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LOFT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539088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LOFT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LOFT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LOFT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LOFT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 LOFT 元素 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文 / 夏 天将 LOFT 风格的元素特点有选择的运用在室内空间设计当中,可以打破固有的空间结构模式,形成新的分割组织构成,更重要的是同时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突出了实用性,其元素 的运用可以构成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从艺术角度来说,也带来了新的审美层次。方式,他们敢于向传统居住观念提出挑战,对现代城市传统的客厅、书房、卧室的功能分区概念提出挑战。他们大胆地认为, 这不是唯一的空间布局方法,工作和居住完全不必分离,可以 通过自己的需求和设计整合在同一个大的空间当中去,将这些 功能分区重叠到一起。LOFT 的生活方式高度体现了艺术家们 那种独有的精

2、神状态和对自由的追求。追求 LOFT 空间样式的人群大致包含两种类型:一种是如 上所述的强调个性化的艺术家们和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另一种 是对功能性要求较高的对象,适合需要一定空间高度的,比如 各种不同的展示空间设计、展示厅、电视台的演播厅、各种大型的活动等。一、 LOFT风格的基本定义(一)LOFT 风格的起源与发展LOFT 在英语单词里的意思是工厂或仓库的楼层,现指没 有内墙隔断的开敞式平面布置住宅。20 世纪 40 年代,这种居住生活方式最早出现在美国纽约。 当时,艺术家与设计师们将废弃的工业厂房进行改造,将居住、 工作、社交、娱乐等各种空间划分出来,在这样的大空间中,他 们构造出各种生活

3、方式,或者创作艺术,或者办作品展,淋漓 酣畅,无拘无束。后来这些厂房受到了许多最具个性的年轻人 青睐。在 20 世纪后期,逐渐演化成为了一种时尚的居住与工作 方式,并且在全球广为流传。如今,提到艺术家、前卫、先锋、798 等词总会联想到 LOFT 的身影。( 二)LOFT 风格特点与消费群体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下,LOFT 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愈发受到人们的追捧和爱戴,甚至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城市重新 发展的主要潮流,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激动人心的改变, 同时对新时代的城市美学也产生了极大影响。LOFT 最显著的特征是开敞、高大的空间布局,上下双层 的复式结构,类似舞台效果的楼梯和横梁。在这

4、里,居住者可 以将这大跨度流动的空间任意分割,或打造出夹层与半夹层, 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功能分区与布局。正因为 LOFT 的空间有 相当大的灵活性,人们可以自由地创造自己心中的乐园与生活, 不会被已有的建筑部件所制约。人们可以让空间完全敞开,也 可以对其分割,从而体现出不同的功能。在精心的装饰与布置 下,原先粗糙的墙壁与水泥地面和各式各样的钢筋结构已经不 再是旧仓库的代表,一种新的感觉与样貌正在悄然形成,这就 是全新的 LOFT 生活。可以说,LOFT 代表的是特立独行的先锋艺术家和对传统空间敢于进行挑战的艺术工作者们,代表了他们生活和创作的二、 LOFT元素的特点与运用(一)LOFT 各元素

5、的特点及功能性传统的 LOFT 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与演变后,现如今已 经变得更“平民”化,即在很多不同种类的室内设计中都能看 到它的身影,当然这种身影是一种“变相”和“提炼”的,如 许多新建的楼盘、公寓等也打着 LOFT 的标印,内部装修也具 有一些 LOFT 的风格,显然已经不是最早的 LOFT 雏形,但却 是在传统的单纯化的厂房改造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传统的 LOFT 可以按风格元素归纳为以下特点: 首先,空间高大又宽敞,分为上下双层的复式结构,楼梯和横梁类似戏剧舞台的效果,这种空间结构的平面利用系数较 高,通过夹层复合,可使住宅的使用面积提高 50% 70% 。 其次是空间形式上,具有

6、强烈的自由性、开阔性,整个结构 一体化,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固有 的划分,保证了空间的完整性,其实这也是厂房自身的天然特点,只是后来被艺术家改造得更加强化,功能区则完全按主人的习惯 划分,甚至休息的地方也只是同样随意的被置放,可变化性大,人们在里面变得无拘无束,有种狂野不羁的感觉,这种方式现如建筑装潢 73今已经成为部分时尚青年或进行文艺活动的青年的一种选择。再次,是艺术性,这对于 LOFT 来说也是十分显眼的特质, 这与改造它们的艺术家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空间中的氛 围处处流露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情结,还有自然光线的运用, 这得利于厂房自身的天然条件,能够最大限度

7、地将外界光线运 用到室内当中,多采用大面积的开窗,以保证光线的充足。传统 LOFT 还具有强烈的原始工业感、废墟感,在改造下不 论是整体的结构,还是在材料的运用上,都处处流露着主人不同 的情调和强烈化的文艺气息,此类建筑往往乐于暴露,甚至刻意 炫耀现浇水泥梁柱结构,或将各类工业残留物审美化,这恰好证 明了再利用这些工业建筑的入驻者们本身与工业文明的距离感。 机器、水泥、管道,对于他们来说己经不再意味着紧张和压抑, 不再是单调与冷漠,而是踏破铁鞋苦苦寻觅的个性和酷。(二)根据不同需求选择运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代人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追求自由和回归自然的心理因素日益被扩大,传统的住宅

8、 空间已经不能满足部分人心理的需要,所以就有了对两室一厅 或三室一厅的传统住宅空间进行改造的可能性。这样一来,在空间结构上就省去不必要的分割,最大限度 地保证空间的完整性。空间材质上采用原始的工业材料,或留 出砖砖瓦瓦,或使用通风管道作为装饰,或使地面大胆地裸露 出混凝土质地等,这些方法都是不错的选择。家具选择上也完全可以效仿 LOFT 的艺术家所固爱的原始 质地或金属材料质地,甚至去二手市场采购那些破旧的但质地 好的木质用品,当然也可以购买那些工业尺度的家具,体积要 相对庞大,但是在大面积通透的空间中并不会显得笨拙,而是 正如量身定做一般。此外大面积开窗,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 线,使阳光引入

9、房间的最深处,人门可以尽情享受阳光的温暖, 而对于较低的楼层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保证隐私性,如安装 滑动式的磨纱玻璃,也可采用与空间色调相协调的窗帘布等, 总之根据个人的需要可以随意地运用。从心理学上来说处在一个空旷的大面积空间,天然化的材 质加上大面积的自然光线都可以对居住者起到放松心情、缓解 压力的作用。图例的空间虽然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 LOFT,但已经具备了 某些元素在其中,如刻意地保留墙壁的废墟感,开阔的空间形 式,而地面和家具却十分现代化,形成强烈的对比。LOFT 风格 在住宅家族中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一员,但其内涵却不缺乏丰富, 通过主人有选择的主观设计,可以是舒适迷人,可以是遍布工业

10、 的配件,可以是时尚现代,更可以是古典幽雅。重要的是根据功 能性选择利用 LOFT 的元素特点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工作室同样可以吸收 LOFT 元素的运用,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一个优秀的艺术工作室而言,自由、开放、无拘束感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特点,LOFT 满足了他们追求空间变化、宽敞的要求。加上艺术家自身大多性格奔放,LOFT 更为符合他们创 作时的情感需求。而且 LOFT 挑高的空间使得他们便于多角度欣 赏自己的作品,也希望别人可以通过高挑的窗户来欣赏他们的作 品。同时在这些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楼房内,更能激发这类人群的 创作激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艺术创作者的积极性。空间的开放与 舒展也将带

11、给创作者一个愉快的身心,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打造出一个“纯粹”的 LOFT 空间是十分有可能和合适的。三、LOFT 风格在我国利用的意义及前景目前的 LOFT 是一个全球化的趋势,我国的 LOFT 文化大概起步于 20 世纪下半叶,北京的 798,和上海、深圳等发达城 市的几个“SOHO ”区是最著名的代表。其中 798 的结构是典 型的德国包豪斯风格组成的新型创意产业基地,吸引了很多的 设计家、艺术家在此集聚。我们的社会在飞速的发展,LOFT 也得到了升华和改变,如今的 LOFT 显得更加时尚,更加平民 化,从单纯的厂房改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文化,它的界限也变 得越加模糊,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状态

12、的体现,它是设计者追求 自由、追求艺术和独立创新的体现,在当今的室内设计中适当 地加入 LOFT 风格,会是使用性与艺术性达到完美结合。总而言之,LOFT 的兴旺给我们留下了数以百万的城市居 所的丰硕遗产,它展示给我们一种与新世纪的需求相适应的新 的生活空间样板,等到其风格自身达到了可能的饱和度,而全 世界的城市转变已经停滞的时候,也许我们将看到加入 LOFT 元素风格的各种室内空间得到极大的提升。参考文献:1荷马克赖恩特杰斯.空间创意设计.陈冠宏译.大连:大连理工大 学出版社,19952英马库思 费尔德.LOFTS 风格设计.李瑞军译.北京 : 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023英奥里安那 菲尔汀 班克斯.LOFTS空间中的生存.范肃宁译.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4美约翰 派尔(John Pile),世界室内设计史.刘先觉译.北京 : 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20035霍维国,霍光.中国室内设计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刘森林.世界室内设计史略.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7来增详,陆震纬.室内设计原理(上、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8韩建新, 刘广洁.建筑装饰构造 (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作者简介:夏天,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教师实习编辑: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