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532909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中国国农农 学学 会会 科科 技技 情情 报报 分分 会会 中中国国农农学学会会农农业业图图书书馆馆分分会会工工 作作 简简 讯讯(电子版)(电子版)2005 年第 4 期(总第 15 期) 2005 年 6 月 14 日本本 期期 目目 录录简简 讯讯 全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培训班在京召开.1学学术术交流交流 提高信息资源建设能力与实现农业科研信息共享在“全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培训班”开幕式上的讲话.2 关于召开全国农业信息创新体系建设与信息共享研讨会的通知.5 专专家家论谈论谈 全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培训班专家学术专题报告摘录.7书书 讯讯 关于“中国农业研究信息系统(ARI

2、S)建设” 专题研究系列丛书简介.10 关于“科研机构知识管理研究”的简介.11相关信息相关信息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试点 .12学会办公室主办学会办公室主办学会办公室主办学会办公室主办学会办公室主办学会办公室主办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12 号 电话:010-68919879 邮码:100081 传真:010-68919879E-mail: http:/简 讯 2005 年第 4 期(总第 15 期)1全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培训班在京举办全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培训班在京举办由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农业图书馆分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全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利

3、用”培训班前不久在北京金池蟒山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所长许世卫博士出席了开班仪式并讲话。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孟宪学博士主持。分别来自全国18个省市29个单位从事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计算机技术应用的40多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培训班。邀请了七位专家在培训班上作了专题报告。其主要内容是: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科学数据资源整合与利用;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设计与构建;农业科学数据库及其相关软件介绍;国家农业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

4、TL)网络服务系统应用;集成、定制、扩展-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农业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等作了详细推荐与介绍。培训期间,全体学员还参观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并进行了培训实习与讨论。通过培训,学员们基本理解了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的涵义;了解了我国农业信息资源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掌握了国家农业数字图书馆的设计与构建的基本技术;同时统一思路,联合搭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农业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的初步方案;另外还了解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战略及国内外农业数据库等的基本情况。学员们反映,此次培训专题报告结合实际,内容形象生动具体,可操作性强,受益匪浅,有利于推进我国农业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培训结束后,中国农业

5、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孟宪学博士代表所领导晏请了全体学员。简 讯 2005 年第 4 期(总第 15 期)1农业信息研究所 陈益忠2005年5月13日学术交流 2005 年第 4 期(总第 15 期)2提高信息资源建设能力与实现农业科研信息共享提高信息资源建设能力与实现农业科研信息共享在“全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培训班”开幕式上的讲话许世卫许世卫(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005 年 5 月 9 日同志们: 由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 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全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培训班”,今天上午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中

6、国农学 会农业科技情报分会、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和农业信息研究所向各位同志的到会表示衷心的感 谢! 21 世纪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 已经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化建 设。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 20 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 化是国家信息化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和今后发展的重点。要 突破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就必须利用先进技术,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 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繁荣。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在国家有关

7、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很大 的成绩。表现在:国家科学数据平台的建设起动,各部门与各类信息资源建设项目数量增加, 信息资源建设所依赖的信息技术与手段不断改进,信息利用需求增加,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 了动力。信息资源建设已取得显著成绩。但是,当前农业文献信息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突出问 题 (一)信息(一)信息资资源建源建设设速度不快,速度不快,质质量不高量不高 资源建设的速度跟不上资源需要的增涨。根据我们的调查,农业生产部门、技术部门、 科研部门、经营部门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显著增涨的势头,但是,信息的供给无论是从数量上, 还是从时效上都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农业工人信息资源建设的经费短缺问题依然明显。近年

8、来,购书经费短缺已经成为很多农业文献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政府拨付的经费增长幅度低 于书刊的涨价幅度,致使农业文献机构不得不在购置书刊品种和数量上逐年调减,文献供需 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网络版、电子版等信息资源的建设经费更加缺乏。同时,文献资源数 字化程度不高,缺乏统一协调机制。我国第一个大型的中文农业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业科技 文献数据库”是 1987 年立题建设的。但与国外农业文献数据库相比,我国现有的农业文献数 据库普遍还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的不足,特别是规模小的问题尤为突出。上万条记录的数据 库不多,有些甚至只有几十条。而国外农业数据库规模较大。如世界三大农业数据库 CABI、AGRIS、A

9、GRICOLA ,其年文献报道量分别达到 10 万条、12 万条、12 万条。远远不能 满足现代信息条件下对馆藏资源数字化揭示的需求。 (二)信息供(二)信息供给给市市场场定位不准,供需定位不准,供需结结构性矛盾突出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很多农业情报机构都是以提供馆藏文献信息为主要业务。而且是科技文献信 息居多,市场或商业信息偏少;静态的事后文献信息居多,事前动态信息偏少;公共性科技文 献信息偏多,特色、专题化信息偏少。各地方、各单位馆藏信息结构雷同,特色不明显,宣传 揭示程度不够。没有结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和各地区农业发展特点,形成分工明确、特 色突出的、科学的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空间布局结

10、构。农业文献信息机构的馆藏特色与当前我 国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信息需求脱钩。信息供给的市场定 位不准。农业信息需求者普遍感觉到信息很多,但寻找有用的信息成本很高。既不利于农业学术交流 2005 年第 4 期(总第 15 期)2文献信息机构自身的发展,也无法形成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有力信息支撑。 (三)(三)农业农业信息学科建信息学科建设设不力,缺乏突破性成果不力,缺乏突破性成果学术交流 2005 年第 4 期(总第 15 期)3我国的农业信息学科建设,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发展还不能尽如人意,农业情报理论研 究在经历了 20 世纪 80 年代的全面兴起之后,到 20 世纪

11、 90 年代开始步入稳步的阶段,学科 体系日趋完善和成熟,图书情报学研究呈上升态势,定量方法占有很大比重,实验方法和调 查方法受到重视。 近 20 年来我国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突出体现在研究成果的实用性不够,流于空泛。当前在图书情报学研究领域已经引入了大量 的方法,但实用性良莠不齐。不少研究成果缺乏实践指导意义。而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各单位和研究人员之间工作低水平重复,整体水平实质性进展差。 在农业信息领域,在业内对现代农业信息事业发展的研究和探讨还很不够。从某种程度 上说,我国的农业信息学科建设不仅与国际农业信息学科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而且

12、与国内 信息学的整体发展水平也有差距。特别是在农业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研究方面,至今还 没有一套比较成型、系统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理论空白点较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农业信息研究机构有许多工作要做。由我所承担的国家农业科学 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在多年工作的基础上,已经又进行了一年多时间的工作,这是需要集 中全院的力量,以及全国农业科技信息的力量才能最终完成的信息工程项目任务。这次培训 班,就是依托这一项目,依靠大家的力量而开展的一项工作。这次培训研讨班将要就以下问 题开展培训与讨论,如:1.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2.网络农业信息 资源开发与利用; 3.国家农业图

13、书馆文献资源类型与利用;4.农业科学数据资源整合与利用; 5.数字图书馆设计与构建;6.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讨论:(1)农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联合开发 的模式、方法;(2)农业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建设;(3)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实践中存在问题及其 相应对策。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所正在开展实施“中国农业科研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相关建议工作, 以加快农业科研信息化建设,这对于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加强协作、联合攻关与信息共享,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科技创新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科研信息化工程是实现资源共享与科研协作的重要途径。我国地市以上(含地市级) 科研机构共有 1216 个,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达到

14、15 万人。其中,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 58 个, 科研人员 6276 人;省属农业科研机构 465 个,科研人员 24095 人;地区级农业科研机构 647 个,科研人员 12 万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机构设置和布局不合理,学科专业过窄,缺乏计划 和协作,中央科研机构对基层科技需求了解不足,地方科研机构普遍缺少先进的实验仪器和 信息交流,从而造成科技资源利用率极低。目前,我国农业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到 25%, 而发达国家高达 70%至 100%。各种农业科研信息不公开、不共享,造成的重复劳动与资源 浪费严重,严重地影响了研究水平的提高。通过农业科研信息化项目,为农业科技协作与科 研信息共享构建

15、理想平台,将有力地推动农业科研人员科研协作,带动全国农业科研资源的 共享,提高农业科研资源利用率,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总体规模效益,从而促进我国农 业科研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科研信息化是科研信息化是农业农业科研方式上的一科研方式上的一场场革命革命。 。传统的农业科研方式可以概括成理论和实 验两大方面,科学家们通过思考和实践,不断地认识世界、掌握客观规律,发明新技术,并应 用所掌握的知识和发明的技术来指导农业生产和实践。从信息化的角度去看,这一方式的缺 陷主要是两点。其一,科研活动基本上是封闭的,或者说信息交流的程度远远不够。出现了 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其二,科研活动的手段受到很多局限,特别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