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来劳工流动情况调查及就业服务对策的思考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530609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外来劳工流动情况调查及就业服务对策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外来劳工流动情况调查及就业服务对策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外来劳工流动情况调查及就业服务对策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外来劳工流动情况调查及就业服务对策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外来劳工流动情况调查及就业服务对策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外来劳工流动情况调查及就业服务对策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外来劳工流动情况调查及就业服务对策的思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外来劳工流动情况调查及关于外来劳工流动情况调查及 就业服务对策的思考就业服务对策的思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1 年课题)前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劳工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做好外来流动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课题。近年,受国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措施推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外来人员的流动出现了新的特点,内地经济发展、惠农政策等因素导致了劳动力输出的降低,外来劳工回流现象日渐显现,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升,各类制造加工型企业用工需求不减,社会用工矛盾有所突显。作为就业服务职能部门,针对新

2、形势下外来劳动的特点,结合实际,做好政策的调整,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力度吸引外来劳工,引导用工企业合理调整改善用工环境,保障劳动关系和谐发展是建设“三个适宜”和美中山的重要保障。本文根据工作中的经验,就我市外来劳工特点、流动情况简要概述,对我市外来劳工的管理和服务提出几点愚见,以供交流。2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今年,广东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交流会在东莞召开,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朱明国透露广东流动人口从 1980 年的不到 50 万人,增加至 2010 年的 3667 万人,占全省实有人口 1/3,30 年间增加了 70 倍,是全国流动人口第一大省。据专家学者测算,流动人口

3、对广东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20%以上。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市常住人口约为 312.1 万人,其中外来劳工截至 2011 年 9 月底,共有 122.6 万,占 39.3%,这些外来劳工分布于全市 24 个镇区,主要来自广东省内其他地市、广西、湖南、湖北、四川、江西、河南、贵州等地,默默地为全市社会经济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这些外来劳工的主要特点有:(一)分布相对平衡据统计,按镇区划分,我市外来劳工分布相对平衡,外向型加工制造企业、民营企业集中的镇区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火炬开发区、三乡、南头、小榄、坦洲等工业相对发达的镇区,五桂山、神湾、阜沙等工业相对欠发达的镇区较少(见图 1),与镇区经济

4、发展相符。3中中山山市市外外来来流流动动员员人人镇镇区区分分布布情情况况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80000火炬开发区 三乡 南头 小榄 坦洲 石岐区 三角 古镇 西区 南朗 黄圃 东区 板芙 港口 东凤 民众 大涌 东升 横栏 沙溪 南区 阜沙 神湾 五桂山外来流动人员数参保数(图 1)(一)年龄构成年轻化我市外来劳工以年青人为主,35 岁以下占总数的72%(见图 2),男女比例为 1:1.05,未婚年龄约占 47.3%。中中山山市市外外来来流流动动人人员员年年龄龄构构成成33%39%28%16至25岁26至35岁36岁以上(

5、图 2)(一)学历层次偏低外来劳工中,学历层次偏低,技术能力不强,掌握一技之长的外来劳工较少,根据调查显示,高中(含中专、技校)及以下学历人占 84%(见图 3),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仅占 14%,绝大部分以普工人员居多,他们欠缺专业技能,大部分只适合从事低技术的一线生产工作。4中中山山市市外外来来流流动动人人员员学学历历构构成成42%42%16%初中及以下高中(含中专、技校)大专及以上(图 3)(一)分布行业集中从行业分布看,外来劳工主要集中分布在电子电器、纺织制衣、制鞋皮具、五金机械等加工制造行业(见图 4)。中中山山市市外外来来流流动动人人员员行行业业发发布布情情况况2 20 00 04

6、40 08 81 19 98 80 07 71 1 1 15 59 94 46 64 41 10 02 28 84 48 88 83 34 46 67 77 78 88 82 22 26 63 39 98 85 5 6 62 20 09 90 0 6 61 12 29 93 35 54 41 13 38 84 43 39 95 58 82 26 64 43 32 22 20 09 95 50 09 95 57 75 56 60 08 81 13 3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电子电器纺织制衣制鞋皮具五金机械玩具塑胶制品商业零售业家具住宿和餐饮业灯饰包装印刷建筑房

7、产食品饮料化工制药信息服务和软件业其他(图 4)二、流动情况二、流动情况 外来劳工来我市的主要目的是务工,住所以企业宿舍及租住为主,随来家属所占比例不高,以青壮年居多,可根据工作调整方便迁移,受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流动性较大。近年,我市外来劳工的流动主要呈以下几个特点:5(一)春节返乡后返岗率较高春节外来劳工的流动最为明显,受年终待遇、旅程、传统观念等影响,相当部分外来人员选择春节作为工作地变更时间。近年,我市春节前返乡后回流的外来人员所占比率较高,2009 年返乡 45.13 万,节后返岗率达 95%;2010 年返乡48.9 万,节后返岗率为 86%;2011 年

8、返乡 46.4 万,节后返岗率为 94%,返岗情况较好,加上节后新招劳工,基本能满足企业节后用工需求。(二) 就业相对稳定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市外来劳工的月薪酬集中在 1500-2500 元的区间,普遍反映对目前的工作、生活状态满意,火炬开发区的外来劳工月平均收入 1500-2500 元占 80%,就业相对稳定。外来劳工在我市工作一年以上的,所占比例较高,古镇镇调查对象中年龄相对偏大的,其在我市工作时间都超过一年,年轻的一般都已工作半年到一年,且对于留驻的时间意愿相对一致,大部分希望在中山连续工作 3-5 年。横栏镇外来务工人员中 52%已在中山工作一年以上,还有 32%的人员准备在中山工作 1

9、-2 年,有 23%人员希望留在中山 2-5年,更有 20%外来劳工人员准备在中山工作 5 年以上。坦洲镇的外来劳工就业稳定率约 98%。(三) 新进劳工以亲友介绍为主外来人员的流动自发性较明显,主要通过亲友介绍带动,6据调查,民众镇外来劳工中 87.5%的人员是通过亲友介绍或工友引领找到工作的,通过有组织的招工或劳动力市场实现供需结合的相对较少,仅有 3.4%外来务工人员是盲目而来。火炬开发区外来劳工中,经亲朋好友介绍占 42%,企业外出招聘占 38%,其他途径入职占 20%。横栏镇外来劳工中 51%经亲友介绍,企业外出招聘占 24%,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来中山务工的占 11%。(一)流动人

10、口不流动有增多趋势大部分外来劳工长年在我市工作,他们的生存方式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轨道”,原是农民的劳工大部分已经不再务农,出来打工几乎是唯一的出路, “明年还会回来”已形成一种基本固定的模式:打工-春节回家-继续回来打工。近年,外来劳工在政府积分制入户、子女入学入托等政策的惠及下,呈现出一种“家族式迁徙”的特点,他们或是夫妇一起,或是携带孩子,或是兄妹亲友数人一起,聚集在一个地方工作。这种集聚使他们的流动性逐渐减弱,基本稳定在一个地方,“流动人口不流动“成为外来劳工的流迁新特点三、引起外来劳工流动的主要成因三、引起外来劳工流动的主要成因受工作环境、家庭因素、区域发展、政策优惠等多种原因的影响,

11、外来劳工的流动性仍然很大,主要体现如下:(一)国内人力资源受市场配置影响突出7近年,因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发展差距缩少,传统劳务输出省份如江西、四川、广西、河南等劳动力输出力减弱,甚至引起沿海地区劳动力回流,引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用工规模性紧缺,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 09 年经济企稳回暖,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沿岸等地区用工紧缺现象逐步凸显,各地纷纷调整策略争夺人力资源。在我市等珠三角城市务工的外省农民工因为比较优势而向长三角等经济区域分流,加上“富士康”等大型企业的进驻效应等原因,在我市务工的劳动力,尤其是技工、熟练工和管理类型员工回流,进入市场的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省内外人力资源争

12、夺不断加剧。(二) 惠农政策减少了城乡差距。国家“三农”政策的不断出台,扶持种养业、畜牧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大带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使原有部分长期打工者选择留在了家乡,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不断减少。(三)新一代农民工就业不稳定和流动性进一步加大80 后、90 后的新一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市农民工主体,比重达到了 78%,与老一辈相比,其自我意识更强、就业期望值更高,为追求要求更高的工资,更低的劳动强度,新一代农民工从事第一份工作后 3 个月内就更换岗位或辞职失业的比例高达 45%,初次就业流失率近 50%。新一代农民工就业随意性强、稳定性差、流动性大的鲜明特点加重了企业用8工压力。

13、(四)部分企业管理滞后部分企业仅追求利益最大化,勿视科学管理,对设备更新换代不重视,仍以传统的方式作业,用工环境较差,管理方式落后;企业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难以为员工提供必要劳动保障;企业发展空间或缺,工资福利待遇跟不上社会发展;企业管理者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人文关怀不到位等企业管理原因是致使外来劳工流失的重要因素。(五)劳动力技能更新慢部分企业员工,尤其是老一辈员工,学历普遍偏低,自身技能弱,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仅凭经验作业,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经济发展需求,逐渐被淘汰。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不重视对员工的思想、技能、文化等方面的培训和熏陶,引导员工建立共同的愿景,造成员工归属感低下,最终导致员工

14、流失。四四、 、对对策策建建议议在人力资源的竞争日渐突显的形势下,结合我市实际,因地制宜,针对外来劳工流动的主要成因,对症下药,从政策上提供保障、从行动上体现关怀,积极主动营造和谐氛围,让外来劳工的工作、生活、娱乐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实现安居乐业,为稳定我市用工需求、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现就上述情况提出几点建议:9(一)积极营造和谐用工环境,以优越的整体社会环境实出引才留才。据调查情反映,外来劳工在工作上最看重的,仍然是工资待遇,超 30%的调查对象认为工作收入高些,即使辛苦一点亦无所;其次是关注企业发展前景、福利待遇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约占 25%;再次约近 20%的人员关心企业依法

15、缴纳社会保险问题,愿意承担个人相应费用;再次是关注劳动关系权益问题,希望以劳动合同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约占11%,此外,对工作环境、党工青妇等组织关系等也有一定的诉求,但所占比例不高。针对这些诉求,一是通过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加大力度引导企业认清形势,建立合理的员工福利待遇体制,加强与员工的情感交流,有条件的,增设运动设施、媒体娱乐、阅览室等企业文化设施,提高员工工作、生活环境质量,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二是加大劳动关系执法力度,建立工资保障金制度,减少因拖欠工资等而产生的纠纷,保障外来劳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大力度完善外来劳工社保制度。据调查了解,目前全市外来劳工社保购买率约为72%(见图 1),仍有

16、进一步完善的完间,积极开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宣传,引导企业负责人及外来劳工提高对社保的认识,共同完善社保制度。(二)扩大技能培训面,为外来劳工提供适当的技能提升机会。10我市外来劳工中,相当一部分对工作前景进行考虑,认为目前待遇并不是首要,只要工作前景好,能学得一技之长,有晋升空间才是最重要的,他们对技能培训提出诉求的,所占比例不轻。如火炬开发区,在调查中,有 60%以上的人表示愿意学习一门新的技能以帮助提高收入。但目前,政策对于非广东籍外来务工人员,只能享受申报高级工培训,使一大部分有意愿培训务工人员拒绝在政策之外。建议考虑进一步放宽免费培训门槛,为外来劳工提供技能提升培训机会。(三)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外来劳工提供必需的基础设施。住房、子女入托入学、卫生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据有关数据反映,目前在我市工作的外来劳工中,约 60%可享受企业提供的宿舍,约 40%仍需自主外出租房。依托镇区基层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建立外来劳工廉租房管理制度,对吸引、留住外来劳工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进一步完善外来工子弟学校建设、完善门诊医疗保障,为外来劳工解决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