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536884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学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丰富的词句,可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还是愁眉苦脸、语言生涩。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因为每一单元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比较长,学生练笔次数相对来说很少,就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脱节。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都比较重视让学生读、说、思,学生动笔的机会不多。有的阅读课上,学生偶尔动笔也是写写批注,划出重点词句。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想一想、说一说都能做到,可写起来却感到非常吃力。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所学的课文,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既

2、强化语言运用,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又促进学生读、写、思有机结合,提高运用语言写好作文的能力。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阅读教学中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儿童很善于模仿,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让学生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中所积累和感悟的知识进行写作,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而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2名家教育理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语

3、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认为:“当学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算真正的语文课堂。”三、研究目标探索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增加学生写作训练次数,降低学生写作训练难度,激发学生写作训练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让学生乐写、善写。四、研究内容1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让他们能自由地表达。2探索阅读教学中设计读写结合训练点的方法。五、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10 年 5 月(1)制定课题方案。(2)学习本关的理论和教学案例。2实施阶

4、段:2010 年 5 月2010 年 12 月(1)认真研读教材,提前集中确定好每一单元中每一课的读写结合点。(2)将优秀的练笔内容集中展示,并在班级中的交流。通过互评互阅,让孩子共享成功的快乐,激励孩子写出更多的好片段。(3)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前、中、后期的书面调查,并对照小结。3总结阶段:2011 年 4 月(1)将学生的精彩练笔汇编成册。(2)完成结题报告。六、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七、研究成果展示形式(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课题研究案例分析。(3)学生精彩课堂练笔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乐学高效”模式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 问题提出: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

5、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一直都在持续不断地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一直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总趋势。柳斌同志曾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意义来讲,是要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而且要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提出了一系列带有鲜明的时代性、紧迫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改变过去“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教学结构陈旧,课堂教育效率低”的现状。自2001 年新一轮新课改进行以来,在我校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中,随意探究、无效合作、盲目综合、大度开放、纵容个性、脱离文本等

6、现象极为普遍,学生语文素养难以提高。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人所共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是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基于此,我们设想,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建高效课堂”为宗旨,从课堂结构和教学程序的角度,在外地小学语文课堂“少教多学”模式的基础上创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乐学高效”模式,即整合阅读课堂教学内容,优化阅读课堂教学程序,简化阅读课堂教学步骤,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主动快乐地质疑、探究、表达、练习,真正的学语文,用语文,从而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7、和教师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二、 理论依据1、基础教育改革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内容、形式、手段、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要体现“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的高质量、高层次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过程、研究探

8、索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教学方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优化教学过程的研究提供了目标借鉴。2.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教学过程最优化”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效果标准是指每个学生于某个时间,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水平;时间标准是指师生应遵守国家规定和学校要求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巴班斯基

9、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则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3.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论(即“课程教学”理论)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早在 20 世纪初叶,约翰.杜威就系统提出了整合课程与教学的理念。20 世纪末叶,当教育的核心由“制度课程”为“体验课程”所取代的时候,当课程与教学的价值取向由“工具理性”为“解放理性”所取代的时候,当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获得普遍性的、价值中立的课程开发或教学设计的程序、规则、模式,而把重心置于理解活生生的教学情境的时候,课程与教学的界限再一次模糊,二者再一次融合起来,重新整合课程与教学已成为时代精神的要求。对这种课程与教学整

10、合的新的理念及相应的实践形态,美国学者韦迪(R.Weade)用一个新的术语来概括,这就是“课程教学”。4、:“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人人都有学习动力,都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帮助学生探索生活、学业的促进者;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生本教育理论在“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理论,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本教育把一切力量聚集于人的发展,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实现了主体认识的大转变,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课堂中人的解放。三、课题界定:1、“小学中高年级”:即小学四、五、六年级。2、“教学模式”:“模式

11、”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3、语文阅读课堂“乐学高效”教学模式。即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熟练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优化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2、形成动态的、可操作性的教学过程和活动程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学习方法、和谐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学习,在主动中达成高效的目的。四、研究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1、在教学实践中创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乐学高效”教学模式,以实现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的高效性和发展性。2、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乐学高效”教学模式,研究此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效,为推动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贡献实践范式。(二)研究内容:1、调查与分析我校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2、研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乐学高效”教学模式的策略与方法,使教师树立崭新的课程观、高效的教学观、全面的质量观和发展的

13、学生观,在教学实践中重新确立自己的角色定位。3、研究和构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乐学高效”教学模式,探索优化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方法、优化学习方式、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2)案例研究法:案例将注重体现学生在课题进行中的表现,在研究中我们将把所有的案例收集起来,并集中对这些表现进行研究、分析和鉴定,验证课题研究的假设,为补救与发展做好准备,进而概括出一般规律。(3)行动研究法: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小学一线教师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特长,紧密结合自

14、身小学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努力解决“乐学高效”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水平。(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六、研究措施与步骤本课题研究以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为主阵地,以湘教版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为依托,计划研究时间为三年,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11 年 3 月至 2011 年 12 月(1)精选课题组研究成员,建立本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堂研究目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2)通过多阅读先进教学理论、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相互交流讨论等形式加强理论学习,

15、了解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乐学高效”模式的相关资料。(3)聘请专家对课题设计进行开题论证。2、探讨研究实施阶段:2011 年 7 月到 2013 年 6 月(1)采用派研究人员外出学访、聘请资深专家讲课等形式继续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2)课题组成员分四、五、六年级进行阅读课堂实践,探索“乐学高效”教学模式的策略与方法,内容和形式,形成大量的感性材料。(3)举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乐学高效”模式研讨课,揣摩具体操作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体现“乐学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思想。3、总结评估推广阶段:2013 年 7 月到 2013 年 12 月(1)课题组成员整理典型课堂教学实例,整理相关的数据和资

16、料,将有关活动教学的案例整理成册,撰写教学体会和反思。(2)举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乐学高效”模式研究经验交流会。(3)将反思结果进行整理、小结,形成实验结论,写出结题报告。(4)进行评估验收,如期结题。(5)评价与推广阶段:结题以后积极利用学校南北校区及市里的教研活动时间推广我们的研究成果,扩大影响。争取我市教育局教研室和语文教研员的支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我们的成果。具体措施1、成立课题组:聘请李牮宏作顾问,王丽芳做全程指导研究。成立课题组:组长:李雪云。副组长:唐海芳。成 员:许碧玲、李红凤、何燕、曹向华、黄清华、袁寒莲、黄帅燕、陈金华及北校区四五六年级语文教师。围绕研究目标,以语文年级组为单位,课题成员在我校四、五、六年级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总结出“乐学高效”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其进行再生、强化、改造、创新。同时,引入外地教育“少教多学”课堂模式的成功经验。 “小学语文高年级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小学语文高年级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方案时间:2008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