治鹤膝风。10间使透支沟治寒热、胁痛。11液门沿皮向后透阳池治手臂红肿。12列缺透太渊治寒痰咳嗽。二局部多针刺法在病变局部或腧穴处,用多支毫针刺入施术的方法。由于施术局部刺入的针数多,促进了针刺感应的扩散与传导,提高了临床疗效,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一)傍针刺法在病变局部或腧穴处先直刺一针,再在其旁斜刺一针的刺法。1原文:灵枢官针篇:“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 ”留痹久居:指缠绵

6、难愈的痹证。2操作方法(图 3-1)先在患部痛点正中(或反应点,或某一腧穴)直刺一针(主针) ,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手法 1 分钟;再在该针旁边 0.51 寸处向痛点正中斜刺一针(辅针) ,针尖朝向并靠近主针,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手法 1分钟。促使针感向四周扩散。留针 2030 分钟,隔 510 分钟行针 1 次,针下空虚松滑后出针。3临床应用本法治疗“留痹久居” ,即病位固定不移,病灶较小,缠绵难愈的痹痛。如头痛、关节痛、腰腿痛等。某些顽固性疾病,也可参照本法治疗。(二)齐刺法在病变中心直刺一针,两侧各斜刺一针的刺法。1原文:灵枢官针篇“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

7、气小深者。 ”“寒气小深” 、 “痹气小深”:指病位较深的寒湿痹痛。2操作方法(图 3-2)用 3 支等长毫针,先在痛点中心直刺一针(主针) ,得气后行针 1 分钟;再用 2 支毫针在其两侧(上下或左右)11.5 寸处向痛点中心斜刺(辅针) ,得气后行针 1 分钟。促使针感向深层或四周扩散。留针 2030 分钟,隔 510 分钟行针 1 次,待针下空虚松滑后出针。3临床应用病位较深的寒湿痹证与疼痛。如梨状肌损伤以环跳穴为主针齐刺;腰痛取腰阳关、大肠俞三针齐刺。(三)扬刺法在病变中心直刺一针,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刺法。1原文:灵枢官针篇“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 ”傍内

8、四而浮之:旁边朝中心浅刺四针。寒气之博大者:病变范围较大,病位浅表的病证。2操作方法先用 1.5 寸毫针在病变中心直刺一针(主针) ,得气后捻转行针 1 分钟;再用 4 支毫针(1.53 寸)在其上下左右各 12.5 寸处朝病变中心斜刺或沿皮刺(辅针) ,得气后行针 1 分钟,使针感向四周扩散。留针 2030 分钟,隔 510 分钟行针 1 次。3临床应用本法治“寒气之博大者” ,即病位较浅,病灶较大的疾病。如腱鞘囊肿,可在中心直刺一针至基底部,四周朝中心各刺一针,大幅度捻转提插。(四)围刺法在扬刺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针向病变中心刺入的刺法。1操作方法在病变中心直刺一针,在其四周边缘处向中心

9、斜刺或平刺 48 针(根据病灶面积确定针数,多采用长针) 。得气后捻转行针,留针2030 分钟,隔 510 分钟捻针 1 次,促进针感向四周扩散。2临床应用范围较大的肿块、疼痛、麻木、皮肤病。如股外侧皮神经炎、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等。三病位深浅刺法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实施深浅不同的刺法,叫病位深浅刺法。病位有皮、脉、肉、筋、骨之分,在刺法上也有相应的区别。下面根据灵枢官针篇的五刺、九刺、十二刺中有关内容,按刺皮肤、刺肌肉、刺经筋、刺骨骼四个方面予以介绍。刺脉络(放血)法将在第八章三棱针法中介绍。(一)毛刺、直针刺、半刺(刺皮毛)毛刺、直针刺、半刺均出于灵枢官针篇 ,属于刺皮毛之法。1毛

10、刺原文:灵枢官针篇:“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 ” 素问刺要论:“刺毫毛腠理无伤皮。 ”“浮痹”指浅表疾病,如麻木不仁,疼痛,瘙痒。操作:用短毫针轻浅点刺皮毛,不透皮,勿出血。应用:浅表疾病、小儿疾患。如小儿腹泄,可轻浅点刺水分、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穴。2半刺原文:灵枢官针篇:“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毛,此肺之应也。 ”半与全相对,半刺指进针半途而止,不深入,浅刺针,快出针,不伤肌肉,定位于皮毛,如同拔出毫毛一样。操作:浅表疾病、小儿疾患。小儿感冒发烧:半刺曲池、合谷、列缺、尺泽、风池、风门、大椎、肺俞、身柱等穴。面瘫初期:半刺阳白、太阳、四白、

11、迎香、地仓、颊车、下关、颧髎、人中、承浆、合谷、翳风、风池等穴。斑秃或脂溢性脱发:半刺百会、风池、头维、上星、前顶、大椎等穴或用梅花针叩刺局部。目前的梅花针法为毛刺,半刺法发展而来。3直针刺原文:灵枢官针篇:“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直并不是指进针 90o 的直刺,而是针尖直对病所。操作:押手捏起穴位两旁皮肤,刺手持针针尖朝病所沿皮刺入。应用:浅表病症。 (“寒气之浅” )面瘫:阳白沿皮刺向鱼腰,地仓沿皮刺向颊车,人中沿皮刺向地仓。4注意事项(1)毛刺与半刺均为浅刺疾出,但毛刺较浅,浅刺勿透皮,不出血;半刺较深,浅刺透皮后快速出针。(2)毛刺与半刺均治疗浅表疾病、小儿疾患,刺

12、激量较小不留针,要求取穴较多,一般可取 515 个穴位,不然难以构成有效刺激量。(3)直针刺法发展为现代的沿皮横透法,可酌情留针。(二)分刺、合谷刺及浮刺(刺肌肉)分刺、合谷刺、浮刺均出自灵枢官针篇 ,属于刺肌肉之法。1浮刺原文:灵枢官针篇:“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 ”傍入:从旁边斜针刺入;浮,浅;肌急而寒,指寒邪袭表引起的肌肉拘急疼痛、肌肤麻木不仁等症。操作:斜刺进针至肌肉浅层施术。应用:风寒束表引起的肌肉拘急疼痛、全身酸困不适、肌肤麻木不仁等;或扭伤导致肌肉浅层的疼痛、麻木不适。浮刺与毛刺、半刺均为浅刺法,但毛刺浅刺皮毛而不透皮,半刺浅刺疾出而透皮,毛刺与半刺均定位于皮肤;

13、浮刺则是斜针浅刺至肌肉浅层施术,定位于肌肉浅层。2分刺原文:灵枢官针篇:“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 ” 素问调经论:“病在肉,调之分肉。 ”分肉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指皮下脂肪与肌肉之间赤白相分处,九针中圆针按摩体表,治分肉间邪气的“分肉”即此;一指接近骨骼的肌肉。马玄台注释分肉时说:“肌肉、分肉之别,肌肉在皮内肉上,而分肉则近于骨者也。 ”本文所说的“分肉” ,指接近骨骼的肌肉。间:缝隙、间隙。操作:刺入肌肉间隙捻转提插行针施术。应用:治疗各种肌肉病变。如肌肉疼痛、痉挛、震颤、痿缩,软组织损伤等。痿证:肌肉萎缩处局部穴配阳明经穴,采用分刺法。3合谷刺原文:灵枢官针篇:“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

14、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 ” 素问气穴论:“肉之大会曰谷。 ”合谷指肌肉会合的肌肉丰厚处,左右鸡足有两说,一说指一针多向刺,形如左右鸡足;一说指三针刺入呈鸡爪形,一支直刺,另两支交叉刺向两侧。肌痹指肌肉痹痛。操作:在肌肉丰厚处先直刺至深层,退至浅层后分别向左、右斜刺,使针刺痕迹形如鸡足。应用:治疗各种肌肉病变。 (同分刺法)重症肌无力:局部穴施合谷刺法,配阳明经穴。梨状肌综合症:局部穴施合谷刺法,配足少阳经、足太阳经腧穴。4注意事项(1)浮刺与分刺、合谷刺均为刺肌肉之法,但浮刺刺入肌肉浅层,而分别与合谷刺刺入肌肉深层。(2)分刺与合谷刺均刺“分肉之间” ,即均在肌肉丰厚部位施术,分刺只在肌

15、肉丰厚处作捻转插行针,而合谷刺要求一针多向刺,形如鸡足。(三)恢刺与关刺(刺筋)恢刺与关刺出自灵枢官针篇 。为刺筋之法。1关刺原文:“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 ”关:关节;因为经筋聚会于关节,四肢筋肉尽端都在关节附近,所以刺筋多在关节附近的肌腱上针刺。因为针刺较深,所以不要刺伤血管出血。肝主筋,因此与肝相应。操作:在关节附近的肌腱上针刺,可作小幅度捻转提插,不宜大幅度捣针。防止刺伤肌腱或出血。应用:肌腱、韧带、关节病变。经筋病“以痛为腧” ,刺受损肌腱处阿是穴或附近的穴位,可配合循经远取。岗上肌腱炎:阿是穴、肩髎、曲池、合谷。肱骨外上髁炎:阿

16、是穴、手三里、合谷。2恢刺原文:“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 ”恢:扩大、宽松、舒缓。在此有缓解痉挛,恢复经筋功能之意。张景岳类经注解:“筋急者,不刺筋而刺其傍,必数举其针或前或后以恢其气,则筋痹可舒也。 ”张景岳在这里把“傍”解为刺受损经筋之旁边, “举”解为上提、提举针身。即针刺受损经筋的旁边,或前或后地提插捻转,以缓解经筋拘急,恢复正常功能。张景岳、灵枢经语译的作者张珍玉、王雪苔针灸学辞典等均持此说。新教材把“傍”解为从受损肌腱旁边针刺进针, “举”解为患者抬举活动关节,恢刺便成了一种互动刺法。操作方法一:针刺受损经筋的旁边,或前或后地提插捻转。为一针多向刺法。 (张景岳等)方法二:从受损肌腱旁刺入,捻转插插行针,将针提至皮下,配合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