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法规律案例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530104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辨证法规律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辨证法规律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辨证法规律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辨证法规律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辨证法规律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辨证法规律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证法规律案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辨证法规律案例 25:“能琴善乐”的巧手 1 1、案例呈现:、案例呈现: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部分都是有机地联系着。如果我们随意肢解人体,就会闹出大笑话。史记上有 个“燕丹子赠手”的故事:战国时,燕国的燕太子丹,有一次宴请荆轲,并特意要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人为荆轲 助乐。荆轲听着悦耳的琴击,看着美人那双纤细、灵巧的手,连连称赞:“好手,好手”。一再表示“但爱其手”。 于是,太子丹为了讨好荆轲,立即把美人的双手砍断,盛在盘子里,赠送给荆轲。很显然,盘子里那双血淋淋的手已 经不是“能琴善乐”的好手了,也不会引起人的喜爱了。“燕丹子赠手”,不仅表现了燕丹的野蛮凶残,而且也反映 了他的极端的形

2、而上学思想。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名义上虽然仍可称作 手,但实际上已不是手了。黑格尔讲得好,“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就不像原来长在身体上时那样, 它的灵活性、运动,形状、颜色等等都改变了,而且它就腐烂起来了,丧失它的整个存在了。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 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版,第 156 页)列宁也很欣赏这个思想,他在著名的著作 哲学笔记中写道: “身体的各个部分只有在其联系中才是它们本来应当的那样。脱离了身体的手,只是名义上 的手(亚里士多德)。”(列宁全集第 38 卷,217 页)(摘自哲学浅谈,李惠让、葛忱,吉林人民

3、出版社 1982 年第 1 版第 69 页) 2 2、案例讨论:、案例讨论: 手和身体之间体现了什么哲理关系?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3 3、案例点评:、案例点评: 人体的各个部分是普遍联系着的,手和身体之间是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是对立统一的。整体由部 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同时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的部分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部分。整体决不是 部分的简单相加。案例 26:今天的花开时间比一个世纪前早 10 天 1 1、案例呈现:、案例呈现: 最近,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今天的植物开花时间要比一个世纪以前早一个星期多。研究人员通过对比研究发现, 从 1900 年到

4、1920 年的二十年间所生长的植物开花的时间要比 1980 年到 2002 年间植物平均的开花时间晚 8 天,有的 植物可能相差半个月左右。 研究人员收集了从 1885 年开始的一些植物的数据和资料,并在 1980 年到 2002 年利用 20 年时间着重分析和观察 了 229 种开花植物。通过对比,他们发现气温的变化可能和植物开花时间的早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大体上 是气温平均每升高 1 摄氏度,植物的开花时间就要提前 3.9 天。而这一变化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开花植物,特别是开 花季节为 2 月到 5 月的植物。 研究人员还发现,植物开花时节的变化在最近几年也有明显的变化。当然影响植物

5、开花的时间也有其他一些因素, 比如植物的年龄和大小等,其中地域因素也非常重要,而全球变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程度还不完全一样,因此也不排 除这种变化仅仅是局部的和短时期的变化,但是研究人员似乎更倾向于相信,这种变化是全世界范围的。(梦飞/编译) 2 2、案例讨论:、案例讨论: (1)今天的植物花开为什么会提前? (2)这一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 3、案例点评:、案例点评: (1)植物的花开花落是自身生长规律的体现,是植物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自然选择的结果。研究人员发现气 温的变化可能和植物开花时间的早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对比,他们发现大体上是气温平均每升高 1 摄 氏度,植物的开花

6、时间就要提前 3.9 天。这一变化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开花植物,特别是开花季节为 2 月到 5 月的植 物。北半球又是全球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全球变暖是现代工业发展、环境破坏的结果,因此导致植物开花时间的 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气温的变化。 (2)这一案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通过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就可 以揭示事物的规律性。案例 27:核电站买羊、太阳黑子与树木年轮 1 1、案例呈现:、案例呈现: (1)核电站买羊:每当冬季来临之时,秦山核电站应急处的工作人员都要到海盐镇购回三头当地的羊。他们将 羊屠宰分割以后,将羊肉放进烘箱烘干,然后,在各种仪器的帮助下

7、,一步步把羊肉烧成灰。将好端端的羊肉烧成灰, 这是为何?原来是用来检测羊身体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从 1986 年起,秦山核电站就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开始 对核电站周围的环境进行科学检测。到目前为止,秦山核电站环境应急处和浙江省放射性监测站,在核电站周围未发 现任何异常现象。但根据国际和国内有关核电站的管理规定,秦山核电站的科研人员还得一如既往地花费大量的时间 和精力进行环境的监测。 (2)太阳黑子与树木年轮:科学家道格拉斯经过观察发现,树木年轮的宽窄变化具有 11 年周期。他从美国、英 国、挪威、瑞典、法国和奥地利等国广泛搜集粗大的树木样本进行分析,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这一发现给道格拉斯 带

8、来了喜悦,也给他增添了烦恼。究竟是是什么原因造成树木年轮有规律的变化呢?研究了好久,他终于茅塞顿开, 太阳黑子数不是有 11 年变化周期吗?他把树木年轮变化和太阳黑子数变化一对比,两种变化居然相同!原来是太阳辐 射的变化影响了树木的生长。自此以后,许多科学家通过分析树木年轮来研究太阳。 2 2、案例讨论:、案例讨论: (1)核电站通过检测羊肉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为什么能够得到核电站周围环境的有关观测数据? (2)太阳黑子运动为什么会影响树木年轮的变化? (3)上述案例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 3 3、案例点评:、案例点评: (1)秦山核电站周边的羊的生存状态与核电站周围环境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核

9、电站放射性元素排放超标,必然 会影响周边的环境,通过空气、水源、饲料进入羊的体内,影响羊的生长发育。因此,核电站通过检测羊肉中所含放 射性元素的含量,可以得到核电站周围环境的有关观测数据,并由此分析判断其对周边地区生物生存样态的影响。 (2)太阳辐射强度与树木生长速度是紧密联系的。日照强,则树木生长快,反之,则慢。而太阳辐射强度又同 太阳黑子运动密切相关,随着黑子数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树木年轮宽窄实际上成为太阳黑子数多少的晴雨表。 (3)上述案例告诉我们,世界不是孤立事物的机械堆砌,而是无数事物普遍联系的系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 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否则它就什么

10、也不是,就成为不可理解的东西。而联系具 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人们既要承认联系和尊重联系,又要发现联系、认识联系和利用联系。案例 28:盲目的片面的水电开发 1 1、案例呈现:、案例呈现: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由空气、水、土、岩石、光、热以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因素组成的。一切生物,包括人 类在内都和自然环境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统一体,简单地说,就是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 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沿着一定的途径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的转化。我们今天的生态系统是过去少则几 十年上百年、多则上千年万年才形成的,人类已经习惯了这种系统,人类和大自然之间、大自然内部各要素之间

11、已经 形成了相对的平衡状态。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是资源短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我国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西 部大开发,特别是开发西部的石油和水力资源。但是开发带来了许多问题,诸如泥沙淤积、泥石流、旅游资源、生物 种群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移民问题以及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冲突问题,其中云南、四川两省的问题最为严重。现在, 岷江、大渡河、雅砻江等河流的梯级开发已经给当地造成许多地质灾害问题。例如:岷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经占流 域面积的 44%,上游出口处的输沙量已经超过 1000 万吨,大规模的泥石流滑坡多达 100 余处。50 年代大渡河水土流 失面积为 12096 平方公里,到

12、 1992 年增加到 19846 公里,年均输沙量达 5000 万吨,约占长江上游输沙量的 10%。而 大渡河的实际侵蚀量每年超过 1 亿吨;甘孜州水土流失面积达 5.4 万平方公里,居四川全省之冠,每年土壤侵蚀量多 达 7 亿吨,对中下游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云南东川地区的小江是金沙江的一级支流,只有短短 132 公里,却是世界闻 名的“泥石流博物馆”。50 年代时,这里有泥石流沟 50 条,现在则是 107 条。小江每年土壤侵蚀量高达 4000 万吨, 其中 600 万吨最终进入了金沙江;金沙江年输沙量高达 5 亿吨。泥石流加之流域内广泛存在的滑坡和崩岸,使金沙江 成为长江上游输沙量最大的河流

13、,金沙江流域已成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水土保持部门测算, 流域内两省 43 个县市水土流失总面积达 48877 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 56.7%。全长 2308 公里的金沙江,两岸的泥 石流竟有 1100 多条。这些地质灾害又直接破坏了当地的农业生产资源、旅游资源、甚至快速淤积了水库和电站。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南各省仍然在大规模地上水电工程。现在金沙江规划建设 14 座梯级电站;澜沧江中下 游已经建成漫湾电站,正在建设小湾电站,由中国和泰国合资建设的 150 万千瓦景洪电站去年年底将开工;怒江也初步规划建设 14 座梯级电站。虽然中国西部的水能资源集中在横断山区,但是该

14、区却是地质环境极不稳定的山区、是 我国为数不多的原始森林分布区、是生物多样性表现最突出的地区、是许多珍稀和濒危生物物种的存留地、是我国自 然景观资源最为丰富和最集中的区域、是长江以及澜沧江、怒江流域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功 能区、是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受损很难恢复的生态敏感区。如果这些规划全部得到实施,它将给这里的 生态系统以及其他行业产生难以恢复的影响。由于涉及到“三江源头”,它的影响必将波及整个西南地区和长江全流 域。 现在仍然有许多人简单地认为,水电是清洁廉价的能源,应最大限度地加以开发利用,不应让河水白白地流掉。 而实际上,由于水电开发造成的对原生生态环境和

15、水环境难以恢复的破坏,它已很难被称为是“清洁”的了。另外, 水也并不是“白白地”在河里流,它是生态资源存在的一种形式,当我们仅仅从单一的经济利益出发,对河流水能进 行“吸干榨尽”式的开发时,当一道道大坝下出现一段段干涸的河床时,它已破坏了维持河流生命和生态系统的合理 资源储存,而这最终将导致大自然无情的报复。这不仅会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而且还会破坏农业、旅游业、水电站、 甚至为恢复环境所付出的代价远比水电本身的贡献要大。 2 2、案例讨论:、案例讨论: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唯物辩证法什么道理?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3 3、案例点评:、案例点评: 生态系统是由包括人和各种自然因素组成了的大系统,这些

16、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它们早已结成 了各种相互交织的食物链。人类是这些食物链中的一环,他的活动既影响他的上一环,又影响他的下一环,如果人类 凭借自己的主观愿望随意开采各种资源尤其是水资源,那必将影响周围的生物和环境,进而影响人类自身,形成恶性 循环。所以当我们进行改造自然的活动时,一定要谨慎行事,全面把握各种联系,既要看到眼前的,又要看到长远的; 既要看到局部的,又要看到整体的;更要把握联系的性质,使事物朝好的方向发展。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每一个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想问题做事情都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看到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和复杂性。在经济建设中我们要避免片面地孤立地问题, 既要看到人和自然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人类的各种活动之间的联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又保护环境;既要发展 水电,又要处理好水电为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 案例 29:全面地把握实际 1 1、 案例呈现:案例呈现: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很多人在口头上也经常重复这些话,但是在实践 中往往出偏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