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透镜导学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7537223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透镜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物理透镜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物理透镜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物理透镜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物理透镜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透镜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透镜导学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透镜课题:透镜 序号:序号:2525导学目标知识点:导学目标知识点: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知道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导学方法:实验探讨法导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课 时:时:1 1 课时课时导学过程:导学过程:课前导学课前导学:有关透镜的几个基本概念:有关透镜的几个基本概念:1、_厚,_薄,叫凸透镜,_薄,_厚,叫做凹透镜。2、_叫主光轴(简称立轴) ,_叫光心。课堂导学课堂导学:透镜对光的作用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作用。2、画出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画三条。3、画出通过透镜焦点的光线和通过透镜中心的光线的光路

2、。焦点和焦距:_ 叫做焦点,_ 叫做焦距。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1、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2、怎样确定焦点,测未知凸透镜的焦距。3、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路线。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完成下列光折射的传播路线。2、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几幅光路图中,错误的是( )3、如图所示,已知两条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画出两条对应的入射光线。4、同学们在讨论“如何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冰成_, “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_位置。课外练习:课外练习:5、如图所示,N 是一

3、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 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圆孔,M 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从外径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球面镜、凹秀镜这四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件嵌入圆孔 P 中,发现在光屏M 上呈现一个比圆孔大 P 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 P 中的那个光学器件。A、可能是球面镜B、可能是厚平板玻璃C、可能是凸透镜D、可能是凹透镜6、 教材 P62 2、3、4、5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课题:生活中的透镜课题:生活中的透镜 序号:序号:2626导学目标知识点:导学目标知识点: 1、认识凸透镜的成像性质。 2、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各自应用原理。 3、理解实像和

4、虚像。 导学方法:导学方法:观察讨论法 课课 时:时:1 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课前导学: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画出凸透镜、凹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折射路径。 课堂导学:课堂导学: 1、照相机 (1)基本构造(观察照相机) 镜头相当于一个_;镜头后,照相机底部安放有_,它的作用(记录 ) 。还有快门(控制 ) ;光圈(控制 ) ;调焦环(调节 ) 。(2)成像特点 物体离照相机镜头_,成像记录的胶卷离镜头_,看到的像是 _,_。 2、投影仪 (1)基本构造(观察投影仪) 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成像_;镜头下有一个放投影片台面; 平面镜(取下平面镜感知作用并观察天花板

5、上的成像特点)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之 在屏幕上成像) 。 (2)成像特点: 成像特点是: 3、放大镜 (1)放大镜就是一个_。 (2)使用体验其成像特点: 透过镜看到物体的那边有一个 、 的像。 4、实像和虚像 (1)实像: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像,并能使胶片感光记录下来(光屏承 接得到像) 。 例: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 特点:实像与物体分居凸透镜的两侧。倒立的 体验凸透镜成实像:学生画成实像光路。(2)虚像:通过凸透镜射的光没有会聚,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放物一 侧成虚像发出的(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光屏承接不到,也不能使胶片感光。例:平面镜所成的虚像

6、,放大镜所成的虚像。 特点: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同侧,正立的。 体验:凸透镜成虚像,学生画成虚像光路。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1、小明同学用镜头焦距为 6cm 的普通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相,按快门时不小心将中指的指尖触摸到镜头一小部分,这张照片上能不能有小明同学指尖清晰的像?并说明理由。_ _ 2、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A、投放在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B、若使屏幕上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D、若使屏幕上的画

7、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时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C、投影仪 D、汽车的后视镜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序号:序号:2727班级:_姓名:_导学目标知识点:导学目标知识点: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探究过程。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像距变化的规律。3、认识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4、会画各种成像的光路图。导学方法: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导学过程导学过程:课前导学:课前导学:1、照相机

8、和投影仪所成的像共性的是_,所不同的是:物距_,像的大小_。2、放大镜要求物距_,成像特点是_、_、_。课堂导学课堂导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过程。(1)提出问题:(根据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距_有什么关系呢?(2)猜想: ; ;可把物距相对于焦距分出不同的区域分析成像。物距较远处 u2f;物距较近处 f2fu2f2fuf2fufu2f,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轮廓最清) ,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 u,像距 v,填入表。按要求依次做出表格中其它物距范围的成像。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根据表格记录,找出凸透

9、镜成像的规律。像的虚实:_像的大小:_像的正倒:_讨论:u=2f,u=f 的成像;物距越远,像距怎样变,像怎样变,_。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画出一个带箭头的线段“个”竖立在凸透镜主轴上,u2f,f2ffu2fuf3、近视眼和远视眼比较产生原因;矫正方法。4、显微镜和望远镜异同点构造; 原理。课堂导学:课堂导学:判定透镜对光的作用是会聚还是发散的方法例: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判定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触摸法;平行光检测;用光屏检测。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u=f 不能成像。u=2f 等于实像。u 在 2f 以外,u 减小,v 变大,像也变大;u 在 f 以内,u 减小,v

10、 变小,像也变小。凡是倒立的实像,凡正立是虚像。成像光路是可逆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 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 S 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 8cm,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所示,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 )第 3 题图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

11、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 a、b、c、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是利用蜡烛放在 a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 b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投影仪是利用蜡烛放在 d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 b 点成的像比它放在 c点成的像大课后练习课后练习4、把图中的凸透镜看做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拿走近视眼镜,应将光屏( )A、保持在原来位置B、靠近透镜C、远离透镜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5、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_的实像,落在目镜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存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_(选填“近视”或“远视” )镜片来代替。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