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术活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535377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物馆学术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博物馆学术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博物馆学术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博物馆学术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博物馆学术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物馆学术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馆学术活动(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术活动学术活动 文化部艺术司在西安举办西部美术馆管理人员培训班文化部艺术司在西安举办西部美术馆管理人员培训班活动时间:2006-11-6活动地点:文化部艺术司在西安举办西部美术馆管理人员培训班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美术馆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阶段,当代社会和公众对美术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美术馆已被确立为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为进一步提高美术馆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美术馆的运营与管理工作,强化美术馆的公共服务、教育等社会功能,文化部艺术司于 2006 年 11 月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西部美术馆管理人员培训班。这次培训班为期一周,中国美术馆馆

2、长范迪安、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馆长郭建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国华盛顿国立美术馆高级研究员、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利安博物馆顾问)曹意强分别以“美术馆的文化定位与专业功能”、“和谐文化构建下的美术鉴藏”、“美术馆收藏定位与运作体会”、“从三个亚洲双年展的比较及亚洲现代艺术史展谈美术馆展览策划”、“变革中的中国博物馆”、“美术博物馆的机制与功能(以美国华盛顿国立美术馆和英国 Tatemoderm 泰特现代馆为实例)”为主题,围绕美术馆的形象确立、管理运营、展览定位、收藏保管、公共服务和教育功能等问题作了专题讲座。有超过 20 个省(市)级美术馆的 50 多专业

3、人士参加了这次培训,常熟美术馆是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唯一一个县(市)级美术馆。美术馆的文化定位与专业功能美术馆的文化定位与专业功能(根据西部美术馆管理人员培训班录音整理)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馆馆长 范迪安范迪安一个美术馆的建设真的要落到实处,除了馆领导要经常性地文化知识的更新、专业事业的扩展、自身能力的建设之外,更需要有一支形成共识的队伍。这个队伍,就是我们美术馆各个岗位工作的同志们。这次虽然叫西部美术管理人员的培训班,但实际上参加培训的美术馆并不仅仅是西部的,只是摆在西部召开的,或者说在政策上倾斜来扶持西部美术馆建设。这次培训的对象覆盖了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这对我们整个美术馆系统的专业建设

4、确实是一次新的举措。一个是通过这次会议安排的主题讲座,可以对目前我们整个中国的美术馆系统面临的文化形式能够做一些有机扼要地说明;二是有一些主题发言会涉及到具体的专业建设,包括国内外各种经验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它能够使我们在一段时间内把思考集中到整个美术馆建设在近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各个美术馆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从而形成整体形式的。我们这个班有来自不同岗位的,有领导,也有展览、学术研究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我觉得,协调是办好每一个项目非常重要的保证。协调就是需要不同的部门都对自己馆的一个项目的目标及预期的效益,特别是本馆的办馆理念有共识。目前,中国所有的美术馆或艺术博物馆的从业人员都不是正

5、规的专业教育出身的,或只有很少的新近几人从国外回来参加进来的同志。大概我国美术博物馆的馆长都是从艺术、历史、艺术创作或其他的文化理论等方面慢慢转型到美术馆的岗位上来的。所以更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系统,打造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不分所谓的领导和被领导,不分岗位的差别。大家在共同朝向建设有特色的美术馆这个目标前进。正是如此,所以我们经常性地交换意见,各个兄弟馆之间的相互补益,不同岗位之间的相互交流,以提升我们的专业经验能力。中国的大学教育在艺术博物馆这个学科专业起步较晚,或者说涉及美术馆的管理在大学教育里面还是空白。高等教育要迅速地为我们提供已经成型的专业人才,我们也要在实践过程中造就能够胜任工作并

6、且进行着许多开拓型工作的专业队伍。也就是我们说的“美术馆人”,更加要不断思考美术馆建设的定位。一、21 世纪的中国迎来美术馆的时代今年 8 月底 9 月初的北京,在文化部的主办下,中国美术馆承办了一次“亚洲美术馆馆长论谈”。这当然是整个国家文化外交上的一次重要的专业项目。一方面是中国的美术馆还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或者说全国发展还不完全平衡,甚至有些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另一方面我们又着眼于世界的美术馆格局变化,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建立更广泛地国际的专业探讨的平台。这就是中国非常有特色的内外同时进行的一种文化发展包括社会化发展的态势。一方面我们自己许多东西刚开始打造,另一方面又要快速地吸收国际经验,争

7、取在国际的领域交流里面形成一种对话的关系。回到美术馆来看,21 世纪的中国迎来了美术馆时代。美术馆时代要从若干方面来看,它有历史的机遇也有现实的挑战。中央提倡“两手抓、两手强”,文化体制改革成为这个阶段非常突出的特点。要把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这两方面既作政策上的区分,也作条件上各方面的指导,把这两个方面同时抓紧,理清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也建立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这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非常重要的动向。“两手抓、两手强”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协调发展将会成为中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文化国策。美术馆是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要形成一些联系。如何做文化事业,中央也有明确指示,以政

8、府作为主导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总体目标是要打造一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这实际上谈到了美术馆和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或者说和谐社会的建构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它是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达到美术馆与外部的联系。也就是说美术馆的社会文化功能是在这个层面上界定的。反过来要考查一个美术馆是否做好,也应该从它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方面来评估与检测。很多新的美术馆的建立初始,要看它是否进入了公共文化体系,能否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里产生作用。美术馆时代是有很多指标的。从政府角度来说,就会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加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基本要求。比如说什么叫增加投入?现在各级文化部门包括在财政预算上,都会尽可

9、能地给美术馆增加投入。这些投入不是一般地增加人头费,而是增加一定的事业费。如收藏的经费、办展览、开展国际业务、扩展美术馆的功能、开办数字美术馆、建设网站、创办刊物、进行社会公共教育项目等费用。现在如果只是向上级领导要一般的费用和宏观的所谓的人头费是很困难的,但是以改革的目的制定的各项业务发展计划是能够得到一定的支持,支持的结果是要转换机制,把美术馆的公益性更加显现出来。增加自己的活力,更重要的是改善服务。包括中国美术馆在内的一些文化单位,重要的文化企业,今年都从中央财政得到了一定支持。社会对你的满意度是多少?你的社会覆盖面有多宽广?都作为政府拨款的一些指标。所以改善服务一是来自上级领导的要求,

10、也应该是从自身内心出发的要求。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无论是美术馆还是文化主管,都是协助政府有关部门来完善投入政策。现在整体来看,投入的政策是不完善、不平衡的。不平衡是中央和地方不同,各地域之间不同。所以投入的政策如何尽快形成,不仅是我们这样的班可以研讨的,也包括文化部、艺术司这样的主管部门来协助、支持我们一起完成。另一方面是如何建立好自己的内部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如何形成全体人员从业的资格制度,确立更好的岗位目标责任制。美国在上世纪 40 年代、70 年代先后不断出台修正了博物馆从业人员的标准,包括博物馆本身的岗位设置,要求一个博物馆至少要有 15 个岗位。首先是基本的机构设置,形成一个适合

11、中国国情又具备国际行业标准的系统。按照专业的系统进行人事分配制度地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对美术馆来说应该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同于政府行政机关,也不同于其它文化企业,更不同于高校。一般来说,建筑面积在 3000 平方米之下是小馆,5000 平方米至 15000 平方米的属于中型馆,超过 15000 平方米就属于大型馆,超过 50000 平方米的属于特大型馆。在新的聘任制度下,固定编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么根据艺术博物馆的需要来进行增编、定岗。所谓增编,就是多争取编制。但定岗这条必须在内部完成。再有就是确定我们的功能定位,明确服务目标、任务和责任,来进行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的考评。文化部最近出台

12、了文化建设的“十一五”规划,对于我们美术馆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美术馆高唱“坚持以人为本”特别必要,也特别有条件。因为美术馆工作对象实际上就是人,不论我们举办展览还是进行学术研讨,不论是国内的学术集合,还是国际交流,我们面向的都是公众。今年九月份的“亚洲馆长论谈”上,国内的馆长对如何转换办馆理念、过去为美术家服务转向为公众服务、过去静态地对待藏品变成动态地发挥藏品的作用和价值等方面形成了很多共识。这就从服务对象到服务手段都有了新的变化,那就是要落实到“以人为本”。美术馆的目的是要人们学会欣赏艺术,提升公众的审美水平。对于像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发展非常快速的社会来说,提高民众的、全民族的文化艺术素养当

13、然是美术馆的任务。既然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那么美术馆也好,文化建设也好都是在进一步强调内容。如果我们紧紧抓住“以人为本”的理念的话,可能整个工作思路和工作方针都会起一点变化,至少会开启一些新的思路。怎样从观众的角度设身处地考虑他们踏入美术馆大门之后的感受、思想和认识。最近中央美术学院和法国的国家文化行政学院举办了又一期博物馆讲习班,我看了看他们的材料,像卢浮宫这样的老馆,近年几年还在大规模地进行观众调查。我们很多美术馆也在做观众调查,像中国美术馆基本上一季度做一次,发放几百份问卷进行统计,然后从中找出一些特点,从观众的职业、年龄、感兴趣的展览种类、每年看展览的时间、每

14、次在馆里逗留的时间、可能去买的画册类型等进行分析,但是这些都是初步的。卢浮宫进行的观众调查是非常透彻的,其中包括整个观众中的国家比例,据统计亚洲观众虽然只占 7%,但他们也非常重视,增加了中文的导览和介绍。这些对观众群的分析其实就是不断考虑如何为观众服务的问题。我们过去办展览,一方面把展览的学术性做得很高,另一方面对观众来说往往不是全面有效,得不到展览策划人和策划部门预期的效果。二、如何进一步明确美术馆的文化定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怎么看美术馆在整个社会的文化结构,包括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这一点我们往往会感到困惑。所谓困惑是在美术馆工作的同事们不知道美术馆谁来欣赏、谁来重视、谁来教学,到

15、最后总结起来,它的价值究竟在哪里?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认清所处的形势,哪些是机遇,哪些是挑战。从艺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历史看,尤其是欧美国家艺术博物馆的发展是很具历史性的。历史性无非有两点,第一点是文化发展的标志,第二点是它本身历史的逻辑在发展。今天,很多美术馆是非常新的。在很多人的认识中,包括政府领导都认为只要有一笔钱就会有美术馆。事实不是,那只能有美术馆的躯壳,特别是作为文化的灵魂的美术馆。不管历史沿革和美术馆的历史逻辑,它的属性是美术馆的从业人员必须了解的一般知识。欧美美术馆到今天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了。第一代是一些大型的、综合型的艺术博物馆,突出的有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和美国的大都会。不仅因为这

16、三个馆的藏品多,实际是指它们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一个转折性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探索民主、文化上公共享有的一种文明进程的体现。第一代艺术博物馆在西方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原来属于皇家的、归属于皇权的艺术藏品变为社会成员共享的文明事业组成,二是体现了一种对世界的了解,同时伴随着对世界艺术品的掠夺。所以无论是卢浮宫还是大英博物馆或美国大都会,他们都是世界性的,他们的藏品与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相关联。今天的美术馆是否能够在第一代艺术博物馆里去汲取经验,但又和它走不同的路线,是要认真思考的。第二代是现代美术馆,现代美术馆的特点不是谈一般的文化和大文明,而是侧重于艺术本身,也就是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美术馆的诞生和发展。新的艺术创造从学术上被认识,从社会公众的欣赏到收藏家的青睐到进入美术馆是有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西方特别是欧美,在现代美术馆的建设上走进了一个强劲的体制,是一个很大的力量。它建立了一批真正以收藏和保存、研究、展示现代以来本国或者说西方这个艺术系统的美术馆的这一体系。我们看重现代艺术就是它有完备体制性的特征。现代艺术是反叛性的,包括反体制、反陈规,要求强烈地个性表达的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