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考行测暑期每日一练言语理解:寓意理解型题目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37528133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国考行测暑期每日一练言语理解:寓意理解型题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5国考行测暑期每日一练言语理解:寓意理解型题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5国考行测暑期每日一练言语理解:寓意理解型题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国考行测暑期每日一练言语理解:寓意理解型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国考行测暑期每日一练言语理解:寓意理解型题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公职考试知名品牌2015 国考行测暑期每日一练言语理解:寓意理解型题目所谓寓意,即为寄托或蕴含的意旨或意思。寓意理解型题目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中的一种特殊题型。其材料通常为含义深刻的寓言或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这些寓言故事中主人公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动物及其他生物,语言生动、趣味性强,在轻松的语言背后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解答寓意理解型题目,可主要采用尾句分析法、对比推导法和排除法这三种方法。一、 尾句分析法寓言一般会通过故事的结局来警示读者,使之获得启迪,多在故事结尾点出寓意。因此,大部分寓意理解型题目题干材料的尾句多直接或间接点明寓意,抓住了尾句,也

2、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例题 1】 只要生存本能犹在,人在任何处境中都能为自己编织希望,哪怕是极可怜的希望。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终身苦役犯,服刑初期被用铁链拴在墙上,可他们照样有他们的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别的苦役犯一样,被允许离开这堵墙,戴着脚镣走动。如果没有任何希望,没有一个人能够活下去。从文段中可悟出的哲理是( )。A.生存是第一要义 B.理想是生存的精神支柱C.置于死地而后生 D.生存的目的在于发展中公解析:尾句点明寓意。“如果没有任何希望,没有一个人能够活下去”说明的哲理只能是“理想是生存的精神支柱”。故 B 项为正确答案。【例题 2】 一个知名企业向社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面试中有一道试题

3、:“请写出你原来所在单位的最大秘密和对我公司有何价值?”应聘者对此各陈己见,但最后被聘用的却是一位对此题交白卷者。有人问及原因,老总回答道:“这样的人值得信任。”应聘者对其试卷交白卷却被聘用,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对此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聪明地不做胜过了愚蠢地做 B.有创新精神才能出奇制胜C.表现与众不同才能崭露头角 D.人格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公解析:尾句点明寓意。交白卷者之所以“值得信任”,并不是因为他不做、也不是因为他有创新精神,更不是因为他与众不同,而是因为他没有泄露原单位的秘密。这一点恰好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由此可知,D 项为正确答案。二、对比推导法寓言的常用修辞手法包括拟人、比

4、喻、夸张、对比、象征等。其中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的使用是故事情节写作的需要,而对比手法的运用则对揭示寓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解题时,可按“比较对象对比过程对比结果”的顺序理清材料的条理,抽象出对比过程的属性,探求结果不同的原因,往往这一原因便是材料的寓意。公职考试知名品牌公职考试知名品牌【例题 3】 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猛刮,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北风无奈于他。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路人解开衣扣,脱衣而行,南风获胜。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 )。A.方法得当柔可克刚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工欲

5、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公解析:文段采用了对比手法。北风与南风采取的策略不同,结果也不相同。北风是“呼呼猛刮”,结果却是“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而南风“徐徐吹动”,结果是得到了“行路人脱衣”的胜利。它们一刚一柔,柔可克刚,即 A 为正确答案。【例题 4】 蜗牛参加了很多次动物运动会,成绩如下:跳高,零;跳远,不到一厘米;短跑,一小时一米;马拉松,到了下一届运动会开幕还没跑完,结果每次都没有得奖。今年,蜗牛参加了攀岩比赛,它速度不快,但却登上了顶峰,获得了冠军。与这个故事寓意最相符的是( )。A.天生我材必有用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C.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中公解析:文段

6、采用了对比手法。它先说明了蜗牛参加跳高、跳远、短跑以及马拉松比赛均遭惨败,然后指出蜗牛今年参加攀岩比赛却获得了冠军。通过对比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可知,虽然蜗牛在跳高、跳远、短跑以及长跑上处于劣势,但在攀岩这方面却占具独特的优势。由此可得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换而言之即“天生我材必有用”,答案为 A。C 项为迷惑项,但它强调的是一种坚持,而文段中没有体现坚持,故排除。三、排除法与阅读理解中其他题型不同,寓意理解型题目要求考生提炼短文寓意。因此,对于题目中与“寓意”无关的选项,考生可直接排除。在考试中常见的此类选项包括以下三种:对材料简单概括或就事论事的选项、离题的选项和没

7、有深度的选项。【例题 5】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世界上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很多,而能真正登顶成功的人是少之又少。因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如果不到巅峰插上旗帜,哪怕离登顶只剩下十米不到的距离,都不是真正的成功。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公职考试知名品牌A.多人都在攀登珠穆朗玛峰B.功是有明确标准的C.多数人都只能攀登到距离巅峰十米的位置D.有插上旗帜才能证明成功了中公解析:A 是对文段部分内容的描述,C、D 两项是对文段内容不正确的推断,都还停留在故事(情节)层面,这三个选项都可排除。尾句点明了文段的寓意,由“哪怕离登顶只剩下十米不到的距离,都不是真正的成功”可知,文中举登珠

8、峰的例子是为了论述成功的标准。故本题答案为 B。【例题 6】 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老鼠们在一起开会,商讨怎样才能不被猫抓住。其中一只老鼠提议,在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全体老鼠欢声雷动:“这个主意太好了!”但当有鼠问,怎样才能将铃铛挂到猫的脖子上时,刹那间全体老鼠鸦雀无声。这个故事所包含的道理不包括( )。A.有时候,方法比想法更重要 B.敢想敢做,梦想才有可能变为现实C.没有方法对应的想法,是没有价值的 D.想法要切合实际,否则就是空想中公解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法要切合实际,很多时候方法比想法更重要,因为没有对应的操作方法的所谓想法,注定只是空想。A、C、D 的表述均可从这个寓言中得出。B 项强调要“敢想敢做”,显然与故事意思相悖。本题的答案为 B。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牢牢把握以上三种方法,在阅读理解越来越“古怪”的国考时代拿到行测高分。凡标注来源“中公教育山东分校(http:/ 国家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的所有相关资料,转载请保留版权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