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河北医科大学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7536412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河北医科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河北医科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河北医科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河北医科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河北医科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河北医科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河北医科大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医科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河北医科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综合习题综合习题1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任务及研究内容2 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特点3 职业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及特点4 职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及特点5 职业工效学研究的内容及意义6 生产性毒物存在状态、进入机体的途径及卫生学意义7 生产性毒物在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及排出8 各种职业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抢救治疗措施9 职业中毒的预防10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11 生产性粉尘的致病作用及防尘措施12 尘肺的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13 噪声

2、的物理特性、存在状态及对机体的影响14 振动的物理参数、分类及对机体的影响15 振动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16 高温作业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17 中暑的类型、临床表现及防治18 射频辐射对机体的影响19 电离辐射的损伤效应、临床表现及防护20 职业肿瘤的特点及识别;化学致癌机理是什么?21 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及危险度评定方法22 生产环境监测的内容及方法23 作业场所卫生安全评价内容及方法24 经常性劳动卫生学监督的内容25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制定依据?26 生产环境监测的作用27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哪几方面28 劳动卫生学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职

3、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练习题(题库)练习题(题库)一、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 生产性粉尘 2、 尘肺 3、 粉尘的分散度 4、 空气动力学直径 5、 可吸入性粉尘 6、 可呼吸性粉尘 7、 矽肺 8、 混合性尘肺 9、 硅酸盐肺 10、粉尘沉着症 11、矽尘作业 12、速发型矽肺 13、晚发型矽肺 14、尘细胞 15、矽性蛋白沉积 16、圆形小阴影 17、石棉小体 18、正辐射 19、负辐射 20、高温作业 21、高温车间 22、干热作业 23、湿热作业 24、夏季露天作业 25、热适应 26、热射病 27、热痉挛 28、热衰竭 29、中暑 30、生产性噪声 31、稳态噪声 32、脉冲噪声 33

4、、等响曲线 34、响度级 35、声级 36、暂时性听阈位移 37、听觉适应 38、听觉疲劳 39、生理性听觉疲劳 40、永久性听阈位移 41、噪声性耳聋 42、爆震性耳聋 43、振动频谱 44、4 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 45、运动病 46、局部振动病 47、振动性白指48、电离辐射 49、非电离辐射 50、射频辐射 51、电光性眼炎 52、职业性肿瘤 53、职业性致癌因素 54、确认致癌物 55、可疑致癌物 56、潜在致癌物 57、接触评定 58、生物监测 59、健康监护 60、职业流行病学 6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 62、最高容许浓度 63、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 64、短时间

5、接触阈限值 65、上限值 66、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67、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68、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69、生产性有害因素 70、职业性病损 71、职业病 72、工作有关疾病 73、氧需 74、氧债 75、氧上限 76、静力作业 77、动力作业 78、紧张因素 79、紧张 80、锻炼 81、练习 82、毒物 83、中毒 84、烟 85、粉尘 86、生物转化 87、蓄积 88、物质蓄积 89、功能蓄积 90、急性中毒 91、慢性中毒 92、亚急性中毒 93、吸收状态 94、化学性肺水肿 95、单纯窒息性气体 96、化学窒息性气体 97、农药 98、中等强度作业99、大强度作业 100、极大强

6、度作业二、填空填空 1、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 为主的疾病。 2、无机粉尘按性质可分为 、 和 三类。 3、有机粉尘按性质可分为 、 和 三类。 4、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 和 是直接决定其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 的重要因素。 5、根据化学成分不同,粉尘对人体有 、 、 和 等危害作用。 6、粉尘分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是 和 。对于矽肺病发生、发展 的卫生学意义更大。 7、粉尘粒子分散度愈高,径粒较小的颗粒愈 ,沉降速度愈 ,对人体危害愈 。 8、粉尘粒子投影直径(dp)换算成 AED 的公式为 。 9、把直径小于 的尘粒称为可吸入性粉尘。 10、 微米以下的粒子可达呼吸道深部

7、和肺泡区,称之为可呼吸性粉尘。 11、沉积在呼吸道的粉尘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被清除: 和。吞噬尘粒后的巨噬细胞称为 。12、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含有 粉尘而引起的。 13、硅酸盐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含有 粉尘而引起的。例如 。 14、粉尘沉着症的临床特点是脱离粉尘作业病变 或 X 线胸片 。 15、防尘八字方针是: 。 16、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 和 。 17、矽肺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种 X 线表现形态 。 18、圆形小阴影按直径大小分为 p mm,q mm,r mm 三种类型。发 育比较成熟的矽结节多为 类型。 19、大阴影是指 。其病理基础是 。 20、矽肺最常见的并发症 。 21、诊断矽肺的前提条件是

8、 。 22、期尘肺诊断标准描述为有密集度 2 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 ,或有密集度 为 ,分布范围 。 23、针对物理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是通过各种措施,将物理因素 ,或者采取缩短 ,以保护劳动者健康。 24、相对湿度在 以上称为高气湿,低于 为低气湿。 25、正辐射是由于周围物体表面温度 人体表面温度所至,相反负辐射是 向 辐射散热形成的。 26、高温作业是指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 温度时,且工作点气温 高于室外 的作业。 27、在高温环境劳动时,人体的体温调节受 和 的共同影响。 28、机体散热可通过 、 、 和 四种方式完成,若环境温度 高于皮肤温度,机体只能通过 途径散热。 29、高温

9、作业影响水盐代谢, 是高温作业者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的综合指标。尿 盐量降至 g/8h 以下时,表示人体缺盐。 30、长期从事高温作业可使循环系统出现 、 、 等改变。 31、研究发现细胞在机体热适应后可合成一组新的 ,以保护机体免受高温的致 死性损伤。 32、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 和/或 而引起的急性热致疾病。 33、中暑按发病机制可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34、热射病主要是由于 原因引起的,以 系统症状为主的疾病。35、热痉挛主要是由于 而引起的,痉挛部位以 最常见,患者神志 , 体温 。 36、通风降温措施有 和 两种方式。 37、稳态噪声特点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 波动小于 5dB。 3

10、8、脉冲噪声是指持续时间小于 秒,间隔时间大于 秒,声压有效值变化大于 dB 的声音。 39、目前我们使用的声级计主要是测量声音的 物理特性的仪器。 40、在多个声源存在时,作业场所的声压级是按照 相互叠加计算。 41、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联系声压和频率定出人耳对声音音响的主观感觉量,称 为 。 42、从等响曲线看,人耳对 Hz 区间频率的声音特别敏感。 43、噪声危害的评价以及噪声卫生标准的制订主要还是以 系统损害为依据。 44、听觉适应是指脱离噪声环境 分钟之内,听阈可以恢复。 45、听阈提高超过 dB(A) ,需数小时听力才可恢复,称为听觉疲劳。 46、噪声性耳聋的早期临床特征是

11、,患者主观 无 耳聋感觉。 47、为了了解振动源的特性,进而评价其对人体的危害,需要对振动的进行分析。 48、为了进行卫生学评价,目前我国以 作为人体接振动强度的定量指 标。 49、运动病主要由于不同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反复过度刺激 器官所致。 50、局部振动病发病部位多在 ,其典型表现为 。 51、微波波段以 波危害最大。 52、电光性眼炎是紫外线所致的急性 炎症。 53、三类职业性致癌因素中最常见的为 因素。 54、在我国职业肿瘤名单中,包括联苯胺所致 癌, 所致白血病, 所致致的肝血管肉瘤等 8 种职业肿瘤。 55、 和 是职业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和直接作用器官。 56、识别和判定职业性

12、致癌因素主要通过 、 和三方面研究。 57、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已有明确证据表明对人有致癌性的理化物质称之为致癌物。 58、接触评定的主要作用是为评价 关系及 提供依据。 59、接触评定的方法包括 、 、 三种。 60、职业流调主要包括: 、 、 等三项内容。 61、作业环境评定的核心是 。 62、通过 、 、 ,以及必要的健康危险度评定,识别、评 价和预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性质、程度及其作用条件等情况。 63、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可分为 和 两种基本类型。 64、女职工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后最常见的生殖功能异常表现是 。 65、职业性有害因素是通过 和 两种接触机会影响新生儿、 乳儿健康的。 66、农民肺的发病机制是因为 进入肺泡而引发的变应性肺泡炎。 67、典型的矽结节横断面是由多层排列的 构成,似葱头。 68、典型的矽结节横断面是由多层排列的 构成,似葱头。 69、结节型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型二氧化硅含量 的粉尘所致,弥漫性间质纤维 化化型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型二氧化硅含量 或 的病例。 70、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 。 71、矽性蛋白沉积的病例特征是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