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范围-按老师给的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523477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范围-按老师给的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马原-范围-按老师给的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马原-范围-按老师给的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马原-范围-按老师给的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马原-范围-按老师给的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范围-按老师给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范围-按老师给的(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大纲1 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3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构成及各部分基本观点。4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5 意识产生的过程6 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运用7,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10 社会历史发展形态的划分及其联系?11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12 资本的形成及其本质13 剩余价值14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15,垄断与竞争16,全球化217,如何理解中国“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18,空想

2、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19,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能够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21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大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大纲1.1.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

3、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 19 世纪 40 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2.2.马克思主义的

4、鲜明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3.3.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构成及各部分基本观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构成及各部分基本观点。马克思理论体系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

5、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济学(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剥削有罪、造反有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革命实践的方法,通过巴黎公社式的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社会。4.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从与意识的

6、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对于物质世界的观点的根本特点。列宁对物质做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因为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而反映者是不能用被反应者相脱离的,意识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另一种本原。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有限,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事物未被人们所认知,但这不意味这他们不知道所要发生的一切,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意识转移的。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将会不断

7、扩展和深化。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暂时中发现永恒,这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观,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5.5.意识产生的过程意识产生的过程类意识的产生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

8、刺激感应性;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由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人类意识产生前的全部反映形式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准备阶段,所以,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又是社会的产物.这是因为劳动不但是人类产生的决定性环节,而且也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而劳动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劳动产生了语言;劳动推动了意识的发展.所以,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

9、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6.6.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运用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运用两者的辩证关系: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客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两者的辩证关系: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客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尊重客

10、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两者的关系分层来说: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另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制约着主观能动5性的发挥恰好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因而我们在把握二者关系的时候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既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运用运用:揠苗助长与庖丁解牛揠苗助长与庖丁解牛两个典故便是对这一问题的绝妙说明。

11、有个急性子的宋国人,日夜盼望稻田里的稻子快些长大。可是,稻子是要慢慢长的,不能照他想的那样长的那么快。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妙计:下得田去,把每棵稻子都从土里拔高了一些。“好累啊!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天!不过,田里的稻子倒是都长高好些了。”他的儿子听说田里的稻子长高了好些,连忙跑到田里去看。可是,糟糕得很,田里的稻苗的叶子,都开始枯萎了。这说明了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另则故事是这样的:庖丁为梁惠王宰牛。这说明了: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办事就可以得手应心。所以要正确把握主观能动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7.7.(为什么说)唯物辩证

12、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等最一般的规律为研究对象,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既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完美的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高度统一。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唯物

13、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而且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唯物辩证法中,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其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观点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

14、无产阶级政党中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唯物辩证法中所蕴含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艺、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同时,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总之,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中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照辩证法办事”,就能达于应事而变,顺势而为,就能做到运筹帷幄,6高瞻远瞩。所以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

15、法,是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必须遵循和把握的思维逻辑系统。8.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所谓真理,就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要判定主观是否符合客观,就必须对主观和客观进行比较,这也就是说,作为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结起来的特点。 在人的主观认识范围内不可能找到真理的标准,我们不能用主观检验主观,用认识检验认识。客观事物本身也不可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客观事物也不能把主观认识和其自身加以对照。 实

16、践是精神见之于物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除具有普遍性的优点外,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所谓“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可把正确的认识变成直接的现实。这样,实践就成为沟通主观和客观之关系的桥梁。 这样,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以一定的认识作为指导改造世界,并直接引出现实的结果。如果人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就证明了这种认识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不正确的。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既确定又不确定。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既确定又不确定。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表现在: 其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客观标准。 其二,人类的认识归根到底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从长远看,实践可以检验一切认识。一切正确的认识终将被实践肯定,一切错误的认识终将被实践推翻。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表现在: 其一,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实践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所在时代提出的一切学说,同时,已被实践所证实的某种正确认识,也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 其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