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与纯语文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535436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语文与纯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语文与纯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语文与纯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语文与纯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语文与纯语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知知“大大”而守而守“纯纯”“大语文”与“纯语文”的博弈“大语文”观念提出已久,也有很多的拥护者。近年来流行“微话语” ,有人就提出“微语文”来和“大语文”对抗。其实这有明显的逻辑问题,微语文只是一种教学方法,远远不是语文本体论的东西。 “大语文”相对的语文观,强调语文学科的特异性和纯粹性,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名称,我想不妨强字之曰“纯语文” ” 。“大语文”和“纯语文”是关于语文学科本体的两种基本观念。 “大语文”更强调语文的综合性, “纯语文”更强调语文的独特性, “大语文”划定的是语文的外延, “纯语文”界定的是语文的内涵;“大语文”面向的是可以称之为语文的东西, “纯语文”探寻的是使语文

2、成为语文的东西。如此看来,两者并没有根本的矛盾。但是如果具体到教学领域,二者的区别就明显了。1、在教学材料上。 “大语文”在语文材料的选择上更加宽泛和随意, “纯语文”则倾向于选择更具有“语文性”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其中主要是一些经典作品和典型文本。2、在教学内容上。 “纯语文”强调文本解读,立足于文字和文章本身,把文字知识和文章学的基本知识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不论对什么样的文章,语文教学只是分析文本、读解文字。 “大语文”则强调打破文字和文本的束缚,扩展文化内涵。3、在教学方法上。 “纯语文”更正统也更传统,往往遵循字词句篇的顺序,强调知人论世、识文眼、找文脉、理层次、把中心、明大意等等。

3、“大语文”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不拘一格,让学生进入到广泛的语文材料世界中去涵泳,去寻觅,去体会。4、在语文学习方法上。 “纯语文”强调套路,分解动作,强化训练,稳扎稳打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往往有明确的目标做引领,有大量的训练做保障,强调落实,强调量化。 “大语文”强调阅读和语感,主张学生在浩瀚的语文世界中徜徉探索,没有明确的目标,反而强调个人的感悟和提问意识;没有相应的专题训练,反而强调灵动的个性化认知。5、在语文学习目标上。 “纯语文”认为语文学习是要掌握文字和文本知识与相关能力。 “大语文”教学目的极其宽泛,有文化教育、思想教育、人格教育、审美教育、信仰教育、伦理教育、人文教育、公民教育等诸

4、多功能,各派各人各有侧重,但是都不太强调以文字与文本为核心。“大语文”与“纯语文”的争论的根源并不在于学者或教师的刻意划分,而是出于学科本身的特征。语文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这就派生出它的综合性与包容性。语文的材料可谓所在皆是,而语言文字本身又没有严格的领域界限,故而语文学科想建成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纯粹而界定明晰的学科,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放弃语文学科特异性的追寻,则无异于承认这门学科并没有独立性,故而, “纯语文”是语文学科的立足根本,这毋庸置疑。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将所谓纯粹的“语文性”当做语文的全部。在当前“纯语文”的理念中,有三个致命的缺陷:1、文化意味的缺失。排除了文化的内容,等

5、于将语文和社会生活及历史割裂开来,让语文失去了源头活水,成为标本一样的东西。语文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也有很强的时代性,文化泛指语文的内容以及与内容相关的社会历史实践。“纯语文”专注文字和文本,等于只从形式方面着眼,忽略语文的内容层面,让语文被架空,成为纯形式的东西。但是,除了一些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语文规律是很难寻得的。没有对内容的理解,语文技巧不光无迹可寻,而且无法可用。2、审美意味的缺失。目下的语文教学和考试,有强烈的理性化和工具化的倾向,但是语文的审美属性却被有意无意的忽视。高考对审美内容的考察也很机械,以至于教学中也不得不将灵动的审美体验进行教条化,搞得不伦不类。3、思想意味的缺失。中学

6、生的思想教育本应该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中获得,但是大多数学校理科学生不会学习文科内容,文科学生学习又比较僵化,导致语文所需要的“思想”无所从来,学生不具备基本的思想能力,有追求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狗拿耗子” ,大多数语文教师则无奈的接受现实,只能在见到具体问题时一一应急处理。学生对很多文本中的思想内容无法理解,写出的作文也是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或者思想混乱,了无洞察力和研究力,甚至都不能以理服人,或者自圆其说。事实上,任何有意志的“体”都有两种倾向并存“杂化”和“纯化” ,其根源在于“意志体” ”有扩展意志力的冲动,于是要想尽办法把自己的意志力传递、附加到别的事物身上,将别的事

7、物同化,但是在“对象化”的作用下,同化他物的过程也就是被他物“对象化” 、 “异化”的过程。扩张能力越强,范围越大,意志力的体现就越充分,同时异化的程度就越严重。而异化是“意志体”要竭力避免的,于是所有的“意志体”都在扩展意志力的同时,寻找和固守属于自己的特质。意志力的扩张就是“杂化” ,意志力的固守就是“纯化” 。二者缺一不可,都是源自同一种冲动。语文学科因为其基础性和特殊性,在“杂化”和“纯化”方面都表现得特别强烈,于是矛盾也就非常尖锐。 “大语文”与“纯语文”应该互相理解和借鉴,所谓 知“大”而守“纯”。既不能忽视矛盾、回避矛盾,也不能偏执一方。合理的方法是采用经验主义的方法,立足于“纯语文”,不断更新和扩展,保持语文的活力和生命力。守“纯”是基础,盲目冒进,会迷失自己,最后一事无成。 知“大”是必须,既是发展的必须,也是生存的必须。任何不事扩张的“意志体”都是没有生路的,因此在稳定“纯语文”的阵地的同时,必须加速“大语文”时代来临的脚步。这种速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的生死。“大语文”与“纯语文”的博弈并非坏事,恰是学科特征的体现,博弈越充分,学科发展就越好。这种博弈方兴未艾,我们应该谨记知“大”而守“纯”的策略,不断投入语文实践中,辨识二者的细微关系,正向推动学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