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上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吴鹏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548758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上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吴鹏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上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吴鹏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上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吴鹏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上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吴鹏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上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吴鹏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上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吴鹏程第一单元共有四篇阅读课文,分别是老师,您好! 、 但愿人长久 、古诗两首 、 秋天以及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 老师,您好!这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诗中“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和“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这两句诗最能体现老师工作的崇高。诗歌把老师比作春蚕,我想把老师比作园丁、蜡烛、铺路石。 但愿人长久 ,但愿大家都能健康生活,美好的情感常留心间。苏轼由中秋圆月想起手足情深,分别七年的弟弟,在深深的思念中体会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理,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2、婵娟”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峨嵋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写的。诗人在秋天的晚上乘船远行,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最后到达渝州。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秋天课文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练习中安排了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八个成语:文思敏捷、聪明过人、青出于蓝、一鸣惊人、桃李争妍、后继有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及

3、李峤的风这首诗,是背诵和运用的重点。习作 1 要求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从春节、植树节、护士节等等中让学生得到启发,设立节日,是为某一类人,或者某个重要的日子所设立,包含着一定的意义,透出浓浓的人文情怀。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在每个孩子们的心中都建立起美好的情感,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身边的人,珍惜朋友,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单元教学目标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分析:四年级的阅读教学注重向小学高年级过渡,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结合语文课程标准 ,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三淡三重”:(1)淡化技能训练、重视感悟积累不可急功近利地对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以免败坏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而是

4、应重视熏陶感染,引导感悟、积累,重视阅读。本单元文章多是诗歌,诗歌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好,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古诗教学要设计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大量的文献显示,当前古诗教学关注四大方面的内容。第一、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5、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首先要大胆地放。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教

6、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通过课件的出示和音乐的渲染,创设适宜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课堂环境。结合以上分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具体落实为:结合以上分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具体落实为:1、掌握 34 个生字,并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4、体会苏轼复杂的心理变化。更好的体验人物热爱生活、豁达大度的美好情感和人生态度,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5、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悟诗歌语言魅力,意境以及作者热爱秋天的浓烈的感

7、情。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大自然的秋景。单元重、难点:单元重、难点:1、学会本单元中的生字新词,学会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2、熟记一些常用的多音字,能在具体的句子中准确地读准它的读音。 3、继续积累成语、古诗及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和形象的语言,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单元教学构想:单元教学构想: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感悟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2、紧扣文后练习,突破教学重难点。3、抓实读写训练,突出读写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