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范畴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528009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4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文化范畴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社会文化范畴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社会文化范畴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社会文化范畴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社会文化范畴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文化范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文化范畴(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4001 -社會文化範疇- 4002 -前 言澳門回歸祖國及特別行政區成立至今已接近五年。五年來,在“一國兩制 ” 、 “澳人治澳 ” 、 “高度自治 ”的基本方針政策下,特區政府的管治工作得到了莫大的支持和鼓勵,讓我們能本 當家作主及務實的態度和決心,為尋求澳門人的福祉而作出努力;同時,更秉承 “以民為本 ”的服務精神,全心全意地為市民服務。在“固本培元,穩健發展 ”政策的指導下,本司範疇內的工作首先必須做到以務實的態度去認清社會的實況和瞭解市民的訴求。特別是在衛生、教育、社會服務、旅遊、文化及體育等工作領域內,每項工作都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又具體表現在每一個巿民對健康安全的需求,對

2、文化及精神的追求,對道德品質的要求,對生活素質的訴求以及對社會和諧的渴求等。這許許多多的訴求就成為我們訂立施政方向的指南,指導我們在開展日常工作的過程中,嚴謹落實及執行既定的政策措施,並適時檢討成效,廣泛聽取民意,集思廣益,為我們的未來共同作出努力。回顧過去的工作,使我們能檢討得失,總結出實踐的經驗,作為未來工作的重要指引和規劃依據。在“固本培元,穩健發展 ”的整體政策指導下,我們本 “先改善,後改革 ”的施政方針,不僅開展了多項細緻性的研究及探討工作,與此同時,還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項完善改進工作。- 4003 -在首兩年的工作中,我們集中各相關部門的力量,進行了各種政策調整、制度改革及服務創新

3、的研究探索工作,並努力增加與民間社會的溝通合作渠道,拓展與祖國內地及國際上的聯繫及交流,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踏入二零零三年,是致力發展及提高各項服務的一年,同時又是為特區長遠發展積極建立配套策略及做好基礎建設的一年。然而,由於非典肆虐,當時我們面臨了特區成立以來最嚴峻的考驗,本來有良好發展勢頭的澳門旅遊業也直接受到嚴重的衝擊,使二零零三年的工作變得更加艱鉅及複雜。對此,我們的工作及時地作出了應變和調整,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在中央政府、內地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以及特區政府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澳門安然渡過了這次危機,同時,在已取得的成果基礎上,各項工作亦能繼續向縱深發展,以回應市民及社

4、會不斷增加的訴求。對過去五年工作的檢閱,有利於我們按照實際情況及社會的發展需求,調整政策方向,建立明確的中、長期奮鬥目標,使社會文化司範疇內的各項工作能夠跨出更大、更堅實的步伐,為提升市民的綜合生活質素、為尋求廣大市民的整體利益而創設有利條件。我們不但會提高現有的各項服務水平,更會在加強與民間社會、祖國內地以及國際間的緊密聯繫的基礎上,致力實現為澳門大眾謀求長遠利益的奮鬥目標。- 4004 -圍繞行政長官提出的 “同建優質社會,共創美好明天” 的方針,並致力在未來五年內提升澳門綜合生活質素,我們在各領域確立了具體的工作方向:在衛生醫療方面,健全醫療體制,加強防禦及治療疾病能力的建設,提高市民整

5、體健康素質;在社會保障方面,繼續重點扶持弱勢社群,促進社區及家庭功能發揮;在教育方面,創設優質教學條件,全面提升教學素質,大力培養社會人才及培育科研力量;在文化建設方面,促進澳門特 色文化的發掘及展示,加強藝術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文化素質;在發展旅遊方面,致力打造澳門的優質旅遊城市形象,不斷擴大旅遊業的發展空間;在體育方面,增設及完善社區體育設施,致力發展大眾體育,提升本澳的競技體育水平。我們將會投放更多的資源和力量,力求為澳門的巿民提供更細緻、更全面的公共服務。在具體介紹本年度施政方針的執行情況時,我們會先回顧首屆特區政府在社會文化範疇所開展的各項主要工作。同樣,我們亦會對未來五年的施政藍圖作

6、出展望,並提出二零零五年的具體施政目標。- 4005 -第一部份二零零四年度施政方針執行情況1. 衛生領域自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以來,本澳的衛生體制進入了重要的改革過程,面對全球化的傳染病威脅,必須不斷完善醫療服務和加強信息網絡,提升公共衛生對緊急情況的回應能力。2001 年澳門首次出現登革熱,是本澳對抗傳染病的重要警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成立有助應付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及採取適當策略和措施。同年,鄰近地區發生禽流感,本澳亦首次在鵝隻樣本檢出禽流感病毒,特區政府即時成立跨部門應變小組,集合多個公共部門的力量,提出截斷傳播途徑和消滅傳染源的建議,防止了該病在本澳之傳播。2004 年世界各地接連出現禽

7、流感的疫情,跨部門應變小組密切注視各地流行情況,制定大流行應變計劃,衛生局在策略和資源上亦作了適當準備。2003 年初,全球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徵SARS,特區政府成立跨部門應變小組,設立指揮中心及24 小時諮詢熱線。同時,亦在各主要口岸增設醫療諮詢站,為各入境旅客進行諮詢及體溫測試工作,要求旅客填寫健康申報表,從而阻止了疫症傳入澳門的機會。在仁伯爵綜合醫院內建立急診發熱分流措施及多個隔離病房,並在全澳設立多個隔離營。至目前為止,澳門只發生了一宗輸入性的非典型肺炎病例,沒有出- 4006 -現醫院感染或社區擴散。在 2004 年初,制定了 傳染病防治法 ,就傳染病防制措施進行立法規範。此外,

8、加強在傳染病領域內與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國家衛生防疫部門的聯繫與合作,確保能夠及時、準確獲得最新的信息。為回應市民的訴求,在2000 年,特區政府聘請了顧問公司,對本澳的醫療體制進行評估,並跟進醫療改革的工作。衛生局內部亦就顧問公司提出的建議進行研究,以先改善、後改革的方針落實跟進工作。按照顧問公司報告之建議,並鑑於近年來市民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病人對維護權益的意識的增強,醫療活動申訴評估中心於2002 年 7 月正式設立,為市民就醫療糾紛問題提供獨立的申訴渠道。在醫療服務發展方面,仁伯爵綜合醫院致力採納和發展新技術,提高臨床診斷及醫療技術。在2001 年底設立遠程醫學中心,與外地的醫院進

9、行視像會議,討論醫療技術以及病例處理的方案。於2002 年 9 月份正式成立羈留病房,為犯有或懷疑犯有刑事罪行的病者提供住院服務。2003 年衛生局邀請了新加坡心臟外科專家來澳為仁伯爵綜合醫院及鏡湖醫院的心臟科進行評估。為逐步發展仁伯爵綜合醫院心臟科的心臟導管技術,從 2003 年 10 月開始,醫院從香港邀請了一名資深的心臟外科醫生為仁伯爵綜合醫院心臟介入治療計劃的顧問。氹仔精神康復科住院部綜合大樓於2003 年初完成興建工程,在2004 年正式投入服務。- 4007 -從 2001 年開始,仁伯爵綜合醫院擴充急診部以及設立急診藥物部,增設了急診分流及產前診斷服務等。並確立急症專科醫生培訓的

10、方向,逐步調整急診部的人力資源,建立全職的急診部醫療隊伍。在完善社區衛生網絡方面,在筷子基衛生中心設立中醫中心,為市民提供中醫藥服務。各衛生中心亦實施門診分段預約服務,縮短市民輪候時間。2004 年衛生工作1.1 加強基礎建設 發揮醫療力量經過去年的 SARS 疫情後,在 2004 年,衛生局在防治傳染病方面延續抗擊SARS 的各項措施 ,進一步加強仁伯爵綜合醫院的分流、隔離措施和感染控制管理,做好應變準備。在仁伯爵綜合醫院內,多項大型擴建及維修工程已落實執行,供電及供水網絡工程亦持續進行優化。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總部於 2004 年 6 月份正式啟用,除增加辦公空間,以容納為開展健康城市計劃、

11、加強傳染病監控工作、設置 24 小時電話熱線外,還增設展覽廳、培訓廳、健康城市資料室、社團工作室、健教材料貯存庫及有線電視設備及視像會議設備。- 4008 -在開展健康城巿計劃方面,得到其他政府部門、民間組織,以及全澳市民的支持,在本年4 月成立健康城市跨部門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並循序漸進推廣健康城市的概念:先在衛生局領導層、健康城市跨部門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再到衛生局各部門,逐步建立共建健康城市機制。於本年 6 月 13 日,由行政長官和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區域總監主持 “健康城市 ”啟動儀式,標誌 澳門邁向成為一個由世界衛生組織倡議的“健康城市 ”。新黑沙環衛生中心的興建工程已於7 月份

12、開始,除了提供初級醫療衛生服務外,亦預留空間發展物理治療和化驗室服務,配合居民的需求。1.2 評估運作機制 完善管理措施初級衛生保健資訊系統新平台已於今年初完成,由5 月份起,在各衛生中心掛號處使用這項新的預約登記系統;智能化疫苗接種流程記錄系統已於今年初完成,並已安排在黑沙環衛生中心試行整個流程系統;各衛生中心在年初繼續推行使用電子處方系統及電子驗單,而婦科塗片檢查報告登記模組已開發完成並於年中在所有衛生中心全面使用。修訂仁伯爵綜合醫院各科室及部門的內部規章制度以及臨床工作的技術指引和標準,達致確保部門良好運作及醫療服務的質素。在一般衛生護理副體系方面,多個部門修訂和完善了內部規章制度、質量

13、目標、新增及修訂工作指引。- 4009 -在籌備申請 ISO/IEC 17025 實驗室國際認證工作方面,公共衛生化驗所已參與不同國際機構的室間質量評估計劃,編制化驗所質量管理手冊、化驗項目簡介,籌建化驗所質量體系,以及參與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SARS 化驗室網絡的外界質量保證計劃。此外,持續改進處理醫療申訴方面的工作,包括對每個個案作深入調查,公平公正地作調解工作,以及加強學習處理行政申訴的工作。1.3 加強人員培訓 開拓協作渠道在培訓方面,不斷為醫生、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舉辦多項臨床及其他範疇的課程,提供培訓機會,並鼓勵醫護人員參加本地及外地的培訓及學術活動。為達至急診部專科化,已建立全職

14、急診醫療隊伍,外聘多位急症專科醫生及持續本地急症專科醫生的培訓工作。仁伯爵綜合醫院繼續進行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培訓,以配合新精神科大樓投入服務後各項工作的開展。衛生局亦為工人醫療所的醫護人員提供技術培訓,以完善對病人的服務,以及為仁伯爵綜合醫院出院病人提供康復護理服務。與香港衛生署公共衛生檢測中心及澳洲的墨爾本國家參比實驗室(世界衛生組織流感合作中心)建立聯繫,在培訓化驗工作及對流感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病毒的檢測提供技術支援。- 4010 -與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訂立了合作交流協議,開展學術及技術交流,提供人員的延續培訓,並進一步為本澳專科醫生的專業資格評審提供協助。1.4 促進專科發展 拓展服務範圍在專

15、科衛生護理的持續發展方面,心臟科逐步發展心臟導管技術,去年 10 月委任一名香港資深心臟外科醫生為仁伯爵綜合醫院心臟介入治療計劃顧問。到目前為止,已進行了超過200 個心臟導管技術檢查。此外,為使心臟介入治療計劃得以更順利進行,仁伯爵綜合醫院於年初開展緊急心外科支持工作的計劃。仁伯爵綜合醫院及鏡湖醫院繼續舉行每月聯席會議及交流,進一步促進兩院的合作,除了加強兩院的專家協作小組的合作外,還按照兩院的實際需要,成立更多專家協作小組,加強及完善專科合作的服務範圍,其中包括腫瘤放射治療、血液透析、心科及其他醫療及護理服務。在預防工作方面的合作上,兩院已完成合辦本地區鼻咽癌普查的工作,以了解鼻咽癌在本澳

16、的發病率,提高本澳防治鼻咽癌的能力及有效地預防新的病例。1.5 促進社區衛生 貫徹合作機制持續與本澳各公共及私人機構、民間團體作出緊密的配合,繼續就有關的社區衛生問題舉行定期會議,加強合作,以發揮社區衛生委員會的功能。同時,衛生局亦貫徹落實與其他公共機關、私人實體簽訂衛生合作協議。- 4011 -1.6 建設各方力量 確保公共衛生為確保社區之公共衛生及完善疾病監測和預警體系,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開始電子化疾病監測系統軟件設計工作。在預防傳染病在本地區爆發,制定了各項應變計劃,包括密切注視全球各地流行情況,評估本澳受到影響的可能性和情境,以及在策略和資源上作準備。仁伯爵綜合醫院亦制定了一系列預防應變措施,其中包括儲備足夠的藥物和醫療用品、設備及防護衣物,並預留隔離病房備用。傳染病防治法 的立法工作已完成,並於3 月頒佈和實施。傳染病防治法配套的強制申報疾病行政法規的起草和諮詢工作已基本完成,防疫接種的行政法規亦已開始進入草擬工作階段 。在加強社區參與促進健康活動方面,已積極開展推廣健康生活方式的活動,推行健康城市的長遠計劃,以及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在加強對外網絡建設 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