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532263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之者不如好知者(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情感这条主线在小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下面,就自己几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谈一点看法。一、要把微

2、笑带进课堂一、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二、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二、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如在进行珠算加法训练时,学生就感到枯燥,若用趣味的故事来进行

3、,将有神奇的效果:“一张纸按毫米算,折叠多少次后,厚度可超过珠穆朗玛峰呢?”有的学生怀疑能否办到,有的说至少也得三天,这时你告诉学生,分钟内就可办到,但要借助珠算。此刻学生哗然,纷纷动手,在连加次后就远远超出了世界最高峰。在数学百花园中,趣题比比皆是,如我国的“百鸡问题“、“韩信点兵“、“三人分钱“等,国外的“毕达哥拉斯算题“、“丢番图和墓志铭“等,都是进行“愉快教育“的好素材。三、要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三、要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

4、头个,足只,问鸡兔各几何?“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个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只。“少了多少足?“ “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只兔子,只鸡“。四、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四、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矗。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素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内容

5、摘要: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关键词:关键词:创新 体验 游戏 快乐

6、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出自天空 教育网 http:/ 欢迎您的访问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

7、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下是我的课堂教学实录:首先,播放一段小明购物付错钱的录像,大体内容是:小明买该付 1 元钱的商品,但由于小明不会认人民币而错付了一张 1 角的纸币。由此引起学生的争论,并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以 1 元、1 角为例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然后,创设一个坐车到商店购物的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汽车,醒目地标上 1 元字样。“上车 1 元,请小朋友自觉投币。”由学生自由用各种不

8、同的 1 元币值上车,从而理解 1 元=10 角。最后,创设一个购物付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学习用品办一个文具商店,每个小组招聘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充当顾客,开展购物活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 1 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文具商店”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还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在有趣的情境

9、中学习,学生学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错。 二、游戏教学,体验乐趣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 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经 常设计相关的游戏,如送信、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红花配绿叶等穿插在 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 融。例如:在学习 30 以内的加法后,我设计了一个凑 21 点的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包 括了 30 以内所有进位(不进位)的加法。只要学生熟悉游戏规则,只要开始了游戏,其 学习效果令人惊喜。每个四人小组都尽情地投

10、入到游戏活动中,有的把头凑在一起看牌的 点数,有的坐下来做记录,有的翘起小屁股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走出座位向老师请教。 因为牌上有实物点,对于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还可以借助数点数的方法来计算;对于 大部分学生,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等于多少?”的话音未落,对方小组员已迅速 抢答出得数,再继续多要一张牌,又要一张牌,只见他们已咧开嘴,边笑边做出小超人胜 利的动作,手舞足蹈以庆祝自己的成功。看到每个同学都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乐此不 疲地学习,我感觉自己真开心,好像回到了跟他们一般年纪的童年。游戏教学,不是靠老 师出色的教,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大量的时

11、 间给学生游戏活动,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方法,教师的工作更加高效。这样自 由的数学课堂,难怪他们这么喜欢上数学课。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合作以纸牌 为学具,在小方格本上进行口算练习,每天只要求做一页,但班上许多学生做了三页、四 页,最多的做了六页,常常让老师大为吃惊。以往总有听老师说某某学生总不自觉完成作 业,而现在,我们的学生在没有强迫,也没有奖励的情况下,不但及时完成作业,而且还 自觉完成额外的作业。这种转变,我只是把以前重复的、枯燥无味的计算题作业设计成游 戏活动,由学生用纸牌自主生成计算题目的形式来完成作业,学生们竟然乐此不疲,把做 作业变成了快乐的游戏。学生不仅学得主动

12、,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是多少老师梦 寐以求的啊! 三、体验成功,增强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 创造潜能,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 解,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 学生学习结果的信息反馈进行激励和强化,使学生从反馈信息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 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例如:在学习“7 加几”时, 我让学生自己去创造计算方法。比如,怎样算“7+5=?”有位学生站起来说:把 7 分成 4 和 3,把 5 分成 3

13、和 2;3+3=6,4+2=6,6+6=12,所以 7+5=12。如果按照以往 的态度,教师会强烈地否定这种似乎繁琐的选择。而我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腔热情地 给予肯定和鼓励:“啊,原来你对 6+6 比较熟悉,把 7+5 转化成 6+6 来计算,很好,你 真聪明!还能继续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体会到几乎每一道加法 题都有丰富的解题方法。在他们面前展开的是丰富和生动的学习生活,都能让他获得成功 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四、激励评价,拓展兴趣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我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来 对待,热情关心、循

14、循善诱,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你们 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 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话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这些 激励式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 标努力的追求,对学习的态度是乐意的、主动的。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我 便说“你肯定行,再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如遇到沉默寡言、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我更是一次又一次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一试,轻轻的说给老师听一听。”“真不错!声音 稍微响亮一些,同学们就听到了。”“老师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啊!”这 一切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 考和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以趣促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愉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动,主动去学习,而且还能使学生向“会学习、会创新、 会开拓”的目标靠拢,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