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日志_83958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522182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日志_83958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语文教学日志_83958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日志_8395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日志_8395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日志小学语文教学日志长期的应试教育已经在不经意间磨灭了大多学生那份应有的自信与活力。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方法,让学生 找到自信与活力、体验到“我能行”的感觉,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亟待解决 的难题。 我觉得赏识教育是最好的一种教育方法。一、赏识一、赏识开启学生的心扉开启学生的心扉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不 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发现好信息的心灵。有个心理学家讲述了他童年的故 事:上小学时,他非常顽皮,课堂上总是不大安份,不时在老师讲课时插上几 句,喜欢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并经常在老师提问题时抢先答题。因此

2、没少 遭一些老师们的白眼,如数学老师就总是看他不顺眼,对他在课堂上的表现不 是大声呵责就是冷嘲热讽,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可对他学习上的失误却极尽 挖苦。而语文老师却对他非常赏识,有机会就让他回答问题,并不时夸他脑子 灵活,总是有让人出乎意料的答案,当然,他对这个顽皮学生的缺点也不是一 味的放纵,而做了适当的引导。他们两人的不同态度,令他的自信心每天沉浮 不定。赏识给了他信心和动力,使他的语文学习进入了良性循环,因此成绩名 列前茅;而偏见给了他内心的打击和恐惧,使他的数学学习进入恶性循环,对 数学的兴趣锐减。我曾在班里做过学生最爱上什么课的调查。许多学生,尤其 是后进生的回答:“最爱上语文课!”

3、什么原因呢?学生说:语文老师从来不 歧视我们,他认为我们都能行!因为我曾这样对他们说:“在老师的眼里,你 们没有聪明与蠢笨之分,只有自信与不自信之分。那么,从现在开始,找回你 的自信,老师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 短短的几句话,开启了学生封闭的心 扉。使学生由于老师的赏识而增添了学习的欲望与兴趣。有个叫翁健培的学生, 上其它学科的课都无精打彩,惟独上语文课信心百倍,他说:“语文课上能让 我找回我自己。”在一次升中的模拟考中,他居然语文成绩名列班第一。赏识 学生的行为结果,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赏识二、赏识震动学生的心灵震动学生的心灵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强调了

4、学习的痛苦, 而忽略了学习的快乐。其意在劝导学生勤奋刻苦地学习,但也容易使学生的情 感闸门关闭,让学生找不到学习轻松有趣的感觉。有这样一种情况,当喜欢哪 一位老师时,那老师所教的课就学得好,不喜欢哪一位老师时,那一位老师所 教的课就学得不好。这实际上是情感在起作用,如果学习时调动了大脑的兴奋 神经,大脑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 由于老师的赏识,师生之间仿佛架起了一座沟通之桥,把师生的情感联结在一 起。老师不是在传授知识,而是把知识轻松地“流动”给学生,学生不是在被 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吸收。由此可见,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就是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三

5、、赏识三、赏识走进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心田 赏识教育的灵魂就是沟通。适当地转换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让老师成为学 生,学生成为老师,这样做是建立在师生感情深厚的前提下,我班有个叫刘东 义的学生,其它学科成绩都非常优秀,唯有语文成绩落后。通过交谈,该学生 在以往的学习中,由于种种原因,对语文课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给她讲大道理,而是通过周记的形式与他交谈,不但通过讲一些名人的童 年故事启迪他,让他在学习中找到自信,而且时常鼓励他:“你是老师心目中 的好学生,如果你能改变一下学习方法,多接触语文知识,你会对语文越来越 感兴趣,加油!老师相信成功离你不远!” 通过这些交流,使他逐渐在学习中找

6、 到乐趣,我还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找一些语文兴趣题给他做,使他有一种成就 感。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的成绩提高很快,在最近的一次的语文 考试中考了 70 分, 因此,赏识教育也要创设环境,以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四、赏识四、赏识敲开学生的心梦敲开学生的心梦 学生都有好活动的天性,但在教学情景中的学生活动应是一种有组织、有 目的性的行动,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的活动,学生就处于放任自流的状 态,或导致老师的“博学”压抑学生天性的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有 必要引入良性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言 踊跃,发言积极性高。然后评出日冠军、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

7、在舒展 每个人天性的同时,又培养团体精神。对于缺乏竞争心理的学生,实行轮换 “助教”制。让大家有比较,有竞争。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的抱负,打 破自身的局限性。课堂,最好的“老师”就是学生本身,因此,课堂上老师有 时故意向学生“请教”,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迅速把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活 跃的状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教”了老师之后有了成功的愉悦。 对整节课的把握,老师就是不断地设问,通过问题来让学生开动脑筋,并跟上 老师的思维,老师的作用是控制课堂的气氛,把握问题的方向,具体的问题让 学生来做。提倡学生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争论,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给予正 面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的答案,也不能采取全盘否定的办法,尽量找出其闪光 点。 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学生的自信,已是必 不可少。教师苦教,学生死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赏识教育是教育过程中 不可缺少的一服“良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